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及其对我国技能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启示

2021-12-14张瑞陈晓曦高士晶

职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世界技能大赛传播路径

张瑞 陈晓曦 高士晶

摘  要: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传播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传播路径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从营造社会氛围、推动政策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竞赛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完善我国技能文化传播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技能文化    世界技能大赛    理论内涵    传播路径

课  题: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差异与借鉴:职业技能竞赛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编号:EJA160417,主持人:张瑞) 的研究成果。

技能文化培养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品质要求和质量保障,也是技能被广泛认同、接受、普及和传承的重要条件。

我国技能文化源远流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今尚未形成体系,亦未在技能传承、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以2022年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凝练中华技能文化精髓,适应世界技能文化趋势,创新技能文化传播举措,推动技能文化传播发展,将中华技能文化打造成为“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世界技能大赛中的闪光点,有效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与传播路径

(一)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

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文化具体可概括为“精益求精、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开放融合”,这也代表了世界技能大赛在技术、人文、环境、组织四个层面的价值追求。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代表了世界技能大赛对于参赛者技能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价值追求;人文层面的“安全健康”体现了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者人身安全和职业发展的人文关怀;环境层面的“节能环保”表达了世界技能大赛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关照;组织层面的“开放融合”凸显了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组织形式和技能文化传播理念的创新发展。

世界技能组织以实现技能的推广与传播为目标,注重技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技能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力求在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精神)四个层次将技能文化融入职业、融入生活。

(二)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传播路径

根据传播载体不同,技能文化的传播路径可分为硬件载体传播和软件载体传播。其中,硬件载体主要传播物态层面文化,软件载体主要传播制度、行为和心态(精神)层面文化。

世界技能大赛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打造了硬件载体、软件载体并重的多途径技能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的传播格局,有效促进了世界各地技能文化的融合、发展与传播。

1.硬件载体传播路径与成效

世界技能大赛的硬件载体传播路径具体包括:竞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竞赛场馆、竞赛设备设施、竞赛材料、竞赛资料及纪念品、技能所有者所制作的产品等物质内容,它们共同营造了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文化物质生态环境,进而激发参赛者自觉参与技能文化实践的积极性,提升观赛者对技能文化的直觀体验。

2.软件载体传播路径与成效

世界技能大赛的软件载体传播路径主要包括:竞赛规则、竞赛活动、竞赛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专家、裁判、选手、组织管理人员、监督人员、赞助商等)。其中,竞赛所有相关人员本身就代表了其参加的竞赛所具有的技能文化。他们在竞赛规则的框架下,通过竞赛活动,营造了技能文化的氛围,促进了技能文化的传播。

二、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与传播路径建议

(一)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理论内涵:融合与创新

“开放融合”是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的一大特征。2022年我国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届时,世界技能大赛将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全面展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将世界技能大赛文化与我国技能文化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实现传承与创新,促进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技能文化要素,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素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尊重他人、精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等都与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文化异曲同工,也是当今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融合与创新为理念,促进世界技能文化和我国技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技能文化传播局面,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技能文化的浓厚氛围。

(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传播路径:竞赛与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陈述阶段,通过视频发表致辞并指出,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带动全国民众尤其是近2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让中国人民有机会为世界技能运动发展作出贡献。技能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技能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和深层次表现,对于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世界技能运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借鉴以往经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技能文化的塑造与传播主要应该通过硬件载体传播路径和软件载体传播路径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1.硬件载体传播路径

应充分借鉴以往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在视觉形象设计、竞赛资料及纪念品开发、竞赛环境创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文化进行重塑和传播。例如,与交通运输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府等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并取得其支持,进行“世界技能大赛号”高铁冠名等。

2.软件载体传播路径

软件载体传播路径是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的创新原点。应充分学习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文化,深入研究竞赛活动开发案例,从竞赛质量保障和周边活动创新两方面入手,丰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文化软件载体传播方式。2020年5月27日,伴随着珠峰高程测量活动,世界技能会旗成功登顶珠峰并在峰顶展示,寓意技能问鼎世界之巅,体现了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世界技能运动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中国印记”。 2021年5月7日,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会旗搭乘“雪龙二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完成南极展示任务后成功返回上海,旨在向“挑战极限”的大国工匠们致敬,向全社会弘扬“不畏艰险、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并祝愿所有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们勇攀巅峰,创造奇迹。“登峰”“造极”两大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活动,有效提升了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是我国推动技能文化传播的创新之举。此外,在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期间,还可以开展民间艺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业能手进赛场活动等,进一步传播世界技能文化和提升中华技能文化的影响力。

三、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完善我国技能文化建设与传播工作

(一)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能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1.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有助于社会全面内化技能文化意识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文化基本观念意识,需要漫长的文化建设过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诸多技能文化学理内容还需进一步澄清等原因,人们的技能文化意识淡薄。通过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技能大赛,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本身具有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通过硬件载体途径和软件载体途径,可以不断向社会各界传播技能文化的相关理念,促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技能知识、技能技巧,形成技能思维,全面内化我国社会对技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有助于加强技能文化的相关制度建设

我国逐渐形成层次分明、行业种类齐全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但相关技能文化制度建设却仍然处于待完善状态。全社会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没有从制度上明确职业技能竞赛乃至技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投入不足、资源缺乏、人才流失、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持续发展。世界技能大赛已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有助于在开展技能竞赛的实践中,深刻体会从政策制度层面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制度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当中的技能文化建设。

3.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有助于丰富我国技能文化内容

首先,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办赛经验,促进世界技能文化的融合及本土技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其次,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举办一届既符合职业技能竞赛发展规律、技能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技能大赛,以此丰富本土技能文化的内容,促进世界技能文化的新发展。

(二)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完善我国技能文化建设与传播对策:融合与发展

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推动我国的技能文化传播工作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实施主体是政府,支撑主体是行业和企业,最终落脚点在每个社会成员。在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动社会形成自下而上的自发普及和内化的技能文化传播路径,进而形成良好的技能文化生态环境。

技能文化传播以及内化工作的关键在“化”,就是引导、渗透、教化的过程,即实现技能文化主导和技能文化自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每个社会成员都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才能真正实现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的技能文化的普及乃至内化的目标。

1.多途径营造崇尚技能文化的社会氛围

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实施主体,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及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大对世界技能大赛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技能文化的社会氛围。首先,在政府层面,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其次,在企业层面,企业管理者需要持续优化企业员工的操作环境,塑造企业文明形象,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及产品、服务的技能含量,建设企业技能文化网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非正式的技能人才交流与沟通渠道。最后,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通过相关课程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技能光荣、技能成才的观念,激发学生做未来产业工人的自豪感,树立技能审美观、价值观,尊重知识,尊重技能。

2.多层面推动政府建设技能文化政策体系

政府出台技能文化政策的主导责任主要体现在如下层面:一要从促进社会公平、技能文化健康发展的角度,担负起规划技能文化相关政策体系建设的责任,特别要注意不同地区技能文化体系建设之间均衡点等问题;二要承担主导性的责任来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技能文化服务;三要继续加大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別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文化扶持力度;四要建立技能文化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做好各部门协同管理的“联络员”,确保对技能文化的专业管理活动无空白、常创新;五要建立有效的协调、问责制度。

3.多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技能文化育人

技能文化育人,其本质就是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在企业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技能文化传播活动是以个人的感悟和体验为基础,不断提炼,最终升华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在学校教学和实训当中,鼓励以专业为基石,以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方式,寻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不断丰富技能文化内容和形式

目前,我国主要以举办高水平世界技能大赛为目标,以国内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技能大赛为实践基础,不断丰富职业技能大赛的技能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此外,我国将继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基本索引,以“爱岗敬业、技艺精湛、业绩突出”为标准,以培养更多青年技术能手为方向,广泛组织各种形式的青年技能竞赛活动,发挥竞赛的技能文化作用。一是更加注重竞赛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全面组织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种所有制企业青年职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二是更加注重工种设置的针对性,充分考虑青年特点、企业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区域产业分布情况设置竞赛工种;三是更加注重工作机制的科学性,推动行业制定评价标准、出台支持政策,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关心支持技能工作者成长发展的良好局面,进而培育和建设更高质量的技能文化。

参考文献:

[1]晁舸.“文化集合论”:内在矛盾与可能之途[J].文化学刊,2015(1).

[2]文技.技能的内涵与置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6).

[3]王资,罗婕,苏海莎.高职院校技能文化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8).

[4]张瑞.申办世界技能大赛,我们期待怎样的收获[N].中国教育报,2016-11-08.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世界技能大赛传播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她代表中国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银牌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其认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