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1-12-28

南方农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人工林药剂林业

李 东

(广州市绿之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缺少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易导致人工林中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较高。人工林在面对林业病虫害蔓延时,抵抗能力较差。此外,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林业病虫害,易导致林业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因此,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对生态林业建设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对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森林生态破坏严重

天然林具有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因此林业病虫害在天然林中很难蔓延。但20 世纪以来,对天然林的乱砍滥伐、毁林开垦、土壤污染、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等问题使我国天然林面积急剧减少。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 年,我国森林面积达2.2 亿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7 954 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数据表明,最近5 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增加了4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40%。由此可见,林业病虫害的增加与我国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大致同步。现有人工林大多为单纯林,林分结构及树木种类单一,林内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害虫天敌较少,森林抗病虫害能力严重不足[1]。一旦林业病虫害在人工林中蔓延开来,很难进行合理高效的控制,易导致林业病虫害频发。此外,大多数林业病虫害都只能在部分林木间传播,而人工林单一的林木种类也因此成为林业病虫害蔓延的又一主要原因。

1.2 过度使用化学药剂

目前,林业中还是以化学措施为主防治病虫害。虽然见效快且使用简单,但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易使林业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上加难,并且林业病虫害的蔓延速度也会随之加快。此外,大部分管理人员使用化学药剂方法不科学,在化学药剂撒施过程中或化学药剂的用量安排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2]。这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不利的。

1.3 防治技术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上部分地方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及投入严重不足,使先进、成熟的防治技术与防治装备缺乏推广普及,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需求[3]。

1.4 病虫害种类较多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总数有8 000多种,其中200 多种为害较大,比20 世纪的林业病虫害种类明显增加。林业病虫害种类的增多意味着外来病虫害大量被引入及新病虫害种类的出现,这些病虫害缺少天敌,或防治经验不足,易导致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

1.5 管理不到位

各种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现状及防治方法有着很大不同。部分林业管理人员没有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等护林管理工作,易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因此,为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培育,构建完善平衡的林业生态系统,需要我国管理人员做好护林工作。

1.6 气候环境恶化

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全球气候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全球平均温度逐年上升,使林业病虫害适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病虫害的面积亦随之增加。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亦导致病害虫生理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加快,繁殖能力增强,使林业病虫害暴发的概率更高、周期更短。

2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在长期防治林业病虫害中,基于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优化出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我国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中,采用以农药喷洒为主的化学技术。由于化学类产品含有大量有毒成分,即使见效快,但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预估的损害。此外,化学类农药易导致林业病虫产生抗药性,而后想要再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便是难上加难。而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还能减少成本投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因此,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4]。

3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3.1 优化营造林技术及森林抚育管理

在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做到营造林技术与森林抚育管理的优化。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林木品种造林。2)多种树种合理搭配,营造阔叶混交、针阔混交及针叶混交等多形式的混交林、复层林,丰富生物多样性,建立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3)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制定出来的森林抚育技术规程及标准进行林分抚育管护,通过透光伐、卫生伐等抚育性采伐及施肥、补植、修枝、割灌除草及浇水等抚育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和林分卫生环境,保证林木健康生长[5]。4)对于那些森林中已经出现的林业病虫害,则需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林业病虫害扩散蔓延。

3.2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目前,在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多地方由于长期的人员及经费不足,忽视林业病虫害发生前期的防治工作,往往在林业病虫害大范围发生后,才会重视并采取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当林业病虫害大范围发生后再重视并想要进行处理时,往往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阶段,给我国林业发展及生态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为避免这些问题,使林业病虫害处于可控范围内,需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可综合研究病虫害的生理特性及生长周期,总结林业病虫害的形成原因及发展方式。为使林业病虫害不再大范围发生,同时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需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及全天候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此外,管护人员需熟知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同时密切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获知天气情况,提高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准确度,做到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有效的调整。

3.3 加强对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间贸易往来频繁,使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国内病虫害跨区域传播越来越严重。切实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是防止森林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措施。为从源头上预防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需在苗木出圃造林前,对苗木进行检疫,重点关注被列入植物检疫对象的苗木,杜绝使用带病带虫的苗木造林,将可能发生的林业病虫害扼杀在摇篮中,降低其不利影响,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获得更好发展。

3.4 采用科学手段防治林业病虫害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需在传统的、原有的防治措施基础上,将现有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进去,进行改进和完善。1)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化学类产品的使用,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药剂或仿生物药剂,减轻有毒药剂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2)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用新型林业病虫害防治装备,通过光、电、声等物理手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捕杀、诱杀,对其繁殖与生长发育进行干扰,从而达到预防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3)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研制生物防治农药并投入推广使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点挂鸟巢保护益鸟;通过监测预报结果,在林业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前,针对病虫害种类,人工繁殖林业病虫害的天敌并进行投放等都是有尤为有效且安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此外,可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应用花角蚜小蜂、友恩蚜小蜂和黄蚜小蜂等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防治松突圆蚧等,均具有显著效果。

4 结语

林业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大敌,不仅具有火灾、水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将无公害防治技术科学、有效运用起来,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通过研究探索,全面落实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

猜你喜欢

人工林药剂林业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