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1-12-15郑丹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糖皮质激素

郑丹

【摘要】目的 主要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评价。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的形式来研究和分析出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具体用药时机、患者用药适应性、实际用药疗程、具体疗效以及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等等。结果 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的治疗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重点适用于一些重型活动期,同时本身属于暴发型的典型患者;在进行给药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及范围来直接选择相应的、适合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方式。结论 嘌呤类似物本身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所依赖的UC病例,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维持和缓解激素疗效以及用药疗效明显不佳的轻、中度炎症、瘘管性病变以及激素依赖性的CD病例,这种病例的发展起效非常慢,不可对其进行单独性的急性治疗;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存在患者的个体差异当中,因此可进行长期用药治疗。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嘌呤类似物;炎症性肠病;应用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0-061-02

炎症性肠病具体包含了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症,目前能够治疗这种病症的药物主要还是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以及免疫抑制剂和最新推出的生物制剂[1]。其中,糖皮质激素属于治疗重症UC以及CD的主要治疗药物,而嘌呤类似物则属于最为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具体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维持和诱导IBD来减少并缓解激素依赖以及耐药的主要作用,同时也很有可能直接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其疗效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个体方面,所以怎樣适时、有效且安全的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嘌呤类似物质量炎症性肠病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化应用

1.1使用实际和适应证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选择主要还是在于肠道病变的范围,及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等等。到目前为止,激素依然是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同时也是最为常用,且疗效普遍的一种药物,主要作用机制还是在于抑制性免疫反应以及非特异性抗炎反应等等,这些都很有可能涉及到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多个方面,这其中主要包含了抑制核因子,同时能够有效阻止炎症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最终将直接引发T细胞和B细胞功能所具备的缺陷问题。其中糖皮质激素具体适用在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后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方面,特别是那些重型活动阶段以及暴发型的患者[2]。同时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对重症UC患者则通常选择激素加以治疗。具体见如下表1、表2所示:

1.2 药物选择和给药方式

通常对于轻中型的UC患者都可直接选择糖皮质激素进行口服治疗,也可直接口服泼尼松以及泼尼龙30-40 mg·d-1。而那些重症UC患者,则可优先给予其剂量比较大的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通常服用甲泼尼龙40~60 mg·d-1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1或地塞米松10 mg·d-1,7~10 d之后,可直接改为口服泼尼松60 mg·d-1。最后在患者病情获得好转之后,再逐渐的减缓用药量,乃至停药处理。近年来,最新推出的新型糖皮质激素,像布地奈德等,其本身和皮质激素受体之间存在比较高的亲和力。并且局部的浓度也非常高,同时抗炎性的作用相对较强,在将其真正吸收之后,经过肝脏的位置可直接进行快速的清除。不过,由于循环过程中其皮质醇浓度相对较低,因此相应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将变得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其所具备的疗效和传统意义上的激素基本相当,不过也有一些报道直接指出其所具备的疗效相比传统激素仍然有所不足。

2.嘌呤类似物的合理运用

2.1 使用时机和适应证

嘌呤类似物主要包含了硫唑嘌呤、巯嘌呤等,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免疫制剂,大多数情况下都应用在UC当中,具体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性的UC病例以及用药维持和缓解的患者。而在CD方面,则主要适用在激素治疗疗效不明显的轻中度炎症、瘘管性病变以及存在激素依赖性的CD病理当中。通过对免疫制剂的使用之后,必然将逐渐的降低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实际用量,甚至可实现停用[3]。但是其在质量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疗效作用机制仍然不够明确,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和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嘌呤类似物的作用效果通常比较慢,其真正的起效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3个月左右,而其中的一些患者真正起效的时间则可直接达到6-9个月左右,因此更加适合将其使用在激素适应过程当中,而且在使用激素之后,需要将激素减量,甚至停用,因此一般不会将其单独运用在急性阶段的治疗当中。

2.2 药物的疗效及选择

AZA为6-MP的衍生物,在体内分解为6-MP而起作用。其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与6-MP相同。应用方法为AZA1.5~2.5 md·kg-1·d-1口服:初始剂量可选择0.5~5 md·kg-1·d-1,逐渐增加到最大剂量2.5 md·kg-1·d-1;6 MP0.75~1.5 md·kg-1·d-1口服:初始剂量可选择0.25~0.5 md·kg-1·d-1,逐渐增加到1.0~1.5 md·kg-1·d-1。据报告绝大多数患者对50 mg·d-1的剂量有反应,可在开始治疗时即采用这一剂量,对治疗3个月无反应者,可以25 mg用量向上递增,直至1.5 md·kg-1·d-1的最大剂量。

综上所述,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为了缓解并维持病情的发展,同时预防其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状,这其中主要包含了疾病并发症以及治疗并发症。因此,为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合理的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嘌呤类似物等药物,

【参考文献】

[1]许洁如. 炎症性肠病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04:176-178.

[2]李玥,钱家鸣.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新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01:3-4.

[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 胃肠病学,2019,12:763-781.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糖皮质激素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患者肝胆肠外表现的检出及治疗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