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春季灌溉要因地制宜

2021-12-15

中国农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苗情拔节期软管

当前,全国冬麦区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局地表墒不足,苗情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据气象预测,春耕春管期间华北、西北等地降水偏少,春旱可能发生。各地要从春季田管开始,立足麦田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搞好测墒灌溉指导。

华北冬麦区需精准灌溉

华北冬麦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宜兼顾节水压采,趁早施策、精准灌溉。墒情适宜的麦田,在起身拔节期浇好春灌第1 水,若后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65%,可不灌溉;部分墒情不足、苗情较弱的麦田,宜在返青后起身前灌第1 水,拔节期灌第2 水,同时追肥,促弱转壮。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补灌,采取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5月下旬至6 月上旬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有喷灌条件可提前喷水10 立方米/亩,补水降温。

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畦灌,一般麦田畦宽5-7米,长7-9 米,面积40-60 平方米时选用,每次灌水量约50 立方米/亩。二是微喷灌,选择微喷带喷幅为3-4m,或采用大型喷灌机进行低压微喷,每次灌水量15-20 立方米/亩。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每水总灌水量约30 立方米/亩。微灌和喷灌可少量多次实施,结合灌水进行追肥。气温偏低时可施用含铵态氮的速效肥料或尿素硝酸铵溶液等肥料,每亩施用纯氮5-6 千克。

黄淮麦区要分类施策

因水资源条件好,本区域应分类施策,实现水肥耦合。一、二类苗麦田推迟至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溉,减少无效分蘖,构建高效群体;三类苗麦田开春后要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返青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第1 水,拔节—孕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第2 水。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补灌。小麦灌浆期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有喷灌条件可提前喷水10 立方米/亩,补水降温。

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和渠灌区,可采用以下节水措施:一是小畦或窄畦灌溉,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约50 立方米/亩。窄畦灌溉每次灌水量约70 立方米/亩,苗情好的麦田灌水量可降低20%,其中畦长小于70 米的田块,采用大流量浇“跑马水”,畦长大于70 米的地块,采用间歇波涌灌溉。二是软管浇灌,采用输水软管将井水引至田间进行拖管浇灌,每次灌水量约40 立方米/亩,苗情较好地块可酌情减少灌水量。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每水总灌水量20-30 立方米/亩,可结合水肥一体化,按照少量多次原则追施尿素5-10 千克/亩。

西北麦区应以“节”为主

西北麦区水资源匮乏,水浇地以“节”为主,其中稠旺苗和一类苗麦田在起身期喷施化控调节剂,控制麦苗旺长,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灌溉;二类苗麦田在返青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溉,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3-4 千克;三类苗在起身初期和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各灌溉1次,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6 千克。春季旱情严重的麦田,应尽快灌溉,孕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的麦田,需及时灌溉。旱地以“蓄”为主,春后应及早镇压划锄,保墒提温,趁墒追肥,促弱转壮。对晚播弱苗田和底肥不足麦田,亩追施尿素4-6 千克;对未施底肥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千克,配施适量磷酸二铵。

本区域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短(窄)畦灌溉,每次灌水量50-60 立方米/亩。二是软管输水畦灌,每次灌水量30-40 立方米/亩。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每水总灌水量20-30 立方米/亩,结合水肥一体化,少量多次追施尿素5-6 千克/亩。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宜灌排结合促控结合

因水资源丰富,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通常不需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应及时灌溉。扬花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灌溉1 次,灌水量不超过50 立方米/亩。麦田出现渍涝时,应及时清沟理渠、疏通田内外沟系。

本区域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不超过50 立方米/亩。二是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低压喷灌带、移动式喷灌、固定式喷灌等,结合水肥一体化,按少量多次原则追肥,每水总灌水量20-30 立方米/亩。

猜你喜欢

苗情拔节期软管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空中加油软管“甩鞭”现象安全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源源不断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液压制动软管设计探讨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麦田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