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技术课程中思政教育实施的路径思考
——以牛羊生产课程为例

2021-12-14刘海霞王利红韩大勇朱爱文周明夏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牛羊专业课思政

王 慧,刘海霞,王利红,韩大勇,闫 伟,朱爱文,周明夏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每年都会向社会的各个行业输出大量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将实现自我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除辅导员、思政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外,其他职业技术课程教师也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协同教育。

1 牛羊生产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牛羊生产课程是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之一,肩负培养草食畜牧业实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促进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使命。牛羊业是保障百姓舌尖上肉制品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虽然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所以,牛羊业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具备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致力于解决牛羊业发展的难题。牛羊生产课程能助力学生成为更全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课程不仅涵盖牛羊饲养与繁殖的物质基础,还从生活习性、遗传、环境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牛羊易患疾病,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凝练和梳理牛羊生产课程每一个任务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家国情怀、民族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凸显牛羊生产课程“三全”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畜牧人才。

2 牛羊生产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学生思政学情分析

牛羊生产课程面向畜牧兽医二年级学生授课,全部为00后学生。他们前期学过哲学与人生、形势与政策、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思政课程,对国家政策、政治思想、中国文化、职业素养等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他们对于互联网信息的兴趣浓厚,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B站等新媒介平台了解学校、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消息,无形之中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这些内容有积极向上的、弘扬中国文化的,但是也存在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损害我们国家和民众利益的。大学时期学生对新媒介平台各种信息辨别能力弱、自身意志力不强、是非观模糊,某些情况下会成为网络的信谣者、传谣者,甚至是间接的网络施暴者[2]。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资源。

2.2 找准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教研室老师集中梳理每一个课程任务所蕴含的思政要素,相互探讨思政要素的表现形式,如讨论、角色扮演、视频等,将思政元素与学生学习、生活、兴趣相结合,避免思政教育流于概念,思想表达空洞。经过研讨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形成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的思政教育方案,便于学生理解与吸收。以课程项目三“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思政要素切入点

2.3 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要线上线下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心田,影响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行为,所以思政教育实施的方法尤为重要。“00后”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学习、娱乐、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课程思政也要与时俱进,将课程与新媒体平台结合,努力摸索出贴合学生生活、交流方式、思考角度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牛羊生产课程利用慕课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包括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课堂交流和课后拓展实践。首先,课前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含思政目标)、思政案例及思政网络视频链接、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内容,并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平台讨论区,同学们进行讨论回答,或线上向老师提问,老师线上回答或其他已会同学回答。然后,线下课堂,老师根据班级同学线上疑问和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重难点,巩固思政教育。线下课堂多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视频观看法等,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增强学习效果。例如,羊的分娩接产技术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小组讨论法和视频观看的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造成羊难产的因素有哪些及如何助产,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同时引入《生门》纪录片某片段,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母爱的伟大,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母亲的感恩、对医生的理解。课后,在中国大学慕课课堂发布线下课堂相对应的练习题和讨论,延伸学习内容和思政实践,倡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儿童福利院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学生自信和正确的人生观。

3 思政元素融入牛羊生产课程的教学实践反思

3.1 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协同育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各学科是相互独立的,教材内容互不交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完成,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知识水平相对薄弱[3]。为更好地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要灵活转变教学模式。首先,专业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其次,可以邀请思政教师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从思政教师的角度剖析专业课程里思政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实现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教材内容相互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4-5]。同时,专业课老师也可以和辅导员共同组织班级的思政实践,带学生参观农村、牛羊场、博物馆等地,在实践中了解我国农业文化与发展、牛羊业的发展和“卡脖子”问题,感受国家致力于农业农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调动学生爱农、学农的兴趣,树立为国家农业农村、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志向。

3.2 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

“00后”大学生生长在国泰民安、物质丰富的年代,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砺,享乐主义、金钱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意志力差,人生目标不明确,更是不愿意吃学习的苦[6]。偏激地认为思政教育就是讲一些高大上的人生哲理,不能给他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或者认为专业课老师讲思政与专业课教材内容无关,考试不考,对分数无影响,对课程思政存在抵触心理和消极应对心理。对此专业课老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已毕业学生就业失败的案例,让在校生直面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营造毕业即失业的危机氛围,打破学生的舒适圈,分析就业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不思进取、不学习、思想品德败坏将会带来的恶劣后果。同时引入优秀校友就业、创业成功的案例,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学习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接受专业课程思政。

3.3 网络思政干预力度不足

信息化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依赖线上平台拓宽教学资源,但同时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弊端干扰。高职学生自律性差,过度沉溺网络,导致课堂精神萎靡、玩手机、抵触交流,无法正常参与课堂学习,甚至盲从网络信息,丧失主观辨别能力,成为网络虚假、负面信息的传播者[7]。所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时,要重视网络思政力度,课堂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素养、网络法律法规等教育,课下通过班级课程QQ群、微信群,向学生分享国家安全、正面、积极的网络链接和视频,以及国家时事。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惑,打破课程思政时间、空间的限制[8-9]。

4 结语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培养品德和技能兼优,愿意为祖国的发展奋斗拼搏的优秀人才。牛羊生产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德育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明理、守信、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为中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奋斗。

猜你喜欢

牛羊专业课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