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遗”保护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1-12-18唐希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思政

摘  要: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不再只是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是要成为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杜绝口号式、说教式的课程思政效果,教师必须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点,构建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切实融入点,对如何将这一理念贯穿“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方法做了研究。以期使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案设计中各章节、各教学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更具逻辑性,课程快题库的构建更具特色。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思政;剧本分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46-03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道德和文化修养的栋梁之材。动画作为一项具有高传播力、远影响力的媒体艺术,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所以,在培养影视动画相关的专业人才时,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设计中的有效融合尤为重要。“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作为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最好的融合载体。面对宽泛的思政教育概念,找到更切实的、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融入点能避免口号式、说教式等让学生反感的思政教育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引入,能使“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更为精准的融合点、更为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以及更清晰的课程评价指标。

一、“非遗”保护理念的建构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早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已是世界第一。

面对外国的文化入侵,重视和保护我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稳固文化根基,提升民族自信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讓他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而成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和动人故事。

将“非遗”保护理念引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能够使课程思政教育在“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中有明确的融合落脚点,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二)大学生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以散落在民间各处的非遗传承人为主,他们迫切需要懂得先进传播媒介、文化素养高、有互联网思维、视野开阔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2],大学生群体则正符合这些条件。因此,大学生树立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的重要性有以下体现:

第一,大学生本身具有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需要保护和传承的紧迫性。

第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认知,能给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通过大学生的创新为“非遗”保护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大学生群体具备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树立“非遗”保护理念,有利于推动“非遗”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大学生群体是中国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人群,其树立“非遗”保护理念,利于向世界青年群体推广优秀中华文化。

二、“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非遗”保护理念的融入点

(一)“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剧本创作决定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世界观和文化内涵,分镜设计决定了画面的审美表现、构图和运镜。“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可谓是影视动画所有专业课程中最应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一门课。目前,“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有以下体现:

一是外国动漫的有害亚文化对部分大学生的侵蚀,使得针对这部分同学的思政教育存在一些困难,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如果不设计专门的调研环节,很难发现和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思政教育。

二是教师在选择案例分析时常常只注重对技术要点的讲解,对优秀动画案例作品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文化深度等要点的讲解不够深入和透彻。

三是结合课程来专门设计的思政教育活动环节较少,口头讲授的理论教育多,学生不能通过更多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来获得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思政学习。

四是缺乏具有思政教育元素的快题库设计,使得思政教育离开课堂后缺乏巩固,缺乏结合实例的应用。

(二)“非遗”保护理念在“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融入点

剧本创作涉及角色塑造、场景建构、情节设计、核心剧情等内容,分镜设计绘制了每一个镜头具体包含的内容,角色服装、道具、场景都要有所展现,镜头角度与运动方向也能影响观众的心理体验。好的影视动画作品需要丰富的素材资料库,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样一个宝库,在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时能从中汲取诸多养分来使作品更具内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非遗”保护理念可从以下方面融入“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的思政教学:

第一,在讲解“文学剧本分析”章节时,强调动画剧本在传播正确价值观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功能,同时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

第二,在讲解“剧本主题的选择”章节时,从中国“非遗”名单中选取具有正能量的传统戏剧作为案例之一进行分析讲解。

第三,在讲解“角色的创造”章节时,可在角色的职业、爱好、衣着设定等方面有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如角色的职业是某种非遗技法传承人,或人物的衣着是某种“非遗”工艺等,使角色更具特色,形象更立体。

第四,在讲解“剧本的写作格式”章节时,可横向对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剧本区别,例如秦腔民间口述剧本。在强化同学们理解剧本写作格式的同时,也能了解“非遗”剧目剧本的特点。

第五,在讲解“分镜场景架构”章节时,可在建筑、道具、民俗设定等方面有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如在剧本中设定相关场景的建筑或道具是“非遗”工艺制作的,或将一些“非遗”民俗活动作为动画活动场景的设计。

第六,在讲解“分镜的图像叙事”章节时,可列举一些“非遗”产品作为问答式镜头设置知识点的关键道具。比如讲解该知识点案例的关键道具折扇时,可以花少量的时间科普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总之,“非遗”保护理念在融入“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时,要与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融入教学时不能使原有的教学环节变得拖沓,要合理把控融合点的教学时长。

三、“非遗”保护理念融入“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非遗”保护理念的系统性教案设计

“非遗”保护理念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要有章法、成体系。因此,备课时教案的各个模块都应对这一理念的融入有所体现。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所有设计环节的指南针,将“非遗”保护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不应简单地放在教学的案例分析中,应该作为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可逆向检验是否达成该目标。

第二是学时分配,在将“非遗”保护理念融入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不能喧宾夺主,融合内容不能过于冗长。基于叶克斯博士和多德森博士于1908年提出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3],有研究者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做了调研,结果显示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一般开始于第5分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保持15分钟后,注意力开始变差,临近下课时又会因为对下课的期待而有所提升[4]。基于“非遗”保护理念的思政教育在每堂课的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更适合放在新课导入的部分,以此引起学生兴趣,或放在学生学习核心知识点后,学生注意力降低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起到让课堂教学节奏更生动的作用。

第三是情景教学的设计,“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融合了故事、表演、镜头表现等知识的课程,非常适合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学者鲁献荣总结了四种类型情景教学方法,分别为问题型、任务型、实验型和活动型情景的创设[5]。“非遗”元素在本门课程情景教學里的应用可以是道具、背景音乐、人物服装等多个方面,例如可以做“非遗”元素剧本的排演。

第四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六个部分:激发学习动机;初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巩固已习得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已习得的知识点;检查和反思知识点[6]。“非遗”保护理念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中,宜在激发学习动机和灵活运用已习得的知识点两个部分进行融入。加入“非遗”元素的课题导入,使课前预习材料设计更具趣味性。在课后作业的创作练习中,“非遗”元素的使用既能丰富作品,亦能检验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非遗”保护理念的“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课程快题库建设

快题设计最早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中,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设计思路和意图用徒手绘制的方式快速表达出来,形成能够反映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设计成果。剧本创作和分镜设计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手绘的表达能力,快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上述能力。

要将“非遗”保护理念有效融入“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程快题库建设时也要着重考虑快题与“非遗”元素的关联性。根据课程特点,基于“非遗”保护理念的“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快题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的剧本改编。教师可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至少整理出十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遗”民间故事概述,作为短片剧本改编快题练习的选题,通过概述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

第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为关键道具的短片剧本创作。道具在动画片中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线索,二是独特文化寓意的载体,三是辅助塑造角色形象。以“非遗”工艺品作为关键道具的短片剧本快题创作,在构建题库时可将“非遗”工艺品按用途列出分类表格,用200字左右简短介绍其出处、用途、文化价值。让学生将“非遗”工艺品设定为关键道具,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背后的故事,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短片剧作练习。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剧目的改编动画分镜设计。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很多独特的传统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这五大剧种极具地域风格,而木偶戏、皮影戏、布袋戏等剧种在材质、美术设计上也独具韵味。然而,这些列入“非遗”名录的传统戏剧因受限于舞台的空间,失去了众多习惯在新媒体平台观剧的观众。因此,将这些“非遗”传统剧目进行动画化创新改编,或用符合现代观众观影习惯的镜头语言来呈现经典戏剧,是推广和保护“非遗”传统剧目的有效途径之一。将“非遗”传统剧目从小舞台转移到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展映,要考虑镜头语言的转变,选出十个传统经典剧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如何给经典剧目创作影视分镜,来了解“非遗”经典剧目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S].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 陈少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4:108-115.

[3] 露西·乔·帕拉迪诺. 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M]. 苗娜,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6.

[4] 何善亮. 注意力曲线的内涵及其教育意蕴[J]. 教育科学研究,2017(05):44-48.

[5] 鲁献荣.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4(07):42.

[6] 戚静.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132-133.

(荐稿人:聂辉,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唐希希(1989—),女,硕士,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