APP下载

天枢、大横及足三里揿针埋针对老年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胃肠康复的影响

2021-12-28黄群夏佳芬范文静朱兰芬徐彬彬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天枢鸣音恶心

黄群,夏佳芬,范文静,朱兰芬,徐彬彬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妇科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在近10年明显升高[1],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出血量少,对患者伤害小,转移复发概率低,手术效果更好[2]。然而,研究证实,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并发症[3]。而老年女性患者更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且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影响其术后康复。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揿针疗法因为其疗效持续、安全无痛及操作简单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4]。本研究采用揿针穴位埋针以促进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 年3月至2021 年2 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10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 例。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和卵巢癌肿瘤减灭术;(3)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4)无肠道手术史;(5)无严重内外科疾病;(6)无精神疾病与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术前已有肠粘连、肠梗阻;(2)2 次或多次手术;(3)中途改为开腹手术。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通过,所有患者知晓并自愿参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麻醉清醒回病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术后2 h翻身拍背,术后6 h可在床上坐起,术后第1天早晨即可由家属陪伴下床行走,行走时间为10~15 min,以促进肛门排气。干预组术后麻醉清醒回病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予清铃揿针穴位埋针。操作方法:取合适的体位,定位天枢穴、大横穴、足三里穴,穴位处皮肤予75%酒精消毒;取清铃揿针(日本清铃株式会社,0.2 mm×1.2 mm),将针直刺入已消毒的皮肤,按压黏附固定。每天按压揿针3 次,每次约1 min,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为4 h。埋针2~3 d,同一部位出针3 d 后可再次埋针。

1.3 观察指标(1)首次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的评估:护士听诊并记录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评估肠鸣音恢复的标准:从患者术后4 h 开始,每2 小时1 次听诊其下腹部及脐周,听诊时间为1 min,以每分钟听到4~5 次肠鸣音为恢复标准[5]。(2)恶心评估:0级:无恶心;I 级:有恶心,但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进食;II 级:有恶心,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进食;III 级:由于恶心而卧床。呕吐评估:0 级:无呕吐;I级:有呕吐,1~2 次/d;II级:有呕吐,3~5 次/d;III 级:有呕吐,>5 次/d。(3)腹胀的评估:采用自拟的腹胀量表评估腹胀情况,分为4个等级。0 级:未感腹胀;I 级:轻度腹胀,腹部轻度膨隆,腹壁张力略大,患者自觉有气体在腹内游动,但未影响日常休息及睡眠;II 级:中度腹胀,腹部中度膨隆,腹壁张力较大,患者可有恶心,已影响休息和睡眠;III级:重度腹胀,腹部明显隆起,腹壁张力大,叩诊呈鼓音,患者可有呕吐,烦躁不安及呻吟,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

1.4 质量控制(1)制订揿针埋针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内容包括揿针埋针治疗的理论基础、取穴特点与原则、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考核合格后予以操作。(2)对相关评估内容及记录方法予以统一规范。(3)揿针埋针后,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揿针埋针情况,督促指导患者每天按压3 次,每次约1 min。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l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06 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 例,后干预组2 例患者因转开腹手术被剔除。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首次闻及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干预组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但两组首次大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首次闻及肠鸣音、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min

2.3 两组72 h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恶心0 级32 例,Ⅰ级14 例,Ⅱ级6 例,Ⅲ级1 例,总发生率39.62%;干预组0 级46 例,Ⅰ级5 例,总发生率9.8%;两组恶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689,P <0.05)。对照组呕吐0 级32 例,Ⅰ级13 例,Ⅱ级7 例,Ⅲ级1例,总发生率39.62%;干预组0级50例,Ⅱ级1例,总发生率1.96%;两组呕吐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180,P<0.05)。对照组腹胀0级41 例,Ⅰ级9例,Ⅱ级3 例,总发生率22.64%;干预组0 级48 例,Ⅰ级3 例,总发生率5.88%;两组腹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53,P <0.05)。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而高龄患者占据了一定的比例[6],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近些年,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时长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在妇科临床中应用。然而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及CO2气腹,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及腹痛等胃肠不适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中医学理论研究也表明腹腔镜手术后浊气壅滞于中焦不能下降阻滞于腹部,因而引起腹胀,并且术后患者元气大伤,气血双亏,离经之血则瘀,气血滞于脏腑之间,使气血流通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腹胀[7]。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广、时间长、创伤大,且老年患者因为年龄和体质的关系,易发生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术后早期进行干预,预防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的快速康复至关重要。

皮内针疗法又称为“埋针法”,理论基础是中医针灸的十二皮部理论、卫气理论和留针法[8]。揿针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即皮下埋针,属“静以久留”[9]。揿针埋针是一种表浅的刺激方法,以揿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并固定埋针,通过埋针后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增加累积刺激量,以时效积累量效,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10]。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针灸学理论为指导,遵循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选取天枢、大横、足三里三穴揿针皮下埋针。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腧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之效,《针灸大成》云:“天枢主奔豚,泄泻,胀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胀,腹肠鸣。”它作为人体上、下腹部的分界,是气之升降出入的枢机[11],可调畅一身气机,同时又是大肠之募穴,阳明脉气所发,对胃肠功能有调理作用。刺激“天枢”穴可以增强肠道平滑肌收缩,兴奋躯体神经、自主神经、肠神经等,调节肠道生理功能[12]。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阴维脉可以联络全身各阴经,对各阴经气血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对大横穴的刺激促进肠道蠕动[13],起到健脾益气、消食导滞、通腑气使食无积、秽得除的功效。天枢配大横可调节胃肠功能,调整全身阴经的气血,儒润肠道,有通便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14]。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合治内腑”的原则,凡胃腑的疾患皆可选之,故足三里穴向来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穴[15]。对足三里穴埋针可以有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化湿疏风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6]。有研究显示,应用足三里穴促进各种手术后患者自主排气,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7-18]。通过埋针刺激特定的穴位,发挥疏经通络、调整气血、调节胃肠的作用,可以达到促进疾病治愈之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天枢、大横、足三里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后,干预组首次闻及肠鸣音、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恶心、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这表明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实施天枢、大横、足三里穴位揿针埋针治疗,能促进患者术后尽早肛门排气,降低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的较早恢复。但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目前妇科病房开展的快速康复护理,提倡早期进食有关,也可能本研究中样本量不够,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天枢鸣音恶心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题出的太恶心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