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坪县生态扶贫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1-12-28和秀全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造林林业

和秀全

(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兰坪 671400)

林业生态扶贫是边远贫困山区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兰坪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将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边远山区群众的收入水平,解决了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破解了多年来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有效调整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1.兰坪县基本情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县份之一,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总人口21.83万人,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48亿元,人均纯收入7226元,有102个村委会6个社区。全县林地面积530.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49%,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和天然林工程实施县之一。根据2019年最新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成果,兰坪县共有88个贫困村、14677户553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8.98%,其中澜沧江沿岸4乡镇贫困发生率高达40.61%,整乡贫困、整村贫困、整族贫困和区域贫困现象突出,10.37万人口面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扶贫成本高昴等问题。

2.兰坪县生态扶贫现状

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如何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成为一个关键。2016-2019年,兰坪县已累计投入3.2032亿元生态扶贫资金,一是新建花椒、山胡椒等香料林基地及特色水果面积8.85万亩;二是实施核桃、漆树提质增效面积11.8万亩;三是实施以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为主的生态治理工程21.45万亩;四是聘任生态护林员10753人;五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0.4万套、实施以电代柴项目1.9万户;六是组建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56个;七是培训生态护林员4117人次。

3.兰坪县生态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创新造林模式

“十三五”以来,兰坪县加大了造林投资,匹配坡改梯、水利、围栏等建设资金,由一般造林向公司化造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工程造林转变,同时通过林粮、林药、林菜、林苗等间种的造林模式,建成长短结合的复合型经济,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造林质量明显提高。

3.2 加强低效经济林改造

加强对原发展的11.8万亩核桃、漆树低效林面积开展改良工作,核桃亩产值由原来的2000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全县林业产值由2016年4.608亿元提高至2019年7.82亿元。

3.3 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高标准新建花椒、山胡椒和特色水果种植面积8.85万亩,把符合条件的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解决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同时鼓励群众用土地入股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群众不仅获得了租金,还获利了高额的工资性收入和效益分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874元提高至2019年的7226元。

3.4 提供林业就业岗位助脱贫

对该县将符合条件的10753名建档贫困人口聘用为生态护林员,使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就业和脱贫机会,年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助推了脱贫攻坚。

3.5 实施林业项目助脱贫

“十三五”以来,累计向33246户农户兑现7086.9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助,年户均收入增加569元;向新一轮退耕还林16509户农户兑现退耕还林补助9467万元(其中2019年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正在落实当中),其中涉及建档立卡户8779户,户均直接受益0.57万元以上,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3.6 生态移民促发展

“十三五”期间,兰坪县以县城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安置为主,行政村内及跨县(市)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精准锁定搬迁规模11818户44541人(其中建档立卡10524户39927人、同步搬迁1294户4614人)。搬迁人口占全县乡村人口17.38万人的25.6%,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7万人的38.5%。实现了141个自然村组整村整组搬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城镇化安置率达81.33%。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用地面积1302.18亩,总建筑面积为91.92万平方米,共建设院房1171栋、楼房204栋,同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总投资41亿元。使44541人告别了要水无水,要土无土的贫困现状,并通过后续搬迁扶贫政策,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教育、医疗、住房得到了保障,从而阻断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链条,彻底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4.存在问题

通过近5年的生态扶贫攻坚行动,该县前所未有加强了贫困山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力量,改变山区人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实现了绿色发展致富,极大提升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理念带来的获得感,许多山寨呈现出山青水秀,林丰民富新气象,生态扶贫工作扎实有效,但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4.1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据统计,2017年兰坪县8个乡镇均为贫困乡镇,建档立卡人数达64134人,贫困发生率为35.78%,人均纯收入仅为5934元。通过3年脱贫攻坚行动,2019年末,兰坪县贫困乡镇降为4个,建档立卡人数仅为85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79%,人均纯收入增加至7226元。但总体来说,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较深,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财政自给率仅为11%。

4.2 受教育程度偏低,内生动力不足

一是全县贫困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5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5年,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97266人,其中初中及以下8682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89%,受教育程度偏低。另一方面,大多建档立卡户属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缺少资金和技术。根据2016年国办系统统计,兰坪县因病、因残等致贫因素占56.3%,缺资金技术占致贫人数的43.7%,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

5.对策措施

5.1 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改善贫困山区生态状况,不断增加林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贡献率;二是强化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把建档立卡户中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组成常态化管护和季节性造林的专业队伍,全面参与到资源保护及造林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中,让广大贫困户在工程实施中得到各级工程投资、补助或工资性收入。

5.2 继续扩大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纳入新增公益林补偿范围,增加群众的收入渠道。

5.4 继续加大帮扶力度

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以乡村振兴计划为契机,继续加大东西部帮扶力度,特别是加大发展生产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发挥好扶贫车间的引领作用,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6.结语

林业生态扶贫的作用就是要强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林业生态扶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扶贫模式,培育民生林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山区群众得到更多的生态扶贫红利,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造林林业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数字
land produces
隐形贫困人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