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春寒”为何防不胜防?
——访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

2021-12-15中国农资炼晨

中国农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资降温低温

《中国农资》记者 炼晨

每年春季进入三四月份,天气变化无常,骤然降温会出现“倒春寒”现象,一旦发生“倒春寒”,受低温冷害影响,室内外作物就会造成冻害和冷害。近些年,“倒春寒”不仅出现在我国北方,南方也频频出现。为了让大家对“倒春寒”有更多了解,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

《中国农资》“倒春寒”形成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防不胜防?

张立宁:“倒春寒”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初春前期气温回升较快,春季后期气温又比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中,春季的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可能出现突然降温天气,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即所谓的“倒春寒”。“倒春寒”发生时,可使室内外蔬菜、果树,尤其是桃树、大樱桃、梨树、杏树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引起农户的高度重视。

尤其在北方,“倒春寒”几乎是十年九寒,农户都知道“倒春寒”的危害,为什么每年还是防不胜防?首先,有些农户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其次,大多数人对“倒春寒”的温度界定不了解,很多农户对冻害和冷害缺乏理论上的认识,认为0℃以下才能出现“倒春寒”,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另外,“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和升温的速度有很大关系,果树遭受“倒春寒”危害的程度,还与果农的田间管理和施肥、浇水习惯有关。

《中国农资》怎样区分冻害和冷害?它们分别会对农作物造成哪些影响和危害?

张立宁:冻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尤其在西北、东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江准地区的冬季、早春尤为严重。温度下降到什么程度能够引起冻害因植物种类、器官、发育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耐寒蔬菜如大白菜,幼苗可耐短期-3℃的低温。一般来说,植物遭受冷害的程度除与降温幅度有关外,还与降温持续时间、化冻速度等有关,降温幅度大,结冰时间长,化冻速度快,植物受害严重,如果缓慢结冰与缓慢化冻,植物受害较轻。植物受冻后,细胞失去膨压,组织疲软,叶片犹如烫伤,叶色变褐,最终干枯死亡。

冷害是指0℃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一些冷敏感植物,如黄瓜、番茄、甜椒等对低温很敏感,当温度下降到0℃-10℃,植物就会受害。冷害本质上是低温对植物体造成的生理损伤。引起冷害的温度一般为0℃-15℃,由此可见,提前预防“倒春寒”就要抓住15℃以上,在作物没有发生冷害时就要开始提前预防。低温冷害对植物体造成损伤的直接表现是生长速度变慢、叶片变色,有时叶片呈水渍状或果实上出现斑点,这些生理受损组织往往易受病菌的侵染或造成局部坏死。冷害引起叶片水渍状的原因是低温引起细胞膜系半透性损伤,导致细胞质外渗的结果。

《中国农资》冷害按其对作物的危害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

张立宁:冷害可分为三种类型:直接伤害、间接伤害和次生伤害。直接伤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伤害出现较快,难以用代谢失调解释,主要特征是质膜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内含物向外渗漏。间接伤害是由缓慢降温引起的,低温胁迫可持续几天乃至几周,主要特征是代谢失调。次生伤害是某一器官因低温胁迫而导致其生理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引起的伤害,如根系经低温伤害以后,吸水能力减弱,补偿不了蒸腾失水,使植物的某些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枯死。

除天气降温因素外,果树春季遭受“倒春寒”的危害程度往往还与果农的栽培习惯和施肥习惯有关,长期不施有机肥,土壤透气性差,不抗冻。长期浅施肥,或过多使用冲施肥,致使根系上浮,树体不抗冻,采用大水漫灌,偏施氮肥,造成枝条徒长,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发育不良,一般遭受的冻害更为严重,还有土壤耕层浅,根系浅,也是冻害加重的一个原因。

《中国农资》预防“倒春寒”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张立宁:预防“倒春寒”,首先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在降温到15℃时,应及时喷施鸡血蛋白酶1:150 倍液,增强作物免疫力,提高作物抗冻能力。鸡血蛋白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喷洒到植物体后,可保护植物体,使植物体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结冰,因而一般的低温对植物不会构成很大的伤害。同时,鸡血蛋白酶又含有较多的脯氨酸,脯氨酸可以较好地维护植物细胞膜的稳定性,即使作物受到轻微的冻害,也不会使细胞膜受到破坏,因而大大增强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其次,果树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一遍水,有利于避免花期遭受冻害。发生降温天气,选择在果园的上风口燃放烟雾,也有一定的抗寒作用。

猜你喜欢

农资降温低温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浅析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