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案例教学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2-23张树军张国文曹瑞珍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气氛病例

张树军,张国文,曹瑞珍,白 靓

(内蒙古民族大学 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它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医学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是临床病例,也称为病例教学,病例内容主要含有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等[2].学生通过病例描述,运用所学知识,与其他同学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患者所患的疾病做出诊断,说明诊断依据,并提出治疗方案.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特点及引入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着重阐述了人体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临床意义和应用评价[3].由于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复杂难懂、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等原因,课堂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时,出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教学效果也不理想[4].而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来说,非常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且病人的临床病例又是一个“大而全”的案例库,所以我们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探讨能否改变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5].

2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学生分组、案例选编、案例展示、案例讨论和总结点评5个步骤.

2.1学生分组 为了保证小组讨论质量和减少组间差异,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活动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实行混合分组.每组都有学习成绩好,课堂参与度高和发言积极性也高的学生,并作为组长组织和调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增强大家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2案例选编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优秀的选编.选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能形象地诠释相关知识;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能够让同学们充分地思考和讨论,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6].例如在糖代谢紊乱的案例教学中,选编的病例:患者,女,52岁,因“烦渴,多饮,多尿,消瘦13年,咳嗽3天,伴意识模糊1天”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曾有糖尿病史13年,血糖控制情况不详.3天前患感冒出现咳嗽,未及时治疗.一天前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呼出的气味伴有“烂苹果味”.提出的问题:(1)通过症状和检查,诊断为什么疾病?(2)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确诊主要依据有哪些?(3)本病发生的机制是什么?(4)本病发生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这种真实性、代表性和可讨论性的典型临床病例既可以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对所学的生物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及融会贯通.

2.3案例展示为了让学生提前主动学习课堂授课内容和熟悉案例,老师可利用“优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提前发布案例,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我们在“优慕课”里还按照课程章节设置了课件PPT和讲解视频等内容.学生需要利用线上资源提前学习授课内容,并通过案例的内容和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查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并准备好案例问题的答案以便于在课堂上讨论,这样既可以减少占用课堂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在课堂教学展示案例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避免生硬地过渡到案例环节.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临床诊治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轻松自然地的从知识学习过程进入有趣的临床病例分析讨论中来.

2.4案例讨论可以小组形式讨论或全班形式讨论案例.小组讨论时最好设定为每组5~7人,小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组员偷懒的现象,小组人数过少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组长组织小组开展讨论,首先每个组员都要说出自己的分析结果,然后大家一起再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并得出最终的结果.组长指派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发言内容提出异议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的作用[7].

2.5总结点评教师的总结点评要言简意赅,强调每组的闪光点,表扬进步明显的同学,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取得更大进步.对于不足和错误之处进行补充和修正,尽量不要严厉批判,以免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针对性地点拨,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8].总结点评时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应用.

3 案例教学法的成效

3.1提高了学生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又由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内容复杂难懂、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下降,课堂气氛沉闷,形成讲课—记忆—遗忘的不利过程,教学效果不佳.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增高,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逐渐提高,能提前学习课堂的授课知识.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临床病例,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系统结合.案例讨论和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授课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从而形成讲课—记忆—讨论—再理解—再记忆的主动学习过程,提高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9].

3.2弥补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缺陷,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课程内容与临床疾病关系密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忽略临床实践,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而案例教学通过采用真实的临床病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接触和分析临床病例,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为将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10].

4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案例的选编虽然案例来源于真实临床病例,但有些病例典型性或代表性不强,与讲授知识的关联性不强;有些病例的内容冗长,影响学生对病例的兴趣;病例中的有些检查项目学生没有学习过,影响学生分析,所以案例需要精心筛选、改编才能适用.

4.2使用频次案例教学会占用大量的授课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每一个章节只能开展一次案例教学,不能每次授课都使用.

4.3讨论活跃程度学生在案例讨论环节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当结束案例教学转到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听课中来,影响课堂授课,所以老师要时刻把握和调整讨论环节的活跃度,防止过度活跃,以利于转到授课环节.

5 结语

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课堂气氛病例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