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
——以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为例

2021-12-28邓泳安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怀集县基料原料

邓泳安

(怀集县连麦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肇庆 526400)

由于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总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秸秆产量现状。现代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民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春季和秋季时期,违规焚烧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极大程度污染了空气资源,同时也存在这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设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1.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怀集县是广东省的粮食生产大县,以种植水稻为主,播种面积达31万亩以上,其次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薯、木薯、花生、大豆、甘蔗等经济作物,常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5万吨,当前的秸秆处理方法,主要以肥料化、饲料化、集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种措施为主,综合利用率已经高达90%以上。首先,肥料化利用模式占据了全县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的47.49%,肥料化利用数据直接证明了当地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有效性。第二,农作物秸秆的11%运用于牲畜饲料中,这种形式不仅环保,同时以资源再利用的方式提升了农作物阶段的利用效率。第三,当地农作物秸秆基料化与原料化运用比较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基料化与原料化处理方式比较复杂,会造成一定的成本问题,而当前农业发展无法满足此处理方式的大范围利用。第四,农作物燃料化在当前广东肇庆市怀集县的运用中占据着40%的比例,是农民重要燃料来源。综合目前广东肇庆市怀集县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发现,虽然涉及到了多种消耗方式,但是缺乏科学性的处理方法,在秸秆产量逐渐上升的背景环境下,需要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将集料化与原料化秸秆处理方式不断拓展和发展,从而提升农作物秸秆的使用效果。

2.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问题

2.1 秸秆产量较大造成局部焚烧问题

在农作物秸秆利用问题中,当前主要的问题便是局部焚烧问题无法有效治理。由于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秸秆总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的秸秆产量,很多农民选择就地小范围焚烧,这种形式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首先,局部焚烧问题对空气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在大量集中性的焚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很多农村地区在春季和秋季时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问题,其主要成因便是秸秆燃烧导致的。其次,秸秆燃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经调查显示,由于秸秆燃烧产生大量浓烟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在少数,解决秸秆燃烧问题对解决改善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秸秆燃烧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水平均衡发展。因此,当前的农作物秸秆利用问题中,由于产量过大造成的局部焚烧问题是需要加强重视的主要问题。

2.2 秸秆利用性不科学

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的农作物秸秆处理工作中,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当前秸秆大量滞留的主要成因。根据上述资料观察发现,大部分农作物阶段依然以牲畜饲料和基本燃料为主要消耗途径,虽然原料化、基料化处理方式已经运用到秸秆处理模式中,但是利用效率过低,进而导致秸秆利用结构出现较大的差距,这是造成广东肇庆市怀集县农作物秸秆处理效果较差的主要成因。因此,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效果的基本条件便是改善秸秆利用机构,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均衡化发展水平。

2.3 存储、运输机制不完善

造成农作物秸秆基料化与原料化效果较差的主要成因在于现代农业发展背景无法支持大量的秸秆运输与存储问题。由于产量过高,存储与运输需要以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同时硬件设施不完善,进而导致基料化与原料化效果不良的问题出现。

2.4 缺乏专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农作物秸秆处理工作压力日渐提升,传统的处理模式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缺少专门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秸秆处理工作中,可以快速处理秸秆,将其原料化和基料化的企业比较少见,无法满足正常的秸秆处理效果,进而导致农作物秸秆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出现。

3.改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秸秆肥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处理模式是改善当前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秸秆处理效果的主要方式。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作物种植效率的主要方式。肥料化的主要实施方式以秸秆粉碎处理与牲畜粪便结合并发酵的形式制成有机肥。此方式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不仅解决了以往农作物秸秆产量过高无法消耗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以更加科学、天然的肥料进行种植工作,以此达到双向促进的优势作用。在此方式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肥料的配比问题、水分含量问题等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有效的消臭方式与发酵方式提升肥料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升其使用效果。因此,将科学性肥料化秸秆处理方式运用至农作物秸秆处理工作中,是十分科学有效的利用方式。

3.2 秸秆原料化利用

目前,我国秸秆原料化与基料化处理模式不是十分完善,进而导致大部分地区在原料化与基料化处理模式中占据比例较小。针对此问题,需要以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秸秆原料化与基料化处理模式,加强推广此类处理方式,完善秸秆原料化处理体系,从而提升秸秆的利用效果。对此可以通过完善的秸秆处理模式为核心,将农作物秸秆处理形式以完整化形式呈现。首先,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统一化的收集和处理,在此环节中,需要完善的运输和储存机制。继而,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可以编织成为工艺品、制作成为生活用品等,使其产生更高的利用价值。在秸秆加工工作之后,对于其中剩余的材料部分可以运用至肥料化处理模式中,从而提升秸秆利用效果。因此,秸秆原料化处理方式是目前阶段我国秸秆处理工作中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需要更多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而保证秸秆利用效果的提升。

3.3 秸秆粉碎还田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是快速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运输与储存问题,同时降低了秸秆产量过大、需求量过低的问题。在秸秆粉碎还田方式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粉碎计划,利用机械化粉碎方式促进提升秸秆粉碎效果,从而促进提升还田运用效率。

3.4 建立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

专业化秸秆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需要较大的成本,同时从事秸秆还田的相关企业利润较低。针对此问题,我国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对秸秆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开展适当合理的扶持工作,一方面为了提升秸秆利用社会服务体系的开展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其成本较高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为了保证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性,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服务体系的开展方式,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进而为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工作带来较强的支持作用。

4.总结

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实施工作,需要结合地区特点、多方面秸秆需求等综合情况制定处理方式。充分利用肥料化、原料化以及粉碎还田方式将秸秆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以合理的处理结构提升秸秆利用效率和效果,从而在帮助乡村降低农作物秸秆产量过剩压力的同时,将秸秆运用至多项途径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好铺垫和促进作用。因此,因地制宜设计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是非常科学的,需要相关秸秆处理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核心,从而达到较强的处理效果。

猜你喜欢

怀集县基料原料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不同桑枝比例基料室外种植羊肚菌试验
不同添料频率对蚯蚓堆肥的影响
怀集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探讨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