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探讨

2021-12-23熊平平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肺癌护理人员疼痛

熊平平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诸多的不良习惯导致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现目前,针对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胸腔镜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1]。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化疗虽对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术后疼痛的缘故会造成患者身心负担加重,使其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手术治疗和预后效果,更甚会加重其病情,缩短生存期[2]。因此,为了提升手术成效,就需侧重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本次将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5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实施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的5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7.65±5.63)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57.43±5.71)岁。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两组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日常输液维护护理等,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情况,必要时予以其镇痛药治疗。

观察组术后予以早期疼痛干预护理,主要内容为:1.疼痛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前1d护理人员应进行病房巡视,巡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交流充分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存在疑惑的点予以解释,让患者了解到术后出现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响起说明发生疼痛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缓解疼痛的相关措施等,例如阿片类药物口服、使用镇痛泵等,从而使其对术后疼痛的认知提升,内心的焦虑感也可以得以缓解。另外,还需要让其了解到所应用的止痛药不具成瘾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患上疾病后很大程度都会对家属产生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家属的支持和鼓励会予以患者莫大的动力,并提升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乐观面对疾病,积极实施治疗。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电影,让其注意力转移,并告知其一些减轻疼痛的方式方法,使患者能学会自我调节不良心态。2.疼痛护理:在护理干预前可以予以患者止痛药镇痛、镇静,避免操作过程中接触到手术切口后引起疼痛;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同时强化胸腔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因为管道刺激引起手术切口疼痛,从而产生应激反应。3.镇痛泵护理:一般情况下,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都会予以镇痛泵镇痛、镇静,在使用镇痛泵时可以向患者说明应用镇痛泵的目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时间,让患者能有所了解。疼痛本身就是主观感受,患者对镇痛泵使用方式充分了解后可以在出现疼痛情况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打开镇痛泵应用,并追加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所设定的时间外按压给药是无效的,因此对于肺癌术后患者的使用而言是极其有利的。应用镇痛泵不仅能缓解其疼痛、还能确保用药安全。另外,在予以患者镇痛泵镇痛、镇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则需要及时通知医师予以有效措施处理。必要时可间断性予以患者止痛药物肌注治疗。

(三)观察指标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术后1d、2d、3d疼痛状况进行有效评估,VAS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情况越明显;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每日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

(四)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二、结果

(一)两组术后1d、2d、3d三个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d、2d、3d三个时间段VAS评分均相比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d、2d、3d三个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术后1d、2d、3d三个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1d 术后2d 术后3d观察组 28 4.12±0.42* 3.21±0.24* 2.98±0.21*对照组 28 5.77±1.01 4.86±0.87 3.85±0.73

(二)两组术后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相比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项时间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各项时间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每日睡眠时间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观察组 28 8.03±2.99* 24.53±2.34* 57.23±5.63*对照组 28 5.13±2.01 29.35±3.56 64.22±6.56

三、讨论

疼痛是外科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2]因肺癌手术所引起的疼痛情况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在发达国家,已将疼痛状况作为临床日常监测肺癌患者术后病情进展及疗效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对于疼痛护理起步相对较晚,加上部分医疗机构对患者疼痛状况的关注力度不充足,使得缺乏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标准及疼痛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疼痛状况仅仅只是每日进行常规记录,因为对疼痛评估知识的认知不够,所以导致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常被疼痛所困扰,对其术后病情康复、预后,乃至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其术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早期疼痛干预护理,患者术后1d、2d、3d三个时间段VAS评分均相比较对照组更优,验证了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在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改善了疼痛状况。早期疼痛干预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表现、疼痛程度、身体耐受能力以及心理状况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后,为其制定的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计划,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让其进一步了解自身疾病治疗情况、进展,从而缓解了内心的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由于部分患者是由于缺乏安全感,造成疼痛阈值偏低,也就是因为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而引起的疼痛,护理干预加深了患者对于疼痛知识的认知,从而改善了疼痛阈值,使疼痛有所缓解。由此可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术后疾病康复和强化疼痛耐受力是具有积极作用的[4]。早期疼痛护理正好可以针对性预防患者身心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相比较对照组更短,表示早期疼痛干预护理还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使其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接受相应的术后康复治疗。而良好的睡眠质量又可以客观反映患者疼痛状况,由此表明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效果明显[5]。

综上所述,对实施胸腔镜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予以早期疼痛干预护理对其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从而避免了应激反应发生,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肺癌护理人员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