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水稻品质生产过程调查及策略选择

2021-12-09刘美琪易美臣石巧君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策略选择生产过程湖南省

刘美琪 易美臣 石巧君

摘 要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种类,其品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湖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水稻主产区,在水稻生产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探究规模化稻米品质生产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考察了目前湖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提出了水稻品质生产过程的概念,总结目前水稻生产过程所面临的种植者专业化水平有限、信息渠道不畅、专业资源有限的三大现实困境。从整合产业主体力量的角度,提出核心企业主导实现标准制定、服务群体协助实现资源流动、中小主体参与实现信息共享、政府机构监督实现结果溯源的水稻品质生产过程的具体策略选择,为湖南省農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产业振兴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水稻;生产过程;调查;策略选择;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1.017

粮食生产关乎民生大计,水稻作为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主食选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其品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湖南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水稻主产区,水稻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湖南省的水稻生产情况不仅影响本省水稻的产出质量,更关乎全国水稻消费品质。但就目前的生产过程而言,湖南省内的水稻生产情况与全国类似,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个体生产积极性红利几乎被开发殆尽,种植者能力有限,难以捕捉市场需求变化,科学调整水稻品种、质量、数量,故生产出的水稻市场认可度低,价值收益低,严重打击生产积极性,水稻生产呈现出一定的无序状态。虽目前我国的水稻与粮食供应基本充足,但若长期处于种植积极性较低的状态,则不仅影响水稻产业实现供给侧改革,更可能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关注水稻生产问题势在必行。

水稻生产过程涉及种植、管理、销售等多环节。1)水稻的种植过程是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种植技术与种植方式的改进在提升水稻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水稻育种作为水稻种植过程的开端,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部分学者通过完成稻种优质特性鉴定与基因序列推定来为水稻品质生产过程提供改进方案[2-3]。2)水稻生产品质多受病虫害影响,从病虫害发生情况检测及病理分析方面,大量学者也给出合理建议[4-5]。3)水稻的销售情况关系到水稻生产经营者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部分学者给出了改善生产经营方式[6]、创办家庭农场[7]等一系列建议以提升生产水稻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此类研究多集中于水稻生产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技术,以期通过点状问题的解决来提升水稻生产品质。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目前水稻产业面临的无序状态不是源于某一问题,而是缺少对整体生产过程的梳理和改善。在粮食领域,有学者从宏观角度提出实施风险监控[8]、加大资源流动与信息共享[9]等建议,但目前针对水稻领域品质生产问题的考察与策略提出仍是空白。

本文着眼于湖南省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水稻品质生产为基本目标,提出水稻品质生产过程的界定。并参照品质水稻生产过程对湖南省水稻生产情况进行现实考察,了解现存问题,结合水稻品质生产要求,进行策略选择,以期为湖南省水稻产业升级提供指导性建议,为粮食产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1  水稻品质生产过程的内涵与外延

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各个产业,水稻生产品质提升的需求不绝于耳。现已有部分种植基地或企业为满足高端消费群体的优质稻米消费需求而大幅提高其生产标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监控及对稻米原粮的精细加工,最终在市场上以“有机大米”“绿色大米”等一系列高附加值品牌特征呈现给消费者。该类优质稻米以产量小、成本高、售价高为特征,主要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其生产加工过程即为水稻优质生产过程。因覆盖范围小,真正实现品质升级的受益者仅为稻米消费群体的凤毛麟角。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消费者需求的稻米因所需数量大、售价低,生产者重视程度有限,其生产过程为存在大量“盲点”的粗放式生产,例如产前选种盲目,容易偏听偏信;产中种植盲目,先进种植技术难以掌握;产后管理盲目,储存加工环节损失率高。生产环节的问题既严重限制了市场上普通稻米的品质又影响了种植者的实际收益,实为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关注普通稻米的品质提升,不局限于某一环节问题的解决,而是着眼于水稻生产的全部过程,打造产量大、成本低、品质均衡、售价适宜的品质水稻生产过程极为重要。

因此本文明确界定水稻品质生产过程为选择适销对路的稻种,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全资源有效流动、全信息集成共享、全结果追根溯源,最终获得品质均一稻米的生产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即依据稻种的生产特性要求,制定生产质量标准与流程操作规范开展生产。该标准与规范涉及水稻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农户的产前选种、产中种植、产后管理与农资企业和收购企业产品的信息发布、品质鉴定等。在下游企业、第三方平台或政府机构的监督之下,开展品质生产活动。

2)全资源有效流动。即有效利用水稻生产主体的全部资源。该资源类型包括资金、设备、场地、教育等。各主体能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协助下实现供需对接,降低主体运营成本与时间成本。

3)全信息集成共享。即共享重要生产信息与数据。其中重要的信息数据包括生产资料的种类、数量及特性;订单种植的品种、品质、数量需要;水稻生长情况与种植问题等。在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加大全主体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集成与流程控制程度。

4)全结果追根溯源。即对各个环节产品品质进行评定溯源。评定溯源主体包括下游生产主体、第三方机构与政府部门等,各主体参照流程标准对上一环节生产结果进行评定打分,在一体化信息平台集中呈现。若出现质量问题则及时反馈溯源,加快生产问题解决的速度,公示各主体生产能力与生产情况,督促问题整改,降低问题水稻流入市场的可能性。

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相结合。在前期文献归纳和走访调查了解水稻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厘清研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整体调研问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次调查目的,简短说明和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了解;第二部分是水稻生产过程情况调研,包括产前选种情况、产中种植情况、产后管理情况调查,问题设计尽量简化,保证受访者易于接受理解。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研与网上调研相结合,问卷初测随机选取了湖南省湘东、湘西、湘中、湘南、湘北共35名不同规模水稻种植户实地走访调研进行前测,共收回35份问卷,没有无效问卷。问卷初测后发现:问卷内容易理解、受访者接受良好、问题前后一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要求。随后结合实地走访与网上问卷发放进行正式调研,调研涉及湖南省的14个市和111个县,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问卷回收率为99%。

2.2  描述性统计

2.2.1  基本情况

从回收数据的基本情况(见表1)来看,被调研农业地域覆盖全面,涵盖了湖南省所有地市。湖南省内水稻种植情况因地形差异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产量等均有较大差异,故本文依据湖南省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比情况发放问卷,区域分布总体合理。从被调查者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阶段,与目前农业种植领域老龄化趋势相吻合。从被调查者学历来看,目前农户的学历水平大多集中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共占比达到76%,普遍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总体学历水平不高,与目前参与农业活动人群学历现状相符。从种植身份来看,四种身份的农户所占比例较为平均,有利于均衡了解不同种植身份的农户想法。从水稻种植年限来看,种植水稻5~10年的农户占比最高。从种植规模来看,百亩以上所占农户比例最大,超过总体的一半。从种植结构来看,本次调研虽在湖南,但农户选择种植单季稻的比例较高,与目前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现状相符。综上所述,本問卷涉及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具代表性,研究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2.2.2  产前选种情况

在正式调研前开展了小范围的实地访谈,初步了解目前农户选种时的心理状态与选择。最终产前选种调研结果列于表2。可以看出,目前依照过往经验选择种植品种的农户占比最多,达到25%。且农户5年内大部分都会更换2~3次品种,对于某一品种的种植时长为平均为1.5~2.5年。在换种意愿方面,目前没有换种意愿的农户仅为21.91%,占比较小。

2.2.3  产中种植情况

对于农户种植过程情况,从目前收集的数据(见表3)来看,水稻种植者对于种植要求的了解情况整体比较乐观,有56%的农户比较了解所种植的品种的种植要求,只有不到9%的农户不清楚。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74%的农户参与过相关的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43%的农户从来没有加入过任何组织,有55%的农户现在处于未参与的状态,对于这两部分农户而言,可能会缺少长期获取相关的农业市场信息与生产资源的途径。89%的被调查者希望有专业的种植专家参与种植指导过程,改善提高种植技术现状的欲望比较强烈。

2.2.4  产后管理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稻谷自行晾晒后出售的农户最多,占比38.76%,直接销售湿谷的次之,占比32.02%,低成本加工增加收入或尽快出售降低风险的意图明显。在设备完备情况上,拥有受限条件储存设施的农户比重最大,占比45.51%,该部分储存设施的特点是仅具备基础的存放功能,但在防虫、干燥的方面效果不好。在管理损失率方面,一般认为1%以下最优,5%以下可以接受,但在本次调研中,保持1%以下损失率的农户仅占14.61%,5%以下的也仅为53%。在固定渠道销售情况方面,通过比例估计,大约42.13%的水稻从固定渠道中售出。

3  湖南省水稻品质生产过程的现实问题

从湖南省水稻生产过程调查现状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水稻生产而言,生产过程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标准化管理少等现象明显,距离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全资源有效流动、全信息集成共享、全结果追根溯源的水稻品质生产过程总体要求还有差距。

3.1  种植者专业化水平有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46.9%的种植者仅拥有初中及以下学历,文化水平一般。且大多数种植者处于40到60岁的年龄阶段,若持续参与水稻生产活动,理论上种植年限将达到20年及以上。然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直接参与水稻生产活动20年以上的被调查者仅占到总数的25%。故可以看出该部分种植者并未持续参与种植活动,种植经验并不如预期丰富。这两方面问题虽在日常耕作、简单培训中不会凸显,但是缺少高中及以上教育经历或缺少长期种植经验使得这一部分农民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可能表现出能力不足。比如,做出某项决定,如选择稻种种类、是否扩大耕种面积时,往往不注重专业信息搜集而是盲目听取他人建议;或者在参与时间较长的集中专业知识培训时,基础知识不扎实,较容易听不懂、学不会,更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出不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就退出;或者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方面存在接受能力差、学习进度慢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是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经验不足在实现专业化品质生产中问题的一种体现,且专业化水平有限是制约其他问题解决的重要症结。

3.2  信息流通不畅

信息获取的问题涉及水稻生产的全部环节,包括农资企业供种及其他产品信息和农产品收购信息等,良好的信息流通保证信息获取、产业环节之间沟通,不仅是种植品质的保证,更是产业链良好运转的根本保证。

3.2.1  信息下行扩散渠道不畅

在信息下行时,农户信息了解通路不畅。目前了解稻种特性、化肥农药功用的主要途径来自于村内经销商,而经销商这一主体在承担这一作用时存在两方面限制:1)信息不全。村内经销商往往只代理几家品牌的产品,数量少,且部分经销商并不是专业人员,对于产品特性等问题大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给予村民最合适的推荐。2)利益瓜葛。经销商在销售产品时往往会基于利益最大化心态而出现推荐“最赚钱”的产品,或只销售“最赚钱”的商品,一旦出现这一问题,产品信息将无法顺畅下行,农户无法做出最优选择,产生后续的层层不满。农户判断能力有限,只能将问题大多归结于粮种问题,这也就是导致农户换种意愿达到60%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农产品收购信息而言,沟通不畅往往带来多方受损。目前稻谷收购分干谷和湿谷两种收购方式,湿谷往往是现场收购,干谷大多是卖给烘干厂。但不管是哪种收购方式,对于普通农户而言,选择就集中在现场的几家收购企业或者周围的几家烘干厂之间,议价空间极小。

3.2.2  信息上行反馈渠道不畅

在信息上行时,企业信息反馈通路不畅。根据市场情况,企业在收购时往往更青睐于便于营销的优质纯种大米而不是普通混杂大米。限于个体种植能力缺陷,目前农户种植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要想实现单一品种单一质量往往需要往返多地,成本较高,且常常结果不尽如人意。订单种植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收购难题,且已有部分专业化基地开展“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先行试验,但生产过程实现全程监督与结果反馈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故该办法实行范围不广、力度不强,从数据来看,仅有42%的水稻从固定渠道售出,大部分普通农民与企业仍未受益。因此没有完善的信息反馈路径,市场需求无法上行反馈自然导致多主体利益受损,信息渠道建设问题仍是困扰水稻生产过程升级的难点所在。

3.3  专业资源有限

3.3.1  长期专业指导力量欠缺

通过实际调研及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74%的农户还是接受过村内或县内组织的短期专业技术培训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学习,农民也有较高的热情接受专业人士指导农业生产。但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可以发展,目前的培训大多呈现点状分布,时间不定,课程内容不定,人员资质不定,缺乏专业化系统培训,加之部分农民的基础薄弱,经常会出现听不懂、没作用的情况。生产问题一旦无法得到专业力量的及时协助可能会错过最佳补救时机,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的极端情况。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在村域范围内,缺少长期专业指导力量来从旁协助。

3.3.2  优质仓储加工场所有限

专业完整的仓储系统可以将损失率降到1%以下,而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有一半的受访者在仓储阶段损失率达到5%以上,这一高损失率的背后暗藏着目前完整系统加工仓储场所数量有限、价格偏高的重要事实。就目前专业化设备烘干与自行晾晒两种加工途径而言,85%的农户目前还是采用自行晾晒的方式,然后将晾晒好的干谷堆砌在自家仓储场所之中,这一方式处理下的稻谷往往水分含量难以确定,无法实现质量统一。且仓储设施简陋,霉变等问题发生可能较大,稻谷损失率较高。现有仓储加工场所数量有限,价格较高,在利润本就薄弱的前提之下,普通农户自然不愿意进行有成本的专业处理,这也限制了专业化建厂的可能,提升水稻品质也成为空谈。

4  促进水稻品质生产的策略选择

4.1  核心企业主导实现标准制定

目前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严重限制水稻生产过程实现品质升级。究其根本,首要原因便在于多主体参与生产过程毫无章法,缺少统一标准。因此,在实现水稻产业升级,打造水稻品质生产过程中,首先就要制定明确的生产标准。此类标准的制定者应是行业内的核心企业,该类企业在水稻领域深耕多年,知识储备丰富、涉猎范围广泛,其自身实力与影响力可以保证水稻品质生产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其标准内容应涵盖水稻品质生产的全过程:在产前阶段,包括种子标准化生产及加工服务标准、水稻生产人员培训服务标准和水稻产前生产资料供应服务标准。在产中阶段,包括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服务标准、水稻技术服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水稻生产农资产品用量及使用标准、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标准、水稻农机使用及培训服务标准。在产后阶段,包括水稻烘干服务标准、水稻仓储服务标准、水稻收购服务标准等。该标准应明确各主体的生产权责,落实各环节的检测标准,树立要素协同、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标准的高清晰度与高适配性以便在行业内大范围推广。

4.2  服务群体协助实现资源流动

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农业资源的配合,就目前水稻生产所面临的专业培训资源缺乏与专业加工设备缺乏等资源问题,以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志愿组织为代表的生产服务群体需发挥其重要协助作用。在资金问题上,生产服务群体可利用其自身优勢,开展大规模数据收集与汇总,形成包含产业链全部主体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通过“开源”与“节流”两种方式来实现资金融通。“节流”即利用集成信息,将各主体赋闲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展示,依据多主体需求情况进行自主匹配,降低运转成本。“开源”即向行业外部最大化展示生产成果与水稻种植水平,吸引外部投资者加入内部资金体系,帮助内部主体实现规模扩大与产业升级。在培训问题上,农业服务组织可利用组织内部专业人才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学习行业内部统一标准,对包括生产农资产品用量、病虫害的防治、农机使用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统一长期指导,保证水稻品质达到行业标准。同时,生产服务机构也可鼓励高校或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为农户提供系统性统一授课,引导农户进行综合农业技术学习,提高对市场需求了解程度,提升农户综合能力。

4.3  中小主体参与实现信息共享

中小企业与普通农户是水稻生产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重要参与者与水稻品质生产标准的重要执行者,故调动中小主体积极参与,主动利用生产服务群体所建立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进行信息匹配与汇总,打通信息流动的梗阻,实现信息共享十分重要。对于产前而言,农资企业可提供现有生产资料的品质、种类、数量等信息;用粮企业提供订单种植的品种、品质、数量需要;农户提供自身资源禀赋与种植情况等,在规定标准下自行进行订单匹配。在产中,由农户自行收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生长高度、病虫害情况、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产量预测等,进行种植情况汇报。用粮企业对比现实情况与种植要求,提供种植指导以进行种植改善。农资企业可将不同粮种生长情况进行大数据整合,形成品种实际种植情况参考,既可供其他农户合理选种又可供自身进行稻种改良。在产后,农户反馈收成情况,提供仓储需求信息,加工仓储企业提供经核实后的自身规模与专业化管理水平信息,实现水稻管理供需匹配。未采用订单种植的企业发布详细收购信息,实现水稻销售供需匹配。通过全信息集体化共享的方式,进一步挖掘中小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4.4  政府机构监督实现结果溯源

政府及各类机构作为质量监督者与升级推动者本就有责任参与到水稻品质生产运行监督过程中来,且仅仅依靠链内的主体保障运行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因此,政府机构应积极开展监督活动,参与到结果溯源的活动中来。在标准制定方面,政府机构应引导核心企业制定的水稻生产标准与世界标准相衔接,切实提升国内水稻生产品质。在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管理方面,除生产服务群体发挥主要协调力量外,相关政府机构也应主动参与其信息发布的真实性检验、参与主体的经营情况公示、粮食品质问题的抽查溯源活动中来。推动搭建沿生产过程传递的监督量化体系,主要由下游主体参照水稻品质生产标准进行量化打分,有关政府机构也会将抽查结果在监督量化体系中进行集中展示,以保证水稻品质生产结果,守住“价值创造底线”。

参考文献:

[1] 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 康丽,袁建清,高睿,等.高光谱成像的水稻稻瘟病早期分级检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1,41(3):898-902.

[3] 周瑚,任佐华,张译允,等.湖南50个水稻栽培品种的抗瘟性及抗瘟基因型推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5-11.

[4] 刘世江,赵琪君,丁怡,等.己唑醇与丁香菌酯对水稻紋枯病菌增效作用及其生化特性的影响[J].农药,2021,60(3):215-219.

[5] 袁涛,叶姗,周建宇,等.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J].中国水稻科学,2019,33(1):85-89.

[6] 姚雄,杜梦露,张巫军,等.重庆市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建议[J].杂交水稻,2020,35(6):1-8.

[7] 兰勇,谢先雄,易朝辉,等.湖南水稻种植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1):142-148.

[8] 鲍国良,姚蔚.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111-120.

[9] 王一杰,邸菲,辛岭.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37-47.

(责任编辑: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1-07-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维视角下推动主产区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20AJY012)。

作者简介:刘美琪(1998—),女,山东威海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

为通信作者,E-mail:1172234198@qq.com。

猜你喜欢

策略选择生产过程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电力配网的生产过程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高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