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夺天工的青田石雕

2021-12-16徐志国浙江丽水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田石石料景物

◆徐志国(浙江 丽水)

青田石雕是浙江著名“三雕”,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同类的牙雕、玉雕、木雕相比,在技艺上有着鲜明特色。象牙质细而韧,适于精雕细镂,但色调单纯,材料局限;玉料质地高雅,色彩丰富,因色取俏,但质地坚硬,难以镂雕出丰富的层次;木质较粗脆,色调又单一,仅宜于圆浮雕。而青田石色丰富,脆软相宜,既可俏色又能精雕,兼备所有雕刻优点,形成“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镂雕精细、层次丰富”的艺术特色,

因材施艺,形象逼真

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就更不会有两块形态、质地、色彩相同的青田石了。艺人面对千姿百态的石料,必须运用其艺术素养和雕刻技艺,才能将石料利用、改造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利用改造可概括为:取势造型,依质布局,因色取俏。

“依料取题法”的创作性雕刻,就是依石料自然形状进行造型和布局,也就是“因材施艺”中的“取势造型”和“随形变化”雕刻法的实施。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尤其是对使用好料更有意义,还能促使作者开动脑筋,锻炼想象力。根据石形与现实生活形象的联想,往往会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可能使作品出现意想不到的新颖的形态美。这种形态的确定必须从题材内容出发,根据主题立意需要,巧妙地利用石料形状进行布局造型,取石之“势”造想象之“型”,随石之状作构图之变化。尤其有些生得格外“怪”而“丑”的石料,往往蕴藏着最美的造型因素,可能更会引起思维联想,容易诱发创作灵感,出现丰富美妙的遐想,平时生活中的“一瞬间”会“跳出来,同石的形状态联系起来。要自如的做到这一点,当然要有较丰厚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过硬的技巧基础。

五行组雕 徐志国

依形布局的方法灵活多样,根据石形(同时也照顾到色彩的利用)有横有直,有正有斜,有的可以拔地冲天,有的可以俯冲直下,有的坚实稳重,有的婀娜纤巧。各种石料形状都有造垫因素,皆可取势。要是一块理想的好料,要想创作一个好的命题,得有一个好的造型,不要急于动凿打坯,而应将石料摆在案头时常观察、思考,翻动头脑里生活积累的“仓库”,捕捉到“灵感”后开始动手。这时候最好是不失时机地一鼓作气地将粗坯敲出来,牢牢抓住抽象的思维形象使其迅速地化成具体的造型形体。

实施依形布局法,还可采取这样的步骤:经过观察思考后,已胸有成竹的,可以直接动手造坯;在右料上,刻划形象线条后再敲坯;根据石形和构思设想先画出设计草图;事先捏个泥坯设计稿,则更有把握。

镂雕精细,层次丰富

这在石雕山水、花卉作品中尤见明显,是青田石雕的又一技艺特色。这种技艺主要有放洞镂空和带筋两个特点。

放洞是镂空的基础,因而艺人十分讲究放洞的技巧——洞法。放洞都具有镂空与造型两种功能,但按其侧重点之不同,又可分为放空洞与造型洞两类。

放空洞有间隔洞、背洞、底洞等类型。间隔洞放在景物本身或景物之间较大的空隙处,以及景物与体身之间。洞向以从上往下和侧面洞居多。背洞是在作品背面放的洞,一般洞口大、洞道浅,以便于镂雕而又不致损坏景物实体。底洞是从作品底部往上放的洞,如炉瓶作品放的洞,目的是为了便于将炉瓶内部雕空,以减轻其重量。艺人也常在山水作品底部放洞,以便镂雕某些建筑物。放了底洞,要用石料“补底”或者设计景物“遮底”,才不致使洞口显露而“漏底”。

锦上添花 徐志国

福在手中 徐志国

造型洞有点洞、带路洞、套洞、皮洞等类型。这类洞有明确的造型观念,一般都紧靠着景物放洞,洞的大小、深浅、走向完全根据造型的需要。点洞是作品表层的单洞,稍加改造就成了表层景物的空间。带路洞也始于作品表层,具有表层景物造型的功能,但它深入里层,为表现景物内部复杂的结构和层次服务,主要起“带路”作用。套洞是在放空洞或带路洞中放的“洞中洞”。通过一个洞口,而向上、下、左、右、后放各种斜度的洞,以刻画景物和层次。这样,作品外观整体完整,而内蕴却细腻丰富。皮洞是一些较浅而不透的洞,如老干树桩、假山岩、水泡等,都可以用此种洞法表现其质感。

徐志国,1983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光,擅长青田石雕花卉、动物类创作。现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丽水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理事。曾荣获浙江省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丽水市技术能手、丽水市首届绿谷工匠、丽水市技术能手、丽水市“绿谷新秀”(丽水三宝)、青田县石雕新秀等荣誉称号。

放洞中要注意洞向、避裂,防败洞。洞的方向,要控制前后穿的透洞,才不致一目透底,缺乏回味。斜向洞要依据景物的生长规律确定洞向。在石料的裂纹处,要尽量避免放洞,以防石料断裂、崩碎。还要注意防止出现败洞,如在不该放洞的部位而误放的“死洞”,洞深没控制好而误伤作品实体的“伤洞”,洞径受损坏而出现的“破洞”,等等。

在放洞的基础上,再经过凿、刀、刺的镂雕,就能使作品层次丰富,玲珑剔透。但青田石的质地脆软,在镂雕中必须掌握好分寸,既要使作品“空”,又要使作品“牢”。对此艺人十分重视带筋、化筋技艺。

带筋是在石雕作品中保留的连带体。它像房屋中的柱、梁,起牢固作品的作用。带筋的部位、粗细要根据作品构图景物的具体状态而设置。在批量产品中,带筋是十分外露的,许多产品的体身与景物之间有许多小石柱,在花枝叶背下有许多“蜈蚣脚”,这些都是为支撑景物而保留的“带筋”。而在精品中,带筋就显得十分含蓄,艺人已把带筋“化”成了景物实体的一部分,把“空”与“牢”这对矛盾巧妙地统一起来,使作品既玲珑剔透又结实牢固。

因材施艺、镂雕精细,显示了青田石雕的高超技艺及特有的工艺美。镂雕是表现手段,是技术,是为表现艺术构思服务的,一味追求镂雕精细而缺少艺术内涵的作品难以脱离俗气、匠气。同样,在俏色利用上,也不应以追求“栩栩如生”为惟一目的。艺人既要继承发扬青田石雕的传统特色,又要认识并尽量避免自身可能产生的局限性,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勇于走探索创新之路,把青田石雕艺术推向前进。

青田石雕堪称石艺奇葩,其雕工精细,色彩妍丽,造型逼真,气韵生动,蕴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欣赏青田石雕,如同欣赏一幅国画一样,入景于目,入情于心,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深邃内涵和灵动的神韵。一般来说,可从“质与色”“工与形”两大方面来鉴赏。质即质地,色即色泽。材质好往往其色泽亦佳,故本地人将质地与色泽统归为“色”,而把与“色”对应的后期人为加工因素统归为“工”。由是观之,一件“好货”的简单标准就是“色好”加 “工好”。有人说“青田石雕石头美”,此话不谬。天然材质看上去总能给人以自然悦目之感。工即雕工,形指造型,属选石之后人为加工因素与加工效果。工乃技法体现,没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无法达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体、镂空、繁简有致,层次分明。雕刻家创作时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的随心所欲境地。行话说:纯、畅、神。纯,指石质温润、清纯,雕刻家要具备“相石”功夫;畅,指雕工娴熟、流畅,一气呵成;神,指作品新颖入神,表达出深刻内涵和精气神韵。

对于一件成功石雕作品来说,造型讲究形象逼真、玲珑剔透,谓之栩栩如生。青田石雕有人物、花果、山水、动物、鱼虫等,一般均采用写实手法,现实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实质乃是传承了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传统特色和风格。

而一件作品的材质美、工艺美是较显露、直观表层的,而它的意境美则是较内蕴、理性、深层的,这些均须深入作品细细品味。还有青田石雕的收藏必须讲究名石、名师、名作相得益彰,名石近乎完美的质地,再加上名师的艺术境界,其作品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将会大大提升。

猜你喜欢

青田石石料景物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景物描写要准确
胶凝砂砾石料动力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