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12-09窦蓬朝李宏涛

医学前沿 2021年17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窦蓬朝 李宏涛

摘要: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包括标准组(实施标准治疗)和他汀组(实施他汀药物治疗+标准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他汀组临床治疗效果和Ⅱ级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标准组,Ⅲ级和Ⅰ级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症状好转,改善心功能,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引发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心排血量明显降低,难以满足机体需求,引发心功能问题。在发生心力衰竭问题后,患者机体的氧运输能力会显著变差,机体细胞不能获得充分氧气,难以进行能量代谢。本研究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包括标准组和他汀组。标准组有30例女性和32例男性,年龄为54~76岁,,平均年龄是(65.2±4.6)岁,病程为4月~10年,平均病程是(5.8±2.4)岁。他汀组包括30例女性,32例男性,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是(66.8±4.2)岁,病程为5月~10年,平均病程是(5.4±2.3)岁。对比患者在病程、性别等方面一般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分析和对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了解本研究目的和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可以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患者近期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排除标准: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

1.3治疗方法

标准组治疗方法:使用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进行治疗;同时辅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

他汀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前提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每天给药一次,剂量是20mg。

1.4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评估心功能分级指标:把患者分成Ⅰ~Ⅳ级,患者心功能越好,那么级数越高。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标准为患者心功能提升,临床体征显著改善。有效标准为心功能指标提升Ⅰ级,临床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标准为患者心功能指标没有提升,没有改善临床体征。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使用卡方值检验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心功能分级

在进行治疗后,他汀组的Ⅰ~Ⅲ级指标显著优于标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治疗有效率对比

他汀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标准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病,患者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出现心肌损伤,患者心功能结构和心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心室充盈功能和泵血功能出现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有心脏病史,心肌病和冠心病都是发病重要原因。发病后会出现乏力、体液潴留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会影响到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引发肝大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同时患者因心衰反复住院治疗生活质量,如生活不能自理等。心力衰竭会造成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衰竭,甚至死亡等。近些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临床体征、症状和病程有多样化特征,如果没有采用有效治疗方法,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栓塞、呼吸道感染。

慢性心力衰竭是患者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许多患者会出现过氧化损伤、交感受体激动、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内分泌问题,可能给心脏结构和心室重塑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心肌细胞会出现死亡或者异常情况,导致排血量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比较大。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阻止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纤维化,预防和逆转心脏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慢、甚至逆转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猝死的风险,从而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因为饮食限盐分和利尿剂治疗的限制,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或者血容量不足等问题,预后比较差。近些年来,他汀类药物获得广泛应用,可以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并且改善患者心肌血氧供应。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延缓病情发展,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特点:①阻滞患者机体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保护心功能并且减少心脏损伤。②降低药物治疗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③可以改善心肌纤维化,促进患者心肌收缩,原因是这种药物能调节血管紧张素的含量。④降低猝死几率,限制交感神经活性并且改善自主神经功能。⑤帮助患者恢复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功能,用药后机体胆固醇含量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症状好转,改善心功能,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汤波.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24+34.

[2]郭松.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03-104.

[3]李浩. 基于邊缘结构模型的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效用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20.

[4]谭军甫.曲美他嗪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及6MWT、BNP水平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84.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