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药姜黄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21-12-26钟爱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姜黄田块除草

钟爱清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355017)

姜黄(Curcuma longa L.)系姜科姜黄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药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传统中医用于胸胁刺痛、闭经、风湿引起的肩臂疼痛、踢打肿痛等病症。《畲医药》中记载黄姜根茎可以治疗胸腹胀痛、中暑腹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中所含的姜黄素类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利胆、降血脂、抗癌、抗艾滋病等作用[1]。除药用价值外,其根状茎所含脂溶性色素为一种天然着色剂,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使用安全性高的天然色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行业,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姜黄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南方省区,在东亚及东南亚也广泛种植。宁德市地处闽东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姜黄栽培。姜黄在当地主要在3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种植。过去,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姜黄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致使种植效益低下,药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为此,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开展姜黄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一套姜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产区示范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姜黄产业的发展。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种植地选择及地块处理

姜黄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当地山区一般都适合种植姜黄。但为了姜黄生长有个较好的土壤条件,在种植地选择上,应考虑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光照充足、地块坡度较缓、pH中性或微酸[2]、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地块平整、3年内未种植过姜黄、生姜等姜科作物的田块进行种植。选用的地块前作收获时,立即清理田间残枝烂叶等杂物,并集中移出种植区深埋或烧毁。12月下旬前后进行深耕晒白,让土壤充分风化。下种前要提前整地,整地畦宽视地块类型和土壤质地而定。如水稻田畦宽2~3 m,排水良好的农地3~5 m,并在田块四周挖好排水沟,沟深30 cm。整畦后到下种前,精耕细整2~3次,做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均匀撒施优质饼肥、草木灰各100 kg左右,或三元复合肥50 kg。施用的基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2 选用优质姜种

选择优质姜种是姜黄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要建立和完善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确保为姜黄生产提供优质种苗。各种植户要统一选用当地繁育基地生产的优质姜种,如从外地引种,要详细了解和掌握种姜来源,避免盲目引进品质差、不符合要求的种姜,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选用的姜种要求色泽鲜黄、老熟饱满、个头大、牙眼较密、无病虫、根茎充实。种姜在贮运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和避免机械损伤。选用的姜种在催芽和下种前需放入地窑或覆盖保温贮存,切勿受冻。

3 催芽

催芽在大田下种前1个月左右进行。在催芽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剔除病、弱种块,保证大田全苗壮苗,生长整齐一致。按当地露地栽培季节,催芽一般在2月底到3月上旬进行。催芽的方式很多,当地一般采用温床催芽。首先,在避风向阳、靠近种植大田的场所建好苗床。为便于管理,苗床宽2.0~2.5 m,高20 cm,将畦面整平。催芽前将大块的姜黄种用手掰成20~25 g的种块,每个种块至少要有芽眼2个以上。在苗床上垫稻草等酿热物20 cm,上面紧密堆放事先掰好的种块,厚度约20 cm。然后用细土覆上,用手轻轻翻动种块,使细土均匀拌入种层中,种层上再覆土5 cm,并用薄膜严密封盖。催芽前期温度保持25℃左右,中后期20~23℃,特别后期要经常注意观察苗床的温度变化,温度过高可采用揭膜、淋水等措施降温。一经发现种块露白,温度要保持23℃左右,不能超过25℃。温度过高虽然发芽较快,但极易形成弱芽,甚至出现烧芽现象。一般25~30 d就可长出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基部有不定根的壮芽,这时及时移植大田。催芽还要根据种植面积和移植速度分批进行,避免因同批催芽量太大,移植不及时延误最佳移植期。如4月下种,因气温回升,也可不经催芽直接下种。

4 种植

大田种植时间一般为3月底到4月初。种植密度可视土壤肥力而定,肥力好的田块可适当稀植,反之,加大种植密度。如中等肥力的田块,一般穴行距为20~25 cm,每亩栽植10 000株左右,用种量约250 kg。据有关研究,姜黄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之间,产量存在着显著乃至极显著的差异,一般每亩播种密度以10 000~11 000株为宜[3]。种植最好选晴天进行。在整好的畦上,按沟宽30 cm、沟深10~15 cm开沟,将种块沿沟每隔25 cm排放一个,种芽朝上,然后覆土5 cm。有条件的可在种植畦上用稻草等进行覆盖,可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雨水冲刷板结、抑制或减少杂草滋生为害等效果。

5 中耕除草和培土

姜黄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生长前期因姜苗刚出土,杂草极易滋生,若不及时除草,对姜苗生长影响极大。经过催芽后下种的田块,下种后15 d左右,姜苗可长到20 cm,这时应选择晴天、土壤表面湿度较小时及时进行除草。以后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可再进行一次除草。当株高长到50 cm左右时进行一次培土,培土高度10 cm左右。7月以后姜黄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田间因封行,杂草极少,如发现个别杂草,人工拔除即可。

6 合理追肥

姜黄植株生长量较大,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当苗高20 cm左右时第1次施促苗肥,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这次以施氮肥为主,每亩沟施尿素20~25 kg;第2次施壮苗肥,5月下旬后,姜黄植株逐步开始快速生长,对肥水需求量大,要及时追施,这次可结合培土进行,一般每亩施豆饼100~150 kg或腐熟厩肥1 000 kg;第3次于7月上旬施壮姜肥,这时正值姜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茎旺盛生长期,应及时追施富含氮、磷、钾的化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5~45 kg。

7 灌溉排水

姜黄喜湿润,怕积水。当地一般年份雨量充沛,除了干旱季节要进行浇(灌)水外,平时要特别注意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姜黄生长中后期台风频繁,要提前做好防患措施,有条件的可利用当地山区竹木资源进行搭架,可有效防止植株倒伏,减轻台风等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

8 病虫害防治

姜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等。做好姜黄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姜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8.1 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生在6~7月或12月至次年1月,发病初期根部呈水渍状,后黑褐腐烂,并逐步向上蔓延,致使茎叶发黄,最后全株枯死。要做好清沟排水、提倡轮作、土壤和种苗消毒等农业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浇灌防治。

8.2 叶斑病

姜黄叶斑病多发生在7~8月,发病时姜黄叶尖或叶缘处先出现黄色水渍状斑点,之后向中间蔓延,导致叶片枯黄、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施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次。

8.3 姜螟

姜螟7~8月上旬在姜黄植株叶片上产卵,幼虫从叶鞘、茎干基部或心叶侵入蛀食为害。防治方法:清理田间姜螟寄生场所,集中清除或烧毁;用50%杀螟松乳剂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施防治,一般晴天下午喷施,间隔7~10 d喷1次,连喷3次。

8.4 地老虎、蛴螬

当地下害虫情况较轻时,选择人工捕杀的方式,情况严重需要利用药剂防治,在苗期用40%辛硫鳞乳油1 500~2 000倍液灌根,能有效杀死幼虫和虫卵。

9 适时采收

当地中高海拔山区冬季霜冻频繁,因此,姜黄应在初霜(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来临前收获,以免受冻。一般在当地11月中下旬姜黄叶片逐步干枯,植株逐渐枯萎,这时地下块茎已达到生理成熟,是采收的好时机。姜黄收获时除去根须、附着的泥土和烂姜后放置通风处,抢晴晒干或烘干。

猜你喜欢

姜黄田块除草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姜黄素和姜黄油同步提取工艺
药食同源话姜黄
药食两用的姜黄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