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对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影响研究

2021-12-21安科林郑菲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评价研究产业融合

安科林 郑菲菲

摘 要: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发展平台。作为福建省第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溪县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中成绩斐然,其发展模式值得探讨。该文通过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和回归分析,对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融合模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文化传播、产学研融合的融合模式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可通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文化传播力度等方式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赫芬达尔指数;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1-0011-04

Abstract: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build 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xi Count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As the first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Fujian Province, its development mode is worth exploring.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Anxi County was evaluated and studied by Herfindahl index calcu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agriculture and travel industrie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It is believed that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by developing innovative mode of integration, and enhanc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tegration mode; Herfindahl index; Evaluation research

1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与此同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被国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已成为贯彻国家方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在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方面,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首次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福建省也极为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2017年1月,福建省农业厅印发《福建省农业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3211工程”建设的通知》,文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五年的集中建设,建成一批产业配套好、科技含量高、公共服务完善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泉州市农业局和财政局于2018年联合印发《关于批準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批准建设11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茶叶、蔬菜、畜禽、食用菌等多方面,并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安溪县位于闽南腹地,2019年茶产量达73428t,是名扬四海的乌龙茶之乡,其特有的铁观音制作技艺使其成为福建乃至中国的亮丽名片。

2 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现状及产业融合情况

2.1 发展现状 安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7年创建,以现有涉茶产业的分布为基础,规划范围包括安溪县南片区的官桥镇、龙门镇、虎邱镇、芦田镇、西坪镇、尚卿乡、龙涓乡7个乡镇及城区工业园和位于参内乡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土地面积为1154.52km2。园区内现主要有55个与茶产业相关的产业基地,包括两个电子科技园区与两个国家级乌龙茶质量检验中心,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代表的3个国字号科研平台,以及数个茶叶商贸中心,18家以茶庄园为龙头的示范基地,27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全年,产业园公共财政总收入超过4亿元。园区内涉茶产业人口近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80%以上。产业园内部茶园达面积1.57万hm2,是全县总茶叶种植面积的40%,涉茶产业产值超100亿。

2.2 三产融合程度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赫芬达尔指数来测算产业间的融合程度。其中,0.2~0.36为高融合度,0.36~0.52为中高融合度,0.52~0.68为中融合度,0.68~0.84为中低融合度,0.84~1为低融合度。根据《安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2017—2025)》(以下简称“规划”)中对重点项目与投资的估算,本研究对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一二三产的融合程度进行测算,将茶叶大生产提升建设和茶叶大科技提升建设分为第一产业,将茶叶大加工提升建设分为第二产业,将茶业大品牌提升建设和茶业新业态培育提升建设分为第三产业,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进行融合度的测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通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数值越小,产业的融合程度越高。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代表市场的总规模;Xi代表第i个产业的规模;Xi/X代表第i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n代表产业数。根据规划,本研究以各产业计划投资额作为Xi,将总投资额作为X进行测算。

通过计算得出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间融合度为0.38,根据赫芬达尔指数指标的判定,其为中高融合度。说明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科学,一二三产协作度高,现有融合机制值得发展,同时其融合程度也可进一步提升,向高融合度水平发展。

3 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实证分析

3.1 研究设计与假说 根据农业部2017年文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肖琴,罗其友认为农业产业园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2]。李和平等将农业产业园定义为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以农业为主导发展产业,聚集相关要素的,具有明确地理界限的空间区域范围[3]。许朗等则将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进行的区分,认为厘清二者有利于各自的長远发展[4]。

根据赵耀对葡萄酒类会展融合机制的分析,其总结出“会展+葡萄酒产业资源”“会展+葡萄酒文化”“会展+城市旅游”3种产业融合方法[5],张骞在农业产业园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6]以及根据潘敬军对农业产业园管理方式的研究[7],本研究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融合模式大致分为农旅融合、产学研融合、文化融合融合3种方式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探寻3种模式对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影响。,

在问卷的设计上,一方面,从人口学角度出发,了解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另一方面,本文将安溪县农业产业园的融合方式提取出3个维度,从文旅融合、文化传播、产学研融合3个构面出发设计量表,了解居民对现有融合机制下农业产业园发展的认知情况。

问卷量表设计思路如表2所示:

3.1.1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通过在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地调研采集得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27份,有效问卷226份,问卷有效率98.3%。使用SPSS25软件对问卷的13个量表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使问卷在软件分析中直观明了,本文根据构面将问卷进行重新编码,将文旅融合设置为构面A,其包含的5个问题分别为A1(旅游意愿)、A2(旅游消费)、A3(旅游市场)、A4(旅游选择)、A5(旅游反馈);将文化传播设置为构面B,其包含的4个问题分别为B1(对产业)、B2(对县域)、B3(对经济)、B4(文化反馈);将产学研融合构面设置为构面C,其包含的4个问题分别为C1(产研融合)、C2(产学融合)、C3(学研融合)、C4(产学研反馈)。根据SPSS25分析结果得到本问卷信度值为0.9702,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值也均在0.7以上,问卷信度极高,说明量表内一致性较强,适合下一步分析。效度考察量表中每一题的有效性,对于已区分维度的量表通常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通常使用标准因子载荷、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组合信度(CR)来判别,标准因子载荷可由AMOS软件运算得出,其分值低于0.5时表明题目须删去,平均方差抽取量是检验结构变量内部一致性的统计量,根据标准因子计算得出,当AVE大于0.5时问卷结构合理,组合信度是指一组组合变量整体的信度,其值大于0.7时说明组合信度较高。由表3可知,本问卷标准因子载荷与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6,组合信度值皆大于0.9,表明量表数据效度高,问卷结构良好。

3.2 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3种融合机制对安溪县农业产业园的相互作用,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说,本节将分别对农旅融合(A)、文化传播(B)、产学研融合(C)与新提取因子产业园发展(Y)作一元线性回归。研究的自变量由问卷各构面题目求均值得到,因变量产业园发展因子的提取方法同构面因子一样,采取平均值法。将量表内13个问题的数据进行平均取值,计算得出农业产业园发展因子。

3.2.1 农旅融合与产业园发展 根据农旅融合因子与产业园发展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R方的值为0.953,说明线性回归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原始数据的信息,拟合程度高,农旅融合因子对产业园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976,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5,表明回归极为显著。采用标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将表中为标准化系数b值和标准化系数Beta值代入公式,得到农旅融合与产业园发展的回归方程:

Y=0.073+0.976A (2)

通过上式可知农旅融合机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作用,农业与旅游融合程度越高,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越好。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安溪县以茶叶生产为基础,延伸茶产业链,在突出茶叶生产功能的同时,注重茶文化的开发,通过建立茶园,举办赛茶王、茶艺表演、斗茶等活动,成为茶海观光游览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

3.2.2 文化传播与产业园发展 根据文化传播因子和产业园发展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R方和调整后的R方指数都在0.9以上,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文化传播因子对产业园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965,显著性为0.000,回归极为显著。表中数据代入标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可得:

Y=0.3+0.965B (3)

通过上式可知文化传播机制对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茶文化的传播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园的发展。结合现实发展来看,近年来,安溪以茶文化为依托,拍摄了电视剧《铁爷茶馆》,出版《中国安溪茶叶宝典》等涉茶书籍,有效地传播了茶文化,使人们对茶的认知增加,反哺了产业园的发展。

3.2.3 产学研融合与产业园发展 根据产学研融合因子和产业园发展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R方和调整后的R方指数都在0.94以上,模型拟合程度高,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文化传播因子对产业园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971,著性为0.000,回归极为显著。将表中数据b值和Beta值代入标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可得:

Y=0.304+0.971C (4)

由回归模型可知产学研融合机制对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生产、学习、研究三者的融合度越高,产业园的发展越好。随着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溪茶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建立,生产加工、学习研究相互作用,形成推动产业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4 结论

安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审批创立至今已接近4年,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先行者,其发展经验为全省农业改革提供了示范,验证其发展思路,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需要。因此,本文利用融合指数计算和问卷实证研究的方法,总结出如下结论:

4.1 农旅融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有正向影响 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发展思路,通过茶园的规范化种植,建设茶庄园等模式吸引游人前来消费,带动了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促进了茶产品的销售,宣传了农业产业园形象。农旅融合机制以茶园为生产基地的同时将其作为观光基地,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2 文化传播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有正向影响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许多人素有饮茶习惯。安溪县作为名扬四海的乌龙茶之乡,茶文化在此更是深入人心。将本地浓厚的茶文化传播出去,培育更多人的饮茶习惯,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业产业园的销售端发展了潜在顾客。

4.3 产学研融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有正向影响 生产、学习、研究作为各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茶产业园发展也不例外。通过建立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生产基地,三者相互促进补充,有利于从茶种植到茶销售的全产业链良性发展,也有助于为茶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5 几点建议

5.1 创新融合模式 在巩固现有融合机制的同时,创新发展思路。在“茶产业+旅游”“茶产业+文化”“茶产业+科教”的融合形式的基础上探索“茶产业+品牌”“茶产业+其他涉农产品”的融合模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类快销品牌开始进行跨界联名,产业园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联合地区优势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次,茶叶种植也可以探索生态套种、套养模式,在茶园中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禽畜,增加产业园收入。

5.2 打造文化品牌 茶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度可伴随“奶茶东风”继续弘扬,在安溪探索成立以乌龙茶为主的奶茶品牌,发展茶文化。另外,加大茶保健的宣传力度,寻找职场青年茶饮契机,在青年群体越来越重視养生的今天,争取把“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一观点变成“保温杯里泡安溪”。

参考文献

[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03):9-15.

[2]肖琴,罗其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57-62.

[3]李和平,张晓晓.农户视角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探析[J].农村经济.2019(07):119-126.

[4]许朗,戎耀武,王树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的规划要点比较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03):164-167.

[5]赵耀,张文丽,林富强.葡萄酒类会展促进产业融合的机制分析[J].中国酿造.2019,38(08):211-215.

[6]张骞,淮贺举,孙宁,等.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2):8-13.

[7]潘敬军.金寨县多要素集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203-20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产业融合
关于区域低碳环保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