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策略研究

2021-12-15周丽娟

科教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

周丽娟

摘 要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带了便捷的生活方式,也给高职院校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出主体特殊、客体复杂、评价主观、传播快速、影响较大等新的特征,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难度,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机构不完备、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应对处置方式和能力不足、处置机制缺失等问题妨碍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关键词 新媒体;网络舆情;引导;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07

Research on the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OU Lijuan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angzhou, Jiangsu 213104)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not only brings a convenient lifestyle to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an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esents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ecial subject, complex object, subjective evaluation, rapid dissemination and great influence,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mperfect, the organization is in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team lags behind, and the coping methods and ability are insufficient. The lack of disposal mechanism hinders the effective respons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effec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ctively deal with network public opinion.

Keywords new medi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anagement

大学生日益倾向于借助网络来表达个人对学校、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一些负面舆情信息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安全稳定,严重损害了高校形象和声誉。因此,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及对管理的影响,分析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中的不足,建立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有效措施尤为重要。

1 网络舆情新特点

1.1 舆情主体的特殊性

网络舆情的主体就是通过网络表达观点的公众。高校网络舆情的行为主体通常是指参与舆情的大学生和教师。[1]文中关注的是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网络舆情主体。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强烈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大学生网民相对于其他网络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网络发言难免偏颇,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容易引发网络舆情。

1.2 舆情客体的复杂性

网络舆情的客体也就是热点事件,这些事件主要为高校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奖勤助贷、学术道德、后勤保障等校内事件和社会重大新闻、社会大事件、特殊人物事件、社会冲突等一系列与高校有关的校外事件。高校网络舆情所涉及校内外各领域事件,内容涉及面较广,复杂多变,不容易统一集中管理。

1.3 舆情评价主观性

网络评价是大众媒体对于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所持有的一系列观点、态度、情绪的体现。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使每个人都能拥有自由话语权。[2]大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对热点事件敏感,有自己的主见,开始关注自身的利益,针对学校改革、社会发展等内容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待网络信息往往从个人主观认识出发,选择性地对热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容易误判,推动不良信息的传播。

1.4 舆情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终端拥有的海量受众和即时性特征,导致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大大提高。[3]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是网络舆情的有力推动者,一旦出现他们所关注的网络事件,便会迅速形成大规模网络舆情。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抖音等是大学生网络常驻地,他们在这里关注着学校各类动态,一旦有一些不满,迅速发表观点、转发,很容易引发舆情。网络舆情传播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几何级数扩散,它的形成、发酵、传播速度惊人。

1.5 网络舆情影响较大

大学生舆情信息借助于互联网快速形成和扩散。网络舆情通过裂变式的信息传播,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就如蝴蝶效应一般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发酵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影响到校内教学秩序,还会影响校内生活,对学校的安全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2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问题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对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之一,思想观念僵化、危机意识淡薄,不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各大高校存在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没有完善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没有完备的针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应对处置、修复制度,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很难把握舆情发展趋势,导致舆情发展产生恶劣影响。同时,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需要经费做保障,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专职人员,也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投入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更没有对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经费管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该项工作的评价考核等建立相应的制度。

2.2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疏导组织机构不健全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程度对于应对网络舆情尤为重要。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大部分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但都是挂在宣传部或者保卫处,而没有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科室或者信息管理处,也没有小组工作人员,权责不明晰、工作流程不标准、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2.3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疏导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需要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专业网络舆情管理团队,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必要前提。当前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也没有专业的舆情处理经验,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多变的网络舆情工作环境。高校既没有重视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工作人员的配备,也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得这些工作人员不善于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预判、处置。当遭遇突发网络舆情时不能准确及时地应对,导致舆情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4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处置方式落后

高校舆情监控缺乏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往往靠人工收集监测,采取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舆情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舆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高校在遇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经常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事态的发展,采用删、撤、堵等方式来应对网络舆情事件,这种消极应对的方式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反而会适得其反,容易激化矛盾,引发大众的不满,问题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会引起一波新的舆情,加大网络舆情处理难度。

2.5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相关工作机制的缺失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机制存在问题。首先,当前许多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没有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能准确把握网络舆论走向,筛查出可能转化为舆情的网络信息,将舆情控制的初始阶段,减少或减缓舆情发展速度;其次,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体系不完整。目前各高校对于信息抓取技术、数据分析、监测环境建立能力还比较薄弱,对网络舆情分析处理、决策制定、引导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再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高校公开信息机制不健全,网络舆情爆发后,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公布信息,澄清事实,缓解舆情。

3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策略

3.1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需要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稳定才能使高校不断发展,高校应提高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出台适合自己学校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置应急预案,将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重点从事中处置稳定前移至事前预防上来。另外根据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内容、性质、影响程度等因素,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网络舆情分级管理制度,遇到突发网络舆情时,有制度可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高职院校也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官方的形式向公众回应关切、通报现状及后续工作。[4]明确新闻发言人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等,要求新闻发言人根据事实情况第一时间给公众回复,澄清事实,避免网络谣言传播,舆情发展影响高校安全。

3.2 完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组织体系建设

要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高校应加大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高校应设立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为副组长,校(党委)办公室、学生处、保卫处、信息部门、二级学院(系)负责人为组内成员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权明晰,一旦发生突发网络舆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领导小组工作,组长指挥小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工作,各司其职、资源整合、通力合作,做好舆情监测、信息研判、问题分析、舆情处置工作。同时,由保卫处或宣传部牵头组建一支责任心强、政治立场坚定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开展好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思想政治进网络、日常舆情监测、网络队伍建设等日常工作,并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校园网络舆情相关工作。

3.3 加强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素养高、执行力强的舆情管理队伍。建立具有新闻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网络管理员、网络评论员、网络宣传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提升舆情管理人员的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增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实效性。网络管理人员为宣传部信息科专职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能力,能够及时监测、干预、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网络宣传员,由校宣传部部长、校团委书记、校园新媒体负责人、二级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二级学院(系)团委书记、学生会干部、班级团支书和宣传委员等组成。要求网络宣传员引导积极的网络舆情,积极撰写正能量网评文章,弘扬社会主旋律;网络评论员队伍由学校两课思政教师、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要求政治立场坚定、语言表达能力强、思想覺悟高的师生组成,广大网评员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以及学生参与度高的论坛等网络空间上积极参与跟帖、转帖、评论工作,壮大线上主流思想舆论力量。

3.4 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

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形成了随意点、随手发、随时转的“网络书写”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简单,对网络舆情认识不清,面对国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识别能力和判断力。同时,部分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遵循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与社会变迁协同发展规律,提高青年学生网络素养与道德水准,方能培养符合德育主流价值理念的时代新人。[5]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文明上网、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应在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和常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高校还应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搭建思政网络建设平台以适应新媒体成长的新要求,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教育契机,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3.5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防控、应对、处置机制

为了更好应对网络舆情,应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流程,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的事前、事中、事后防控、应对、修复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工作,做好事前舆情监测,科学制定应对预警机制;网络舆情爆发时,高校应及时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要迅速、准确的回应、处理事件,遏制舆情扩散并削弱舆情负面影响;舆情解除后,高校应做好后续恢复工作,及时开展工作总结,调整应对方案,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重塑高校形象,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基金项目:2021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JY019);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04)

参考文献

[1] 羊悦.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04):128-131.

[2] 孙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析[J].新闻爱好者,2021(06):91-93.

[3] 黄楠.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9):75-80.

[4] 刘晶,吴国毅,黄艳兰.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04):73-79.

[5] 姚冀远,李祖超.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背景·困境·路径[J].中學政治教学参考,2021(20):15-17.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