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

2021-12-27张文辉张汉国何宗儒杨玉平杨风光路明东郭士方钱耀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椎间术式入路

张文辉,张汉国,何宗儒,杨玉平,杨风光,贾 斌,路明东,郭士方,钱耀文,刘 杰

(1.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2.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 741000)

结核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下降,但耐多药结核呈现增加趋势[1]。在肺外结核中,骨与关节结核约占1%~3%左右[2],其中又以脊柱结核,特别是胸腰椎结核最多见。部分患者病变较轻,采用经典四联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4],但是部分脊柱结核可并发脓肿,压迫脊髓神经,破坏脊柱稳定性,导致前柱塌陷,产生后凸畸形等,均需外科干预治疗,这也是脊柱结核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脊柱结核常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经前路手术、经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入路等[5],不同入路各有其优缺点[6],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2012年由法国医生Silvestre等人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该术式为经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进入腹膜外间隙,抵达腰椎侧方,具有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创伤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7-8]。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用OLIF术式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3例,现将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经典四联用药:用异烟肼(isoniazid,H)、利福平(rifampin,R)、乙胺丁醇(ethambutol,E)、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由于利福平具有肝毒性,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保肝药物肝泰乐保肝治疗,并定期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经过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后,如患者全身症状好转、ESR及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无发热、贫血等症状者,及时安排手术治疗。若术前存在腰大肌脓肿,则术前行穿刺引流。

1.2 麻醉与体位

采用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屈髋屈膝体位,用记号笔画出切口部位、髂前上棘及其余体表标志,常规消毒铺单。

1.3 手术方法

铺单留出髂前上棘,首先在髂前上棘处取部分髂骨备用。依据术前规划的手术切口部位,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肌纤维走行方向分离肌肉组织,进入腹膜外间隙,钝性分离、显露病灶椎体部位。拉钩牵开保护内脏和大血管,清除病灶椎体组织、破坏的椎间盘、脓液、死骨等。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区。将先前取下的髂骨修整出合适长度置入椎体之间,病灶区上下两椎体内置入椎体钉,透视椎体钉位置和方向满意后,用固定棒连接,紧固固定。清点器械纱布,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

将术中所取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结核杆菌DNA检查等。术后继续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腰部支具保护固定,卧床休息1周,1周后佩戴胸腰部支具搀扶下地活动,避免脊柱负重及弯曲、旋转活动,定期检测肝肾功能、CRP、ESR,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其余对症支持治疗。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20年6月,13例腰椎结核患者并采用OLIF术式治疗。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9~58岁,平均(47.12±4.54)岁;病灶节段分布:L2/36例,L3/44例,L4/53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脊柱后凸畸形,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腰背部疼痛不适,或伴有发热、盗汗、乏力;2例患者下肢部分感觉、运动功能受限,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均为D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初步结果

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为干酪样组织,提示为腰椎结核感染。手术时间平均(132.51±21.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27.32±43.14)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腰大肌受损,变现为下肢屈髋力量减弱,3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的(7.21±1.40)分显著降低至术后 7 d的(2.23±1.32)分(P<0.001)。13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症状,术前ASIA分级为D级,术后3 d恢复为E级。ESR由术前的平均(74.56±15.43)mm/h显著降低至术后7 d的(42.37±19.26) mm/h(P<0.001);CRP 由术前的 (43.21±19.37)mg/L显著降低至术后7 d的(22.51±18.42)mg/L(P<0.001)。典型影像见图1。

图1 患者,女,35岁,腰椎结核,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1a,1b:术前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L3椎体病灶破坏,L2/3椎间隙狭窄,术前已放置腰大肌引流管 1c,1d:术前腰椎MRI显示L2/3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压 1e:术前标注出手术切口部位及取髂骨部位 1f:术中透视显示术中病灶清除后置入椎体钉,透视确认椎体钉位置良好 1g,1h: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病灶组织被清除,L2/3椎间置入预先取下的髂骨,椎体钉维持脊柱稳定性

3 讨 论

腰椎结核常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经前路手术、经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入路等[9-10]。不同手术入路各有其优点及缺点。本研究采用斜外侧入路,经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进入腹膜外间隙,抵达腰椎侧方,具有与前路手术相同的视野,可直视下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冲洗病灶区域,大大降低术后复发率等优点,同时,该手术方式可行椎体钉固定、允许椎间充分植骨,促进术后椎体融合,增加脊柱稳定性,克服了单纯前路手术的不足之处。同时,术中由后腹膜隔开腹腔脏器和手术区域,非直接接触腹腔脏器,因此避免了前路手术所带来的损伤腹腔脏器及大血管风险。此外,该研究手术方式既可以行椎体钉固定,同时可允许椎间充分植骨,促进术后椎体融合,增加脊柱稳定性,具有单纯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相同的功能,并且相较于单纯后路手术,本术式可以直视下彻底清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同时可允许椎间充分植骨,而这些优点是单纯后来手术所不具有的。前后联合入路虽然既可以彻底清除病灶,也可以行椎弓根钉内固定,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多、手术风险高、费用高、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种术式的应用[11-13]。通过分析,作者发现,本研究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前后联合入路相同的手术效果,并且没有前后联合入路众多的缺点。

作者经验:(1)当病灶位于L1~L2时,若采用该术式,术中存在第12肋骨阻挡状况,此时需部分切除第12肋骨前缘部分,本研究病例中无病灶位于L1~L2之间的病例,因此均未行第12肋骨前缘部分切除手术;(2)当病灶位于L5S1时,术中有髂血管损伤风险,因本科腰椎结核患者行本研究术式数量较少,手术经验尚不充足,手术风险太大,因此暂时将此类病例作为本术式排除标准,此类病例均行后入路手术,待今后手术经验充足之后,再将其纳入。

综上所述,OLIF是治疗腰椎结核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特别是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椎间术式入路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