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12-26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宁德市蔬菜生产

李 锋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355003)

宁德市地处福建东北部, 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内有5 个高海抜山区县, 气候要素的地理差异较大,蔬菜生产有多种栽培模式,形成了内陆高山蔬菜和沿海平原蔬菜2 大生产区域布局, 成为福建省最具特色的高山鲜销菜基地。 “十三五”期间,宁德市把蔬菜产业列为重点打造的“8+1”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科技水平、设施条件、产品质量等均大幅提高, 成为宁德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的主基调,为此,深入宁德市各县(市)开展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宁德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作参考。

1 宁德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宁德市积极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 2020 年宁德市蔬菜种植面积 6.03 万 hm2, 较2015 年的 5.58 万 hm2增加了 0.45 万 hm2; 总产量101.31 万 t,较 2015 年的 86.61 万 t 增加了 14.70 万 t;总产值 40.21 亿元, 较 2015 年的 33.88 亿元增加了6.33 亿元。 蔬菜产业成为宁德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生产布局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宁德市依据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特点,持续推进蔬菜生产布局调整,形成了内陆高山蔬菜、沿海平原蔬菜两大生产区域布局。 内陆高山蔬菜区,涉及屏南、周宁、寿宁、柘荣、古田及蕉城、霞浦、 福安高海拔乡镇, 利用夏秋高山冷凉型气候条件, 种植生产错季蔬菜; 沿海平原蔬菜区, 涉及福鼎、 霞浦、 福安、 蕉城等 4 个县沿海乡镇, 发挥热量资源丰富、 雨量充沛的优势, 种植生产喜温蔬菜和设施蔬菜。

1.3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宁德市建立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30 个,制定了《福鼎槟榔芋综合标准》省地方标准,促进槟榔芋产业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100 多个,促进蔬菜品种更新换代,使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3.7%;引进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银色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使得蔬菜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举办蔬菜园艺工培训、科普讲座和科技下乡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菜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1.4 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自2001 年“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宁德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据宁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2020 年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在98.7%以上,比2015 年提高2 个百分点。 宁德市蔬菜规模生产主体全部列入省级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平台, 获得 “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标志蔬菜产品62 个,主要商品菜产区实现无害化生产,基本解决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1.5 设施蔬菜快速发展

2013 年以来,在福建省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补贴和11 个高优农业园区项目引导下, 宁德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至2020 年宁德市设施蔬菜面积达0.5 万hm2,产量20 万t,占福建省面积的13%、产量的15%,主要分布在福鼎、霞浦、福安、蕉城等4 个县沿海乡镇,种植生产的早春茄果类蔬菜填补了我国南方冬春季市场空白,每亩纯收入达9 000 元,成为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1.6 高山蔬菜逐年扩大

从1993 年开始,宁德市经作站在屏南县甘棠乡开展高山错季蔬菜栽培推广以来, 高山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20 年宁德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67 万hm2,占福建省面积的20%,种植生产花椰菜、大白菜、甘蓝、萝卜、茄子、辣椒、甜椒、番茄、黄瓜、四季豆、豇豆等错季蔬菜,成为福建省最具特色的高山生态鲜销菜基地。

2 宁德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2.1 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产业效益无法稳定

首先,宁德市蔬菜生产仍以个体生产经营为主,规模经营户仅占3.2%,“小农户,大市场”仍是宁德市蔬菜产业的基本格局, 生产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容易形成一窝蜂地扩大种植规模, 从而造成蔬菜品种局部性滞销, 如2017 年屏南县寿山乡前圪村的白菜。 其次, 生产成本大幅上涨, 2020 年肥料价格较2015 年上涨30%, 人工费上涨50%,使得蔬菜生产的直接成本大幅上涨, 这是近年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再次, 蔬菜生产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损失, 如2020 年受到极端低温影响, 造成秋冬蔬菜产量大幅降低。

2.2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产业发展缺乏活力

宁德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快,由于城乡差距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失,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返乡,青壮劳动力纷纷向二、三产业聚集。 据三农普资料显示,2016 年,宁德市从事种植业人员572 750 人,按受教育文化程度分,小学文化以下占64%,初中文化占30.1%,高中文化以上仅占 4.9%; 按年龄分,35 岁及以下的占 13.6%,36~54 岁占 50%,55 岁及以上占 36.4%。 由此可见,种植业(含蔬菜)人员素质偏低,且倾向于老龄化,影响生产上精耕细作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蔬菜产业发展缺乏活力。

2.3 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产业链条有待延长

目前, 宁德市蔬菜加工主要是以福鼎槟榔芋精深加工为主,加工生产芋粉、芋泥、芋块、芋饼、芋丸、芋心卷等冷冻和休闲系列食品。 而其他蔬菜大多采用传统供应模式, 采后直接运到农贸批发市场出售或卖给菜贩子,电商、微商还处在起步阶段。 此外,蔬菜观光休闲业也处在发展初期, 栽培品种和体验活动都较单一,以樱桃番茄、水果黄瓜采摘为主。 由此可见,宁德市蔬菜产业的三产融合程度还不深,产业链条有待于进一步延长。

2.4 菜地质量逐年下降,产业发展瓶颈突显

由于蔬菜产区长期以化学肥料施用为主, 导致宁德市菜地土壤酸化、 有机质含量下降现象严重,据2016 年度宁德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显示, 宁德市 23 个监测点的土壤 pH 为 5.17±0.57, 土壤有机质均值为(28.4±7.3)g/kg。 其次由于部分蔬菜产区种植品种单一, 缺乏科学轮作, 导致土传病害在宁德市局部蔬菜产区发生严重。 据调查, 屏南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由于多年连作花菜、 大白菜, 许多生产基地出现了严重的根肿病, 造成花菜和白菜减产甚至绝收。 这些问题已成为宁德市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2.5 地方品种混杂退化,产业芯片保护乏力

据1984 年福建省蔬菜品种资源调查资料显示,宁德市有地方蔬菜13 类188 个品种, 但随着商业育种的开展, 新优杂交品种的推广普及, 以及种植经营模式的集约化、 规模化、 专业化, 地方蔬菜品种正被不断淘汰。 另一方面, 地方蔬菜品种以菜农自繁自用为主, 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生物学混杂或种性退化现象, 据市农科所对寿宁山冬乌小白菜的调查结果显示, 该品种的混杂率为30%~50%, 出现叶片全缘、 缺刻浅、 叶色浅绿等12 种不同类型的杂株, 地方特色蔬菜品种的保护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6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够强

宁德市仅市农科所蔬菜研究室从事蔬菜研究工作,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近年来选育新品种1 个,引进筛选新品种30 多个并推广应用,绝大多数仍处于试验与研究的阶段,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宁德市蔬菜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技术人员1 364 人中,从事蔬菜技术推广的不足百人,导致技术服务推广能力不足。 由此可见,宁德市蔬菜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还有待于加强。

3 宁德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菜农组织化水平。 大力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协会(含经纪人)等组织,并引导各组织规范提升发展,切实提高菜农组织化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要加强蔬菜信息服务。加强对省内外蔬菜主产区生产信息和蔬菜批发市场价格行情的采集,并及时在蔬菜信息平台上发布,解决菜农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避免蔬菜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滞销现象的出现。三要增加蔬菜保险险种。在现有蔬菜大棚保险的基础上,增加蔬菜自然灾害险,让菜农遭受自然灾害后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 尽快恢复蔬菜生产。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要培育新型职业菜农。 引导鼓励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科技人员等人员返乡创办蔬菜农场、专业合作社、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并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菜农,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要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围绕宁德市2 大蔬菜产区和地方特色蔬菜, 培养一批从事蔬菜研发、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推广能力, 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3.3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一要推进加工业扩面提质。 引导蔬菜主产区适度发展净菜加工,积极推进特色蔬菜(生姜、芥菜、辣椒、魔芋等)加工的转型升级和福鼎槟榔芋的精深加工,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二要推进营销方式转变。推广农超、农校、农企、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新模式,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缓解卖菜难问题,促进菜农增收。 三要推进观光休闲业发展。 鼓励各类农业园区(或郊区蔬菜基地) 升级改造成蔬菜观光园、 科技园或教育农园,拓展农业多维功能,拓宽蔬菜产业发展空间。

3.4 提升菜地生产能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一要提升菜地质量。 推广豆科绿肥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二要治理土壤酸化。 推广施用微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石灰及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技术模式,提高土壤pH,改善蔬菜生长环境。 三要科学合理轮作。 根据蔬菜产区主栽品种,制定建立科学合理轮作制度,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土壤酸化,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3.5 加强种源保护利用,确保产业芯片安全

一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开展地方蔬菜品种普查、 收集、 鉴定、 评价, 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库, 并对其种子进行繁育或入库保存。 二要加强种质资源良种繁育。 对一些还在大面积种植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 如福安竹姜、 福鼎槟榔芋、 寿宁山冬乌小白菜、 霞浦芹菜, 鼓励种子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产业化开发。 三要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开展地方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创新利用, 选育出适合宁德市的蔬菜新品种, 加快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6 强化蔬菜科技创新,提高产业质量效率

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大种质保护利用、技术集成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 为促进蔬菜产业科技振兴,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 二要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 大力支持蔬菜企业建立技术开发创新机构, 鼓励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进入企业或与企业结合,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能解决蔬菜生产实际问题且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和品种列为主推技术和品种,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农业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宁德市蔬菜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无钉桥梁的传承
奇怪的蔬菜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蔬菜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蔬菜也“疯狂”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