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林草在森林资源管控中的应用和思考

2021-12-28赵浩君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草数据库智慧

赵浩君 董 琼

(1.云南省宜良县林草局,云南 宜良 652100;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智能化体系呈现极强的动态性和自动化特点、能够满足不同产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结合当前林草资源管控的实践创新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智慧林草的一体化运行和发展,也影响我国林草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借助实际案例分析智慧林草的具体发展现状,解决其中的问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实现现代化资源管控的重要研究方向。

1.智慧林草发展的背景

21世纪社会新形势的到来,为我国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和途径。整体的技术体系呈现着极强的自动化特点和智能化特点,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宽带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条件,打造三网融合的繁荣发展局面,已成为了社会前进的主要趋势。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各个企事业及产业结构都需要进行调整。林草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主力军,承担着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重要职责。在这样的环境发展趋势下,必须要向自动化方向进行改革。因此打造智慧林草不仅是林草本身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社会发展节奏和需求的创新方向。

2.昆明市林草双中心建设案例及发展现状

2.1 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文论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借助昆明宜良林草资源管控工程作为基础案例进行分析。目前中国林草信息化已经顺利度过了数字林草建设的阶段,逐步向智慧林草方向进行转型,各个林草资源管理体系都在进行创新。中国林草双中心是建立在大数据中心以及林权交易收储中心的基础上打造的机构。它标志着中国林草信息化进入了双中心建设发展阶段,成为林草智能化发展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昆明市林草双中心以以区域林草资源发展需求为核心针对林草资源在哪里、有多少、属于谁等因子进行针对性分析,打造多领域多渠道的智能业务发展模式,成为了昆明市落实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从业务功能角度来讲,该中心建立了l:5万的矢量数据库、覆盖全市资源3卫星图像数据库,建成森林防火、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管理、林权、林木采伐等专项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各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初步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林权管理系统、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公益林管理系统。

2.2 智慧林草发展现状

目前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存在信息数据采集方面来源较为单一,更新不够及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调查的过程中,业务之间有着一定的间隔时间;二是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国家行政机关与地区、区域机构以及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合有效性较差;三是相关科研机构以及信息平台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导致信息数据的质量不高。

第二是存在着较强的信息孤岛化情况。当前的智慧林草改革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纸质办公的相关模式。正是这样的转型,导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力度下降,单纯的以信息化办公作为转型依据,缺乏拓展,信息的横向互通,有效性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的全面化智慧林草的创新需求。

第三是智慧林草管理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一是体现在行政化管理效率方面,林草部门掌握的数据采集、数据应用均为政府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仅满足于行政管理,能提供给个人、企业的信息服务非常有限;二是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不足,信息服务与社会需求脱节。如:宜良全县16万亩苗木,经营种植户4000余家,经营主体为应对市场变化,培育的苗木品种小而全、博而杂,而这些数据又不是林草数据采集的重点,没有专项专业的采集,导致资源底数不清,服务能力不足;三是林草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单一,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困难。政府财政资金在预算管理上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目,加之存在“重建轻管”问题,预算长期不足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财政资金没有保障。

3.优化智慧林草发展质量的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在5G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利用GIS强大的技术网络数据库功能,建立各种林草专题数据库,逐步实现林草图形编辑、GIS客户端、空间数据管理,并科学设计GPS测量数据、RS影像数据提取功能,确保林草信息资源和相关产业链条的有机融合。建立一套高效的集采集、管理、下载、发布于一身的运作体系,加强信息整合,充分发挥林草数据库整体性与功能性发挥,实现林草工作全面监测、准确预报。既涵盖政府开放的数据化管理体系,也反映用户的信息应用参与模式,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反馈渠道。实现多层次、多内容、多维度林草信息资源共享,以加强林草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合理利用。

3.2 落实好数据信息采集的优化

拓展林草信息采集渠道,充分发挥现地调查、业务办理、权证核发、行政审批、项目申报等手段措施,及时采集更新林草数据信息;合理布局信息采集坐标图,设置多处信息采集点;调动信息采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强信息采集队伍选拔、培养和考核,定期对信息采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进修;辨别并且筛选采集的信息,选择真实有效数据录入数据库;实时监测林草系统变化,及时更新林草信息数据,认真调查和修改错误信息;定期开放端口供社会访问,虚心接受群众反馈和建议。

3.3 打造新型的政务管理体系

由于林草业务系统众多,信息采集的端口均设置在县级林草主管部门,信息采集路径单一狭窄,不利于采集信息。上级部门应向县级开放业务数据端口,县级林草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信息的审核把关上,确保信息传递顺畅,通过和各类手机App小程序终端合作,将信息录入工作延伸到每一位林农(企)手机客户终端上,将林草信息采集延伸每位程序应用者的手机上,充分发挥信息采集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让大量APP应用者成为林草信息的采集者、传递者。

与此同时,可以进一步将政务管理体系向移动办公方向进行推进,通过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等方式来进行信息记录和传递,进一步借助移动设备的信息共享功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可以打造电子化的证件认证及办理流程全面提高服务效率。

另外还需要通过技术体系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局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以林草专题数据库为基础,自动分析林草生产经营状况,及时预警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预判业务事项、项目申报等材料是否齐全、填写信息是否符合规范,自动调用数据库内已有的信息资料进行核对,为行政审批提供决策参照。

3.4 强化资金投入,提供信息化转型动力

争取宜良县林草双中心试点项目立项,联合社会资本共建宜良林草双中心。按照“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招引一批技术领先、龙头作用强、成长性好的林草数字经济企业到宜良发展,重点围绕昆明市智慧林草发展规划支撑项目清单,结合昆明市数字经济特色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数字林草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汇聚共享、新兴技术引领示范、产业主体培育、高原特色产品流通、集体林权交易(收储)等,争取纳入国家、省级新一轮基建计划盘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在当前的林草资源管控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林草,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智慧林草的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冲破数据管控的壁垒,转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打造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落实好政务服务的模式转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技术体系的研发和创新,打造移动办公体系以及智能数据储存体系,这样才可以为林草资源的管控提供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林草数据库智慧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