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园生草栽培效应、方式及管理

2021-12-26张永朝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草土层果树

张永朝

(洛宁县园艺技术服务中心 河南洛宁471700)

果园生草栽培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均以生草制为主。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引进生草制,1998 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进行推广,但因果区立地条件较差、在草种选择与生草管理等方面缺乏规范化技术, 以及果农受传统清耕制思想影响等多种因素影响, 果园生草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实施清耕的果园面积仍占总面积的90%以上[1]。 清耕制导致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降低、养分供应失衡、土壤结构板结等,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不利于果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果园生草可以很好地解决清耕制出现的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 对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综合效应, 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果园生草方式和管理方法, 以期对推广普及果园生草制起到促进作用。

1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1.1 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生草增加了果园植被覆盖率, 减少果园地表裸露面积,形成的草坪能拦截缓冲雨水,减轻雨水对果园表层土壤的冲刷,增加土壤水分的蓄积量,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2-3]。 刘亚柏等[2]的研究表明,生草区土壤流失量是清耕区的1/60,在6~8 月的雨季生草对拦截果园水土流失的功效更加突出,生草区土壤流失量是清耕区的1/172。 据高上联[3]报道,1 年生雪柑园种植柱花草后,地表径流比清耕区减少95%,年侵蚀量减少85.7%。

1.2 有利于保持果园生态平衡

果园生草可以改善果园的微生物、昆虫、植物(杂草)等群落组成,能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生物复合系统[4],为天敌繁衍和栖息提供了场所,从而增加了天敌的数量, 对控制果园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果园病虫害生态防控的重要措施。 果园生草后优势天敌东亚小花蝽、 中华草蛉及肉食性螨类等数量明显增加,种群稳定,发生高峰较清耕园有所提前,把害虫的发生量控制在较低水平[5]。 生草果园土壤及果园空间内富含寄生菌, 对果园害虫的蛹、幼虫及成虫有寄生作用,制约着害虫的蔓延[6]。

1.3 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后引起了果园环境水热传递规律的变化[7],形成了对果树生长发育有利的小气候环境。 行间种植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 在寒冷的冬季可提高果园气温0.2~0.4℃,而在炎热的夏季可降低气温0.32~0.57℃, 降低地表温度日较差 3.4~4.5℃; 果园相对湿度增幅达4.31%~5.83%; 近地表光照度及日最高温度较清耕区明显下降, 同时降低了地表的风速,从而减少了土壤的蒸发量, 能使果园温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8],有利于果实着色和减轻日灼病及裂果的发生, 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果园小气候条件。

2 提高土壤肥力

2.1 改善土壤结构

良好的土壤结构、 适宜的土壤孔隙度是果园实现优质高产的基础。 生草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改善,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升高,土壤通气性能、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9]。 生草后果园土壤平均容重降低 6.51%, 其中 0 ~20 cm 土层土壤容重降低6.93%,2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降低 6.05%, 土壤田间持水能力提高7.19%, 有利于雨季土壤蓄积更多水分,提高水肥利用率[10]。果园生草后直径1.0 mm 以上的土壤团聚体提高10.2%~12.2%[11], 显著提升了0~20 cm 土层>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稳定性[12]。

2.2 减小土温波动

果园生草后由于草坪的覆盖, 降低了地表的光照度,减缓了热量向深层土壤的传递,起到了平稳地温的作用[13]。葡萄园行间生草可使地面最高温度降低5.7~7.3℃,地面温度日较差降低 6.7~7.6℃,不同土层温度也均有所降低[14]。生草后能有效抑制盛夏高温天气果园土壤温度升高和冬季寒冷天气土壤温度的降低,缩小果园土壤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15],延长果树生长时间,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促使树势健壮和花芽充实。

2.3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生草对果园土壤水分的影响与果区降雨量有着密切关系,降雨多的地区或雨季,生草具有良好保水作用;降雨少的地区或旱季,生草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的矛盾。 黄土高原旱地生草苹果园,在0~40 cm 土层生草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在40~80 cm 土层生草对水分具有调蓄作用[16]。 在多雨年份,种植白三叶草能增加果园土壤贮水量; 在少雨年份生草则会减少果园土壤贮水量, 尤其在干旱少雨的春季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不利影响[17]。 在降雨较多的雨季,生草可以迅速排出果园土壤中过多的水分, 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18]。

2.4 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4.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组成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 能为果树提供各种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是果树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及优质的基本条件。 生草通过刈割和自然死亡腐烂后转化为有机质,可有效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生草年限延长增加效应愈加明显。 苹果园种植白三叶草和自然生草6 年后,0~1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9.49%和41.72%,1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1.26%和15.90%[19]。 李会科等的研究表明, 苹果园生草能显著提高0~20 cm 土层有机质含量,其中,种植禾本科牧草每年提高0.1%,种植豆科牧草每年提高0.15%[10]。 桃园种植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后,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 31%和 40%[20]。

2.4.2 对土壤矿质营养的影响 生草对果园土壤的有效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在柑橘园、苹果园、梨园生草的1~3 年期间,0~20 cm 土层土壤的有效 N、P、K 等矿质养分含量有所下降,生草与果树存在争肥的矛盾;生草3~7 年后, 土壤 N、P、K 等矿质养分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有效养分较清耕园有明显提高[21]。 生草对苹果园土壤中的有机态N、P、K 养分具有活化作用, 可提高0~40 cm 土层水解 N、速效 P 及速效 K 含量,利于果树对N、P、K 养分的吸收利用[22]。 草的根系对土壤中的磷、铁、钙、锌、硼等营养元素有较强的吸收力,并能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可吸收态供果树吸收利用[23],可有效减少果树缺素症的发生。

2.5 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

土壤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参与土壤中的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对土壤生态功能的作用至关重要。 葡萄园行间生草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总体数量, 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增加223.4%和83.4%, 细菌数量平均增加68.19%,放线菌数量增加的幅度较小[24]。 随着生草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活性呈升高趋势[25]。 曾明等[26]报道, 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种植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数和柑橘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AMF 根外的菌丝在土壤中伸展与柑橘等果树根系接触后侵染,并通过这种菌丝的桥梁作用,促进水分和养分向果树转移。

2.6 增强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参与土壤中物质的转化、 养分释放和固定过程,其活性反映了土壤对植物根系供应养分的潜在能力。 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降低磷酸酶的活性[27]。自然生草7 年的梨园0~20 cm 土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清耕园的3.8 倍和1.5 倍[28]。

3 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

生草不仅能改善果园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为果树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而且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29],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从而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 如生草苹果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都有所提高,果实着色好且均匀, 单果重增加24 g, 亩产量提高11.3%,一级果和特级果率较对照增加15.7%[30]。

4 生草栽培方式与管理

果园生草有许多正面效应, 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生草初期与果树争肥、干旱条件下加剧果树旱情等,在生产中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4.1 选择适宜的生草方式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生草模式。 在年降水量不足500 mm、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果园不宜实施生草制。 一般在肥水供应充足的成龄树果园选择全园生草。 肥水供应条件较差的旱地果园和幼龄果园适宜选择“行间生草+清耕带(或清耕带覆盖)”模式[31],积极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减轻草与果树争水争肥的矛盾。

生草方式主要有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2 种。 自然生草适应性强,可以形成丰富稳定的植物群落,适宜多种天敌生存,有利于形成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且省工、省力[13]。自然生草要实时拔除苋菜、藜、艾蒿、葎草、牵牛花、曼陀罗等植株高大、茎秆木质化或缠绕性恶性杂草,以免与果树争肥水,影响果树生长。

人工生草应选择植株低矮、浅根性、适应性强、鲜草量大、有利于害虫天敌滋生繁殖的草种,如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云英、酢浆草等。 可种植单一草种,也可2 种或多种草混种。 人工生草通过选择合适草种可以较好缓解生草与果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吕德国等[13]认为,人工生草多选择豆科的白三叶草与禾本科的早熟禾草混种。 白三叶草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及培肥地力的作用,早熟禾耐旱、适应性强,混种可发挥双方的优势。

陈学森等[1]提出了适应性广泛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即9 月种植长柔毛野豌豆, 幼苗越冬后翌年春天迅速生长成坪覆盖地面抑制杂草,6 月结荚产种后植株死亡,7~8 月植株腐烂, 秋季多雨季节多种良性杂草自然生长,9 月长柔毛野豌豆落地草种发芽出苗越冬,第二年春季成坪,如此循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 长柔毛野豌豆具有适应性强、固氮培肥、根系浅、匍匐生长、木质化程度低、耗水少、易腐烂等优点,草坪无需刈割,节省人工。

4.2 草坪的管理

(1)人工除杂。 人工生草当年在成坪前要除去杂草,可以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杀灭杂草,生草成坪后对杂草有很强的抑制性,一般不必再人工除杂。 自然生草应实时拨除影响果树生长的恶性杂草。

(2)加强水肥管理。 果园生草前3 年应加强肥水管理,在加大果树肥水投入的同时,也要对草坪进行适当的施肥,以缓解草与果树水肥竞争的矛盾。

(3)及时刈割。 4~8 月,当草坪高度达到 30~40 cm 时就要刈割,保持草坪鲜嫩且高度在40 cm 以内,可以减轻旱季(4~5 月)对水肥的竞争和雨季(6~8 月)对果园通风、排湿的影响。雨季播种的草当年不刈割使其自然生长越冬, 从第二年开始进入常规刈割管理。刈割留茬高度一般为10~20 cm,禾本科草保留生长点(心叶以下),豆科草保留 1~2 节茎。 晚秋生长起来的草坪不再刈割,冬季留茬覆盖地面。

(4)生草更新。 一般果园生草 5~7 年后,草层逐渐老化,土壤表层板结,因此要及时翻压更新,使土地休闲1~2 年后再重新生草。 生草更新也有利于防止果园鼠害及草坪病虫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生草土层果树
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进展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行间生草模式对阜城梨栽植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果园如何生草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