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蛋鸭旱养技术探讨

2021-12-28沈必贵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蛋鸭养鸭产蛋率

沈必贵

(缙云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浙江 丽水 321400)

随着畜禽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逐步深入,养鸭业的长期自然放养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冲击。为此,我们进行了蛋鸭的旱养试验,采用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在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模式、疫病防治、栏舍建造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搭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我国蛋鸭饲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地处浙江中南部腹地,隶属丽水市。缙云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当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产加销一体的麻鸭产业经营体制,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麻鸭之乡”。然而现阶段的蛋鸭养殖存在一系列问题。相比于我国畜牧业以传统饲养模式占主导地位,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相对严重,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问题。养殖方式以传统的圈养方式为主,也有一种更依赖水的放养方式。传统养鸭方式的主要问题是鸭粪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次是单位面积养鸭数量少,实际土地利用率低。此外,在这种饲养方式下,鸭子和鸭蛋直接接触粪便,增加了它们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也存在风险。

畜牧业管理水平较低,畜牧业人员知识不足。目前,养鸭以小规模饲养为主,如养殖户和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员工知识水平较低,鸭的养殖阶段尚处于粗放管理,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又由于小规模养殖场的分布存在问题,难以实施精细管理,防治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和标准,从而导致更多的鸭子患病。生产过程中药物的滥用和残留也存在问题,鸭蛋的质量也不统一。此外,在广泛的管理框架内,蛋鸭的遗传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育种的结果差别很大。

在全国畜牧业饲养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它们大多是以地方性为标准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年来,多地的动物科学研究所对产鸭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品种繁多、地域和饲养方法等方式存在差异,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不同的种族尚未有可能实现准确、统一的饲料配方。蛋鸭饲料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对蛋鸭的养殖经验进行的调整,一些蛋鸭饲料甚至被其他饲料所取代。特别是幼鸭,不仅没有专门的饲料,而且通常与蛋鸭的喂养形式进行混合,还受到随机的分配制度影响。因此,产品质量差异很大,对蛋鸭和饲料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蛋鸭养殖户主要以粗放型和集约化为主,生产方法落后,对水资源的依赖比较严重,并且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喂食、收集鸭蛋和清除粪便,需要人工操作,因此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在现阶段,对于蛋鸭养殖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从而大大限制了产业发展模式。

2.我国蛋鸭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蛋鸭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政府保护环境的同时,特别重要的是让生产者建立一个绿色、生态、健康、有效的蛋类和鸭肉生产链。

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政策的核心,旨在引导养鸭业转型和发展养鸭业。之前国家有一系列的环境政策,在许多地区,畜牧业受到限制或禁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进行体制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产业为鸭产蛋,改造现有的传统养殖模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注重保护环境、生态和健康。大规模、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政策指导、资本投入以及大公司和研究人员等所有行动者的参与与合作。近年来,政府开始引导产蛋鸭产业探索和试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蛋鸭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投资力度,积极打造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强大联盟,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平台,促进了蛋鸭产业转型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干养”鸭蛋网床农作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这还不是我国蛋鸭产业的发展方向。但要实现养殖模式的升级,可以将蛋鸭的“干饲”笼饲技术进行研究,进而实现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国家需要集中精力发展,融入社会国家,促进蛋鸭产业发展,形成优势资源,实现了一套政府政策在“产、学、研”的指导下,科学优势互补、健康的模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

首先,必须加强蛋鸭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吸引科研人员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人才唯一团队。第二,加大对实力雄厚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投资建设高效、环保、绿色、科学种养,建立和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种养模式。第三,建立科学的鸭蛋繁育、推广体系。我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升鸭蛋产品品种的改革,以达到饲料标准的统一。第四,研究建立蛋鸭地面圈养和“干养”网箱培养、网箱培养等不同培养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实施生长阶段精确的营养标准。五是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优化蛋鸭免疫方案,建立疾病控制和生物安全标准系统。第六,加强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减少环境污染。第七,加强网箱养殖技术在旱作模式下的研究与探索,解决水料饲喂、采蛋、粪便处理等一系列自动化技术的瓶颈问题。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联合起来,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实现规模化和密集型。需要优化一系列技术支持产业发展,如选育蛋鸭新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卵率高,蛋品质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加强营养饲料技术的有效利用,准确科学地调整饲料标准,利用有效的免疫程序和疾病防治措施,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殖模式。高效利用饲养笼管理技术、自动供水系统、自动取蛋系统等。

3.蛋鸭旱养技术的具体喂养以及防疫措施

使用小池塘代替天然河流进行养鸭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蛋鸭下河,造成河流污染。我们曾进行过尝试,如果蛋鸭不接触水,那么产蛋率就会变慢,一般情况下,产蛋率达到50%—60%之后,产蛋率就上升不了了。所以我们挖小池塘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旱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小池塘不要太大,一般来说,2000只下蛋的鸭子挖一个10平方米的小池塘,水深20厘米。池水最好每天更换,可以用小水泵抽水。每次蛋鸭下水时间为10分钟,夏季每天3-4次,出水后将其安置在阴凉处。在冬季,每天两次,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每次5分钟,出水后可以让鸭子晒晒太阳。如遇过冷等极端天气禁止蛋鸭下水。

配置旱养鸭专用饲料配方如下:玉米41%、豆粕18%、鱼粉3%、菜籽粕6%、棉籽粕2%、次粉19%、磷酸氢钙1.4%、贝壳粉8.3%、盐0.3%、添加剂1%。我们还可以采用补料形式对蛋鸭的生产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一、红糖喂养。实时关注天气状况,在极端天气来临之前两至三天。给鸭子喂红糖,每天在1000只鸭饲料中添加0.5-1公斤的红糖,连续3至4天。二,鱼肝油补充,对于产蛋一年后的产蛋鸭来说,每月增加5-7天的鱼肝油喂养可以有效提高产蛋量,延长高产期。三,补喂动物营养中的脂肪。通常在脱毛寒冷天气来临时使用。在补充脂肪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混合物必须均匀;2)掌握好补喂量和补喂时间。四、补充鱼粉。不同时期补喂鱼粉有不同效果,1)产蛋率低时补喂可以提升产蛋率;2)产蛋率平稳时补喂可以提早高峰期;3)产蛋高峰期补喂可以延长高峰期。五,补充绿色饲料。一般来说,水葫芦占主导地位。由于蛋鸭旱养的过程中喂养方式就是人工饲养,无法获得野生食物,所以饲料必须尽可能多样化,特别注意饲料中硫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全年都可以添加喂养。

在蛋鸭的养殖管理过程中,防疫措施应注意以下的几点。首先,清理、清洁鸭舍,鸭舍内垫草保持干燥、整洁;活动场地排水畅通,鸭体保持干燥、整洁;鸭舍通风状态良好。第二,消毒措施。蛋鸭进入鸭舍前需彻底消毒整鸭舍。活动场地最好用生石灰消毒。日常消毒每两周一次,消毒后用清水彻底冲洗鸭舍及常用器具,绿色饲料和饮用水,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第三,建立疫苗接种制度。

近年来,我国蛋鸭产业发展迅速,并呈现出稳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传统的蛋鸭养殖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蛋鸭旱养在减少环境污染、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蛋鸭养鸭产蛋率
蛋鸭流行性腹泻的原因及中药治疗
初春养鸡撤去防寒设施“悠着点”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蛋鸭饲养管理中必须重视的若干技术问题
蛋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蛋鸭产蛋期的科学饲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