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2021-12-15中国农资评论员魏萌

中国农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同心圆农资代表

《中国农资》评论员 魏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无疑是涉农代表委员和农资人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正在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如果说脱贫攻坚使近1亿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那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则事关5 亿农民的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涉及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更大、任务也将更加复杂艰巨。因此,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周密的规划部署和有力的决策执行。2 月25 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北京正式挂牌,彰显了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决心,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 抓 手。3 月5 日,备受全社会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出台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规划纲要草案从“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设计了具体的路线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在今年两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委员们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议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科学建议与实施方案。以农资行业为例,一些代表聚焦“种子”,从增强科技研发、打造种业创新联合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为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建言献策;一些代表聚焦“土壤”,从黑土地持久性保护、红壤改良与资源永续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维护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农资、农技配套方案;一些代表聚焦“绿色”,从绿色生产、化工副产品处理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生物绿色防控等角度分享了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思路;还有一些代表则从农机创新与适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药肥一体化研发、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等角度出发,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在翻阅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涉农提案时,笔者为字里行间流淌的求真务实、言真意切所深深触动。大家不仅基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出了经过科学求证或实践检验的解决方案。两会期间,为了让这些代表委员的思想结晶和宝贵经验带给行业更多的启发与思考,中国农资传媒特别策划推出了《小敏云播间》栏目,对涉农领域的专家代表进行了深度采访,并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全网传播,在业内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一位农资经销商朋友在看到《小敏云播间》栏目后,特意致电本报说:“之前觉得乡村振兴离我们农资经销商很远,看了你们的报道后发现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做好化肥保供稳价是职责,再多做一点就是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的确,对于扎根“三农”沃土的千千万万农资人来说,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做好本业是职责,多做一点即贡献。

当前,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概在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仅有44%左右,即便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城镇落户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农业农村人口会继续减少,但未来仍会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总体相对滞后,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还不强,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全方位带动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从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各类资源的匹配上与城镇看齐,最终帮助留在农村或回流到农村的人口实现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在这一不可阻挡的进程中,农资企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事实证明,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作为服务“三农”的有生力量,农资企业应以“三农”为圆心,以为农服务能力为半径,与其他行业共同努力,守好农业“压舱石”,画出乡村振兴“同心圆”。

猜你喜欢

同心圆农资代表
做好“侨”字文章,画好侨界团结同心圆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同心圆梦再出发
四季的代表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