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产后抑郁症对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的影响

2021-12-28王箫陈定华张莺丁洁管宇宏刘惠娟李晶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格月龄母乳喂养

王箫,陈定华,张莺,丁洁,管宇宏,刘惠娟,李晶

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障碍(PPD)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抑郁症,有时也包括延续到产后或在产后复发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报道的PPD 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与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PPD 10%~15%的患病率基本一致,PPD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精神和生活质量,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也将产生不良的影响[1-2]。目前,社会、家庭对母亲PPD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本研究主要通过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探究母亲PPD 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方式的影响,为减轻母亲PPD 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提供干预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产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42 d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的得分情况进行分组,所有入组人员均经过心理医生评估。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72 例。纳入标准:(1)年龄18~40 岁;(2)单胎,分娩孕周为37~40 周;(3)在妊娠期间无重大生活事件刺激;(4)产妇及家属知晓并积极配合完成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2)患有慢性躯体或精神疾病,包括孕期已确诊抑郁症;(3)孕期曾服用除妇产科医生处方的营养素补充剂(如叶酸及钙剂等)以外的药物;(4)孕期有严重感染、发热、中度以上贫血、出血或输血的情况;(5)患者智力障碍无法独立完成调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量表 本研究使用纸质版EPDS表,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关量表的填写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指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EPDS表包括10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按照从轻到重进行4 级赋分,分别为0、1、2、3 分,分值相加为最终结果,总分≥13 分为PPD。

1.2.2 资料收集 母亲在产后42 d 检查时填写EPDS表,根据评分进行分组,入组时收集母亲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在职状况、分娩方式、孕产次及新生儿性别等;同时收集儿童基本资料,如出生时身长、体质量及胎龄等,并完成儿童42 d 的身长、体质量测量,记录喂养方式。在后续随访过程中,由专业人员分别于婴儿3、6 个月时登记儿童的喂养方式、身长及体质量。

1.2.3 研究分组 对于符合纳入标准且没有排除标准的母亲在产后42 d 检查完成EPDS 表,EPDS 评分≥13 分归入PPD组,EPDS得分<13 分归入对照组。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母亲基本情况 272 例中PPD 组63 例,对照组209 例,两组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及在职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母亲分娩方式、孕次、产次及新生儿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适龄、文化程度高及有工作为PPD 的保护因素(均P <0.05)。见表1~2。

表1 母亲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分析 例(%)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2 儿童出生基本情况 本次共随访对应儿童272 例,其中PPD组63 例,对照组209 例,两组儿童出生身长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儿童出生基本情况比较

2.3 两组儿童42 d、3 月龄及6 月龄体格发育结果比较 PPD 组儿童42 d、3月龄及6 月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儿童42 d、3 月龄及6 月龄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儿童42 d、3 月龄及6 月龄体格发育结果比较

2.4 母亲42 d、3 月龄及6 月龄喂养情况比较 PPD 组42 d、3 月龄及6 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5。

表5 母亲42 d、3 月龄及6 月龄喂养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社会人口学因素如母亲文化程度、结婚年龄、第一胎孩子的年龄、经济问题、失业、婚姻关系不良以及产后没有人帮忙抚养等压力性生活事件均是PPD发生的危险因素[3],这些妇女更容易患PPD,可能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孕产准备,或者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或经济支持来帮助她们承担全职工作的同时照顾婴儿的任务[4]。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在职状况与PPD 的发生显著相关,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及待业在家产妇发生PPD 的风险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与PPD 的发生无相关性,也有研究发现分娩前希望拥有的孩子性别及新生儿的出生性别与PPD 的发生显著相关[2],在中国某些地区,婴儿性别为女孩的母亲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及家庭压力,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相关医务工作者在产后可对这些因素加强关注,及时识别,对年轻母亲缺乏社会经验及婴儿照护知识的可尽早加强宣教,增加母亲的养育信心。

本研究显示两组儿童在出生时的体质量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42 d、3 月龄及6 月龄时PPD 组儿童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王新佳等[5]发现PPD 组婴儿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在42 d 及4 月龄时体格发育慢于对照组。国际上,一项印度的研究证实PPD 与儿童营养状况有关联,儿童早期发育迟缓也与母亲的PPD 有关[6]。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EPDS 评分高的母亲所生婴儿在2、3、6月龄时体质量比对照组低,但这一影响只会持续到第12 个月,之后差异会慢慢下降,在24 个月龄时,高EPDS 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长、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也没有差异,其超重和肥胖也无增加风险[7]。

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PPD对儿童早期体格发育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其持续时间及对儿童远期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加强PPD 母亲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并重视母亲PPD 情况的再次评估。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儿科医生在母亲的1、2 和4 个月就诊时对其进行PPD筛查[8],有条件的医院也应重视母亲PPD 的筛查工作。本研究目前仅随访至6月龄,如有条件可继续随访,同时监测母亲EPDS 评分,关注PPD 对儿童远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婴儿出生后的头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并在这段时间后实行适当和健康的补充喂养,同时维持母乳喂养长达两年或两年以上。本研究中PPD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在42 d、3 月龄及6 月龄随访时均低于对照组。有研究显示PPD 与早期中断纯母乳喂养之间存在关联,PPD会导致母乳喂养时间减少及母乳喂养困难[1]。PPD 母亲更喜欢增加奶瓶喂养次数以及在奶中增加谷类食物[9],母乳喂养率的减少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并未发现PPD 母亲在奶中加入谷类食物的现象。

PPD母亲中断母乳喂养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PPD导致情绪低落、易疲乏、饮食和睡眠欠佳,而精神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10]。此外产妇需要有足够的意志、较强的责任感和充足的喂养信心才能坚持母乳喂养,而PPD 使母亲意志减退,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低,不良的情绪影响到乳汁的分泌和质量,面对无法满足婴儿喂养需求的压力和乳头皲裂等因素影响,产妇可能被迫过早终止纯母乳喂养[11]。其中年轻女性中断纯母乳喂养的趋势更明显,而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家庭更容易坚持母乳喂养,这与其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关。因此可加强对年轻产妇产前母乳喂养的正确宣教。综上所述,产妇心理健康受到各种社会人口因素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影响,PPD 会影响儿童早期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因此建议各级妇保院及时识别PPD 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养育照护等方式进行养育知识的科普宣教,保障儿童获得最佳的潜能发展。由于本次随访的对象例数有限,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表本地的全部情况,后续可纳入更多对象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体格月龄母乳喂养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