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技术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初探

2021-12-15刘克方廖雅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思政

刘克方 廖雅琴

摘要:作者提出運用5G技术构建“5G+全息课堂”推动优秀思政课跨区域协同共享,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期能够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5G技术;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3-0086-03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启了一个万物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如何利用5G技术,解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本文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内容陈旧,感染力不足

部分教师信息化能力欠缺,网络使用率低,致使教学内容陈旧,知识体系更新缓慢,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不够,进而导致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无法做出科学分析和正确引导。

2.教学理念落后,吸引力不足

部分教师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理念落后,不能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无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铸魂育人”,而且教学话语体系与“00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格格不入,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距离感较远,课堂吸引力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鼓动力不足

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授课,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呈现视频和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但其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课堂教学范畴,教师单向灌输,师生互动少,对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学生体验感较差。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组织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到伟人故居、英雄纪念馆和战争旧址等红色遗址进行现场讲解教学,但该方式成本较高,管理难度大,时间要求必须充裕,且无法大规模进行。这些现实问题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5G技术助力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创新变革

1.“5G+全息课堂”推动优秀思政课跨区域协同共享

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延时的技术特性,这就为实现全息课堂提供了可能性。全息课堂具有全交互特性,在远程直播教学中,师生可以运用全息捕获与投影系统及智能终端实现“面对面”答疑、探讨等互动环节。因此,可以将双一流高校优质思政课推向地方本科院校,打破时空限制,解决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进而推动优秀思政课跨区域协同共享。

2.虚拟仿真和增强现实技术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现实体验

目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规模的思政实践教学很难普及,去地域较远的红色遗址游学更是无法实现,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无法达到形象化、可视化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5G时代的网络特性为推动虚拟仿真(VR)、增强现实(AR)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提供了网络速率支持,能够带来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地方本科院校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如英雄陈列馆、伟人故居和战场旧址等转换成3D虚拟场景,然后组织学生在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体验,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有身临其境的现实体验,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3.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

5G的高速率特性使信息产生和传播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也为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速率支持。教师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或热点话题,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数据、作业数据和课堂发言数据,分析其思想特点和阅读习惯,形成“用户数据个体画像”,进而根据每位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别推送学习资料,增强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善。

4.加强5G时代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

智慧课堂是5G时代课堂教学技术的全方位创新,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创新,内容永远是思政课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教师首先要选择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容有效拉近大学生和思政课的距离,从而让思政课变得有趣,让学生愿意听和愿意学。其次,要利用智慧课堂做好话语转换,让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素材符合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如将文本表达的理论话语转换成通俗叙事的情感话语、将政治文化话语转换为大众文化话语、将意识形态话语转换为日常生活话语等。但无论话语如何转换,话语内容都要紧贴马克思主义,做到既轻松又有效。最后,5G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课堂交互,如发起签到、抢答、讨论、选人等,课后还可以查阅作业、课后交流,做到课上课下指导交流,教学全时化。

本文5G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义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5G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性教育,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习惯。其次,要适应5G网络社会的变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5G网络的认识水平和5G技术的运用水平,将5G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课堂、VR和AR技术的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依托5G技术开展的课堂创新变革,都离不开教育基础设施的支持。当然,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力有限,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有难度,但是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5G时代的思政课创新变革便无法跟上网络社会的变革,也就无法利用5G技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建设

5G时代,需要国家加大对思政教育的投入,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双一流高校主导,各级各类地方高校协助,形成合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例如,高校间通过合作,优化和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网络思政资源,尤其是教学水平较高、教学基础设施先进的双一流高校,要与发展水平滞后、创新网络思政资源较弱的地方院校结对,帮扶地方本科院校共同进行教育平台建设。

总之,教师要抓住5G时代的机遇,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曹挹芬,唐亚阳.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念与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3):76-78.

[2]刘克方.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就业与保障,2020(17):160-161.

作者简介:刘克方(1992—),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廖雅琴(1971—),女,汉族,湖南道县人,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项目“榜样示范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SZYJ02);2018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基于数字马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思政
画与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