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顿e小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研究

2021-12-14娄艺炫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大调小调低音

娄艺炫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却酷爱音乐,一生大部分时间为匈牙利贵族服务。海顿是一位古典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他的音乐洋溢着生机勃勃,欢乐明朗,热情幽默的情趣,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世俗生活的真切感受。他一生创作了包括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歌剧及清唱剧等各种体裁的音乐,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虽然钢琴奏鸣曲没有像他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那样备受关注,但是其创作贯穿海顿的一生,并在晚期达到了顶峰,对后世钢琴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海顿创作于1783年到1784年间的一首作品,共有三个乐章,代表了海顿成熟时期的创作水平。

一、第一乐章主题缩减再现的奏鸣曲式

该乐章采用了缩减再现的奏鸣曲式结构,急板,e小调。音乐灵活流畅,带有大量装饰音,体现了华丽风格对海顿的影响,音乐形象严肃中带着幽默活泼。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

(一)呈示部

呈示部由四个部分构成:

主部主题形象鲜明,稳重中带有活泼,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一个乐句由8小节构成,在e小调上开始,调性较为稳定。低音声部以较弱的力度先出现,以顿音的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走向以上行跳进为主;高声部以双音叠置在低声部之后紧接出现,旋律走向以下行为主,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一问一答交替呼应,音乐流畅,语气稳重,结束在主调为e小调的属音上。第二乐句依旧采用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交替出现的形式,由10小节构成,调性转向了主调的关系大调——G大调上。在第14小节,演奏力度变强,并伴随着织体发生变化,高音声部由原来的八分音符变为十六分音符,声部也由原来的双音叠置变为单音声部,而低音声部变化为八度的双音叠置,整个音乐的厚度并没有减弱。16小节力度减弱,低音声部伴奏织体由原来的顿音变为带延音线的分解和弦,由断奏变为连奏,音乐更加抒情并与前面产生了对比。主部主题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

连接部共有11个小节组成,高音声部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流畅,音域集中在高声部。低音声部以八分音符为主,采用了跳音的演奏方式。从第22小节开始,高声部与低声部的织体发生了颠倒,高声部以八分音符为主,低声部则变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第26小节开始力度加强,高声部与低声部都变为十六分音符为主的织体,最后结束在G大调的属和弦上。

副部主题是一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变尾乐段,调性仍然在G大调上,旋律连贯抒情,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第一个乐句由6小节构成,高声部有两个声部,旋律线与主部主题相同以极进下行为主,集中在高音区。低音声部也有两条旋律线,前两小节以上行为主,后面四小节以下行为主。乐句最后停留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第二乐句前三小节与第一乐句完全相同,乐句最后结束在属和弦上,形成开放乐段。

结束部旋律流畅,由4小节构成,高声部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行进,低音声部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替出现,最后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整个呈示部结束后从头反复。

(二)展开部

展开部可以分为3个部分,分别包括引入、中心部分以及属再现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入部分,共5小节,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但是调性转到了f小调,最后停留在f小调的属和弦上。高音声部双音叠置,旋律线以下行为主。低音声部以八分音符的顿音为主,采用了分解和弦的织体。

第二部分展开了主部主题第二乐句后半部分的材料,也就是从第14小节开始的内容。力度加强,音乐情绪高涨,与引入部分的旋律形成对比。高声部的旋律线以极进下行为主,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要织体,低音声部以分解和弦为主。这一部分调性不稳定,从开始的C大调开始,持续四小节,转到d小调持续三小节后转到e小调,持续两小节后进入b小调。从第64小节开始展开的是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高音声部旋律线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行进,从第68小节开始,高音声部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构成,这一部分的材料是呈示部中主部主题材料的展开性变奏。低音声部从第64小节开始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替出现,从第68小节开始变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最后结束在b小调的属和弦上。

第三部分进入属准备阶段,持续了8小节,采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交换,高音声部旋律以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为主,音乐形象稳重带有幽默,而低音声部变为双音叠置的八分音符,旋律线极进下行,最后结束在e小调的属和弦上。

(三)再现部

再现部从第79小节开始,为呈示部的缩减再现。主部主题只再现了4小节,调性回归,一直在e小调上进行。结束部内容有所扩展,演奏力度加强,音乐情绪高涨,尾声部分短小,共4小节,采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演奏力度减弱,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交替出现,一问一答,平稳中带有幽默,再次回到主部主题的音乐形象,最后停留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如下:

表1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图

二、第二乐章省略连接部和结束部再现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采用了慢板的奏鸣曲式,G大调,音乐深刻抒情,带有幻想性,篇幅不长,与第一乐章产生对比。该乐章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

(一)呈示部

呈示部共有四个部分组成:

主部主题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共8小节,主题短小抒情,带有幻想性。运用了带附点的前八后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忽快忽慢,富有幻想性。高声部音符较为密集,与低声部形成对比,旋律线以极进的上下起伏为主,低音声部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柱式和弦为主。调性为G大调,属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第一乐句由属和弦进行到主和弦,其中第3、4小节是1、2小节的模进;第二乐句的材料依然来自第一乐句,前两小节由第一乐句的材料模进而成,最后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形成全终止。

连接部由4小节构成,音乐流畅,高声部由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极进上下起伏进行,低音声部由双音叠置的八分音符构成,调性由原来的的G大调转到D大调,最后停留在D大调的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

副部主题较短,旋律流畅,由4小节构成,与主部主题产生对比,调性仍然停留在G大调,高声部旋律以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极进的上下起伏行进为主,低音声部以柱式和弦为主,与高声部形成对比,最后结束在D大调的主和弦上,形成全终止。

结束部由3小节构成,高声部以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极进进行,音乐流畅,低音声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交替出现为主,最后停留在D大调的主和弦上。

(二)展开部

展开部共有12小节,可以分为3个部分,包括引入,中心部分和属准备。

引入部分包括4小节,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调性转为e小调,以属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最后停留在属七和弦上。

中心部分从第25小节开始,旋律流畅,运用了呈示部中连接部和副部的音乐材料,高声部与低声部交替出现,以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极进上下起伏进行为主。调性不稳定,一开始在a小调上持续了两小节,紧接着第27小节转到G大调上,第28小节停留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

属准备持续了3小节,运用了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的材料,高声部以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极进进行为主,低音声部则是八分音符为主,最后停留在属和弦。

(三)再现部

再现部省略了连接部和结束部的材料,只再现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材料,并在最后加入了一个短小的尾声。主部主题再现了6小节,有所缩减,副部主题再现了7小节,有所扩展,调性回归到主调G大调上,在第44小节出现了全终止,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尾声部分运用了八分音符与休止符交替进行,与流畅的结束部形成对比,调性转到e小调,最后停留在e小调的属和弦上,为第三乐章的发展做准备。第二乐章结构如下:

表2 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图

三、第三乐章典型的复式回旋曲式

(一)主部

(二)第一插部

(三)主部

(四)第二插部

(五)主部

尾声部分从第126小节开始,包括10小节,音乐材料来自于主部A段和B段的部分材料。第126到130小节运用了主部A段的材料,进行了一定的装饰。第131到第135小节是对主部B段材料进行变化而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运用了顿音的技法,使得音乐情绪高涨,旋律更加华丽热情,最后结束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

第三乐章结构如下:

表3 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图

结 语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其创作持续他的一生,对后世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e小调钢琴奏鸣曲》代表了海顿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文章分为三章,分别从这首曲子的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式进行论述。其中第一乐章为e小调,急板,是一个主部主题缩减再现的奏鸣曲式,音乐轻快流畅。第二乐章为G大调,慢板,与第一乐章产生对比,是一个省略了连接部和结束部再现的奏鸣曲式,音乐深刻沉静并带有幻想性。第三乐章,是一个典型的复式回旋曲式,调性再次回归到e小调,急板,音乐热情华丽。■

猜你喜欢

大调小调低音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G大调随想曲
Colorful you
Why?必用低音炮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