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生活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12-09刘真

考试周刊 2021年83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实施创新能力

摘 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新课标当中关于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有着明确的指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并运用课堂上的已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亲切感,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施;生活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乡村小学在教学当中能够运用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配备等条件都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能随教育事业的革新而转变教育理念。课堂教学重心仍然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基本上是完全忽视的。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知识与运用出现脱节,学生自然也就不能够充分感知数学当中的趣味性以及在生活当中起到的作用。

在新课标中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有着明确的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也就表明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情况优化现有的教学活动,使其能够得到多元化的优化以及趣味性提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并运用课堂上的已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亲切感,并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抽象化严重,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困难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并且十分抽象,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不能与自身经验产生关联。若是不把抽象的内容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话,他们会逐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严重的甚至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就现阶段而言,这样的课堂教学依然普遍存在,乏味的课堂氛围、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兴趣的丧失,这对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

(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因为受到过去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着重对学生讲授理论性的知识以及公式的套用,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使其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了解应试思维,这样在面对考试时就会从容不迫了。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中素质教育施行的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得其形,完全没有形成数学思维,这并不利于之后的学习。

(三)创新能力较弱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课堂的主体地位一直由教师占据,教师常常会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选择被动地接受。据实验调查表明,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会存在着非常多的疑问,若是可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表述来有针对性地解答,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会导致师生之间欠缺有效互动。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那他们也会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自主创新能力。

二、 生活教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生活数学教育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指引学生站在生活视角去思考教学内容并进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若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数学相关的问题时,就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生活数学教育打破以往教学手段的局限性,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在潜意识中牢记数学概念,以此就会更好地激起他们每个人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参与率,这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技能训练“生活化”

教师首先要明确将小学数学技能训练“生活化”的最终目的是助力于学生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能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进生活当中,并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技能训练所应用到的材料应当尽可能贴近生活。就拿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程的技能训练来举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生活化”技能训练:如果要将6块巧克力平均分给莹莹和琪琪,请你们用手指的数量来告诉我,每个人分几块儿比较公平呢?学生纷纷举起了三根手指。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这时候老师手里只剩下一块巧克力,怎样分给莹莹和琪琪能够达到公平呢?”于是很多同学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表达。这时候,有一名同学举起了弯曲的一根手指,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名同学表示,因为莹莹和琪琪每个人只能拿到半个苹果。这时候教师直接切入分数的主题:那你能用一个数字来表达“半个”吗?该名学生瞬间不知所措。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该节课程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再比如在引导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该班级当中男女生的数量和分组数量来帮助学生练习。

四、 思维训练“生活化”

“生活化”数学思维训练,是指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来完成对课堂中生活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造宽松、平等、智慧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心智技能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外在动作技能以及顯性活动,来助力“生活化”思维训练活动开展。

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基于这两点合理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助力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性的提升,从而进一步锻炼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在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当中,有这样的计算方式:“194-96=194-100+4”,学生对于这一道题当中的“-100+4”并不能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到生活当中:这一天父亲带了194元钱去服装店买了一件96元的衬衫,他付给收银员一张百元钞票,收银员找回4元,父亲最后剩下多少钱?(应在原本的194元基础上,减去付账的100元,再加上收银员找回的4元),这样一来,付账100元多减去的4元就应该重新加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抽象的运算法则以及数学知识就得到了生活实践的支撑,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将抽象运算转化为简便运算,帮助学生的理解。

五、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教师设计“生活化”应用题训练,就是要将数学应用题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先根据生活当中学生已知的道理来助力数学中数量关系的理解,然后在充分理解数量关系后,合理利用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拿两部应用这一知识点的应用题生活情景构建来说,教师利用教室空间为学生构建一个简易的真实文具用品商店,并标上促销优惠的标签:铅笔6支12元,笔记本5本20元,5个文具盒45元。问:老师需要买14支铅笔但只带了20元,这些钱足够买这些铅笔吗?如果老师需要用这些钱买一整套经济实惠的文具套装,怎样的购买方案更合适呢?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快速激起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这样的应用题训练充分掌握该部分知识点。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自主创新的意识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六、 日常生活“数学化”

(一)用数学的眼光去觀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到实际生活当中,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相关例题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其中男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呢?男生与女生人数差距有百分之多少?”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调研本班当周或者当月的出勤率、每次月考的优秀率、及格率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最终的应用也致力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去锻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习过利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分析家中的资金怎样存放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超市马上要进行巧克力促销活动,需要将十块长15cm,宽8cm巧克力包裹在一起,促销员能够拥有几种包装方式呢?怎样的包装方式更省包装纸呢?这种延伸的生活化问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表面积在包装当中的运用一般是越小越好,目的是为了节省包装材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站在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三)用数学的知识去创造现实生活

学生不仅能够在生活当中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也能够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认知过程中构建数学观念,并进一步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优化。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是不可控且错综复杂的,所以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助力于高效进行学习数学。就比如当下小学生都有着设计自己梦想卧室的想法,那么教师在讲授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将设计卧室模拟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该项练习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各个家具、地面、墙面尺寸和价格,然后从地面设计出发,先做好家具摆放、地砖选择等工作,然后选择粉刷涂料,并合理不设墙壁上挂式空调以及供热设备。这样的课后练习与以往的书面作业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都兴趣盎然,在完成图纸设计工作后,一部分学生负责去建材市场调研地砖和涂料价格,部分学生负责上网查询家用电器的尺寸和规格……这样的课后练习活动最终成效令人惊喜,学生能够对于电器、家具布局的合理性、性能与价格、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在完成此项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数学上学习到的面积与体积相关知识运用在内,还能够在此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的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保障情景创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在生活当中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绍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30):129.

[2]徐作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146.

作者简介:

刘真,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实施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