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2021-12-15魏玉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组内西药处方

魏玉芝

(临邑县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1500)

0 引言

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无论是感冒咳嗽,还是术后抗感染等治疗都会应用到药物。西药大致可分为生物制品、有机与无机化学药品这3 大类[1]。但由于其主要成分较为单一,不同的剂型、剂量均会产生不同疗效[2]。所以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而选择。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由于西药具有方便高效等优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导致针对西药的研究不断增加,继而使其种类也不断上升。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虽然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但若出现不合理联合用药,不仅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也会破坏患者身体内微环境,严重时可导致重要器官受损。基于此背景下,我院对90 例多种西药联合治疗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为提供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多种西药联合治疗患者9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共23 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龄为18~65 岁,平均(41.5±2.1)岁;观察组共21 例男性,24 例女性,年龄为19~64 岁,平均(42.5±2.2)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多种西药联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多种西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

因素分析:(1)配伍不当:多因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对药物认知不够清晰,未能准确把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所以在联合用药、配药中,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毒性反应,从而不利于患者生命质量。(2)重复给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种类繁多,而医师在用药时,因未仔细观察药物用法用量、产地以及适应证等相关信息,导致重复给予了相同药效的药物或过量使用了同一种药物,从而增加了该类药物所代谢的毒性物质,继而引发不良反应。(3)用法错误:包括了药物选择错误、剂型错误等。在我国西药市场中,药物名称相似,而用法、剂型不同的药物较多。而不同的用法、剂型所对应的疾病、禁忌证以及适应证均存在一定差异。且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也具有一定差异。再加上医师在没有确定给药方式或用药人群时,给予了患者错误的用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4)用量不正确:在临床治疗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多采用增加药物剂量方式提高药物疗效,而当药物剂量增加后,患者身体内的药物浓度过高,机体则会表现出过激反应。再加上部分医师无法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时,往往仅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而确定药物用量,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药物用量过低,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中周期延长,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导致药物用量过高。

应对措施:(1)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合理的分配组内人员。由资深的药师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管理。组员由多个医师组成,分散至各个科室。同时根据相关用药规章制度,由组内成员共同制定用药方针,明确药物治疗的过程及实施步骤。(2)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药物的详细信息、使用事项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组内成员对药物、药效的认识。同时在医师下达药物处方后,组长负责审核所开具的处方。对于不合格处方应及时的反馈给组内人员,并通过组内共同分析,找出不合格处方的原因,用以保障处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3)完善医院药物管理制度及应用制度,在实施多种西药应用中,实时记录患者病情、症状以及西药联合应用的禁忌证等信息,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适当的调整剂量。同时提倡医师个性化用药理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及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仅发生1 例头晕与1 例失眠。并无过敏、恶心等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4.4%,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8.9%,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

2.2 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在90 例多种西药联合治疗患者中,共发生15 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以因配伍不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5.6%,其次为重复给药,占比4.4%,以因其他因素(给药途径不对、给药次数错误以及已停医嘱未作废等)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少,占比1.1%,见表2。

表2 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n, %)

3 讨论

经过研究后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仅发生1 例头晕与1 例失眠。并无过敏、恶心等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4.4%,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8.9%,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 例多种西药联合治疗患者中,共发生1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以因配伍不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5.6%,其次为重复给药,占比4.4%,以因其他因素(给药途径不对、给药次数错误以及已停医嘱未作废等)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少,占比1.1%。说明了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中,不良反应的监控仍可作为临床重点关注对象。西药是一种通过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大多数药物在经过化学反应时,均会代谢一些毒性物质,而这个毒性物质是造成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3]。同时在多种西药联合中,配伍不当、重复给药等也会加重毒性物质的聚集,继而引发不良反应。所以应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对应的处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继而使患者生命质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多种西药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但不同药物的适应证、疗效以及副作用不同,且有时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不仅未提高药效,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在实施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中,应加强药物的监管力度,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意识,从而降低联合用药的副作用,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猜你喜欢

组内西药处方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人间处方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处方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