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们打碎的世界,我来修复

2021-12-16周碧华湖南常德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李志器物摩托车

◆周碧华(湖南 常德)

“锔瓷”这个词,估计大多数国人已不熟悉,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的知晓度却大得多,而这句话正是出自“锔瓷”这个行当。

古代中国,大多数人家是贫穷的,即使打破了只碗也舍不得扔掉,这种节俭美德一直延续到我们的少儿时代,若是不小心打破了碗,轻则遭斥骂,重则一巴掌。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碗碎了怎么办?咱们智慧的祖先先是将碎片拼拢,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这修好的碗便如出土文物般了。受此启发,陶器铁器等器皿也可以修复,只是工艺上略有不同。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街边“锔瓷”的场景,可见这一技术活儿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了。

把“锔瓷”这门技艺推向顶峰的,满清八旗子弟可谓是功不可没。

满清入关后,威镇华夏,过腻了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八旗子弟开始追求时尚生活,“赏花弄鸟,玩瓷藏玉”,洋洋得意之际,手上的珍贵瓷器失手打碎,怎么办?找锔匠。

民间锔匠中的高人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顺势而为,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便化腐朽为神奇,原本破碎的瓷器竟然身价倍增。这有点类似于当下的时尚少女,穿完整的牛仔裤倒显得土,划几条口子撕开几条裂缝后那牛仔裤就洋气多了。

李志

八旗子弟喜欢这种锔后的瓷器,便成为时尚,有的人还特意打碎瓷器再锔,在当时竟成为“锔活秀”,一直到民国,这种技艺都很流行。

“锔瓷”技艺到了今天,却几乎绝迹了,现代化了的社会物质丰富,器物破了碎了扔就是。可是,有个人却要将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这个人叫李志,回族,先祖随朝廷军队征战南方而定居在沅水流域。其祖父是个挺有趣的人,将大量田产散给穷人耕种。新中国成立时划分阶级,李志的家里因为田产不多,划成了中农,而耕种本来属于他家土地的几户穷人却因勤劳致富倒被划成了地主。

祖父睿智也好,豁达也好,总之他的基因在李志身上得到了延续。李志13岁起学打铁,是个十足的少年铁匠。当他介绍到此时,我眼前总是浮现出鼻子坚挺的帅气少年抡大锤的场景,飞溅的火星在他四周盛开。从那时算起,李志已拥有40多年的工匠生涯。

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心灵手巧的李志离开了铁匠铺,在常德城里开了家摩托车修理店,与摩托车结缘后,他成了“常德市摩托车运动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如今,他的车库里摆放着很难一见的各式摩托车。

这样一个赶潮的人,内心深处依然惦念着祖传的技艺“锔瓷”,于是,他踏上了寂寞的“锔瓷”之路。在人们追赶不知方向的未来时,他逆向而行,回归到手工艺时代,修复人们不慎打碎的器物,让破碎残缺的生命重新焕发光彩。

白天黑夜,小小的灯光下,他面对破裂的器物,心中已经没有了破裂的感觉,对上碎片、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叮叮当当中,破裂的花瓶、瓷碗、茶壶、镯子等等,在他的手上很快就复活了。

李志锔瓷作品

李志锔瓷作品

李志锔瓷作品

我们现在从网上轻松淘来各种物品,大多来自工业化的流水线,没有温度,没有情感,当然也可以被轻松抛弃;而来自锔瓷艺人手下的器物,饱含着艺人的智慧与情感,独具残缺美的魅力。

事业渐渐走上坦途的李志开始带徒弟,决心把中华民族这一充满智慧的手工艺术传承下去。他回到母亲的村子里建立了“李氏锔瓷研究所”,七八亩地,自己设计,其实也谈不上刻意设计,建筑物及各种摆件随形而设,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与琳琅满目的手工工具,古琴与火枪、鱼骨与铜铃,这种混搭随处可见,却别有一番情趣。他的茶室兼会客室四面通透,就在田野里,入夏则稻香入室,蛙鸣敲窗。有缘者,径直入室取了茶喝便是,无缘者看看稀奇走了就走了。

世界从来如此,有人破坏,就有人建设;有人选择遗忘,就有人帮助回忆。李志和他的徒弟们便是帮助我们修复破碎时光的人。高精尖的时代,手上的艺术更显珍贵。感谢李志,让我们的世界不再破碎!

李志锔瓷作品

猜你喜欢

李志器物摩托车
Characterizing entanglement in non-Hermitian chaotic systems via out-of-time ordered correlators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大笨狗酷比多
图侃天下
讨钱
左手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