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服务化:兴起、演化与路径选择

2021-12-09郭家堂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服务化路径选择制造业

摘 要: 服务化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并一直是发达国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愈加关注。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演化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F 4

文献标志码: A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Rise, Evolution and Path Choice

GUO Jiat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nomic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200020)

Abstract: Servit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cademic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began in the late 1980s,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chola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inese schola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ise, evolu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path choice

20 世紀 80 年代以来,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了融合趋势,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生产阶段,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在产品的生产中的价值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生产服务化;二是在产品售出和售后阶段,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为制造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出现了产品服务化。IBM,Pitney Bowes和通用电气(GE)等传统制造企业的成功服务化转型进一步证明了服务化有助于加强传统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战略愈加明显,服务化已经从个案转变为产业内企业的共同战略与群体行为,并演变成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引起了经济学、营销学、服务管理、商业管理、工程管理、产品设计、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方法,对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兴起、演化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帮助产业界对该问题系统性的理解,同时为学界未来的研究提供展望。

1 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经济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的三次产业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物质生产投入不断融入服务业务,服务部门亦不断地向制造部门渗透。许多发达国家出现服务业相对于工业的超越,进入了“后工业化”或者“服务经济”时代,就制造谈制造,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这些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周期缩短挑战。二战以后,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经济中波周期大大缩短,波动成为经济常态。制造业对经济周期和波动敏感度极高,为了对抗经济周期、熨平经营波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开拓服务业。

第二,全球化挑战。各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全球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不断体现出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趋势,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都指出了服务将是制造业利润新的源泉。

第三,环境挑战。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相继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危机事件,引起人们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联合国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资源和环境消耗。拓展服务业务有助于制造企业提升企业的生态效益,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理念。

第四,产品消费市场挑战。新技术促进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开始逐渐进入买方市场。传统福特式的制造所生产出了大批量标准化产品,一方面使得厂家之间的产品越来越趋同,企业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降低了制造环节的利润。另一方面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了捕捉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设计出更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减少远离市场和客户带来的投资和经营风险,制造企业需要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拥有服务产品设计和强大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2 制造业服务化的演化

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演变,学界主要有阶段论和持续统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经营获利意识的提升,即从不重视服务获利,到发现服务可以获利,最后依赖服务获利的转变。后者认为纯产品与纯服务之间有无数个中间状态,因此服务化的演化是一个连续统。

2.1 基于阶段论的演化

Vandermerwe和Rada是将服务化分阶段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们认为大多数制造企业在服务化道路上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阶段。该阶段制造企业只为客户提供有形的产品,未意识到服务亦会给企业带来额外利润,甚至认为服务是制造企业的一项成本负担。处于该阶段的制造企业一方面认为以制造有形产品见长的企业缺乏服务这样的无形产品的经营经验,另一方面担心客户对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缺乏认同感。因此,该阶段制造企业注重的是如何为客户生产出经久耐用的产品(如福特公司生产T型车)。第二阶段是在“产品+基础服务”的阶段。随着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与ICT相关的制造企业发现第三方服务公司由于专业的限制,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需要,这种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由生产商直接提供更加可靠。为此,ICT相关的制造企业开始尝试为客户提供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服务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此外,制造企业面对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提供产品相关的服务亦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方式之一,该阶段制造企业销售的主体依然是有形的产品,服务是一种附加商品。第三阶段是“产品+服务包”的阶段。制造企业不断增加服务的种类,将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服务进行打包,称为“服务包”。服务包由有形产品、服务、支持、知识、(客户)自我服务等组成,处在该阶段的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其中服务、支持、知识和(客户)自我服务组成了该方案中的服务包。

在上述三阶段的基础上,White和Stoughton进一步提出了第四阶段,即“基于产品的服务”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的所有权不属于买方,而是依然由卖方(制造企业)保留着,买方(客户)购买的是产品的功能,产品和服务包成为一个联合体,由此可见,White和Stoughton的第四阶段类似于融資租赁服务。

2.2 基于连续统的演化

与阶段论学者的观点不同,持产品-服务连续统观点的学者认为在纯粹的销售产品和纯粹的销售服务之间有无数个中间状态(如销售物品及附加的服务、融资租赁、经营租赁、服务合同和销售产品功能等),这些中间状态组成了一个产品-服务连续统,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服务业务比例、种类和重要性的不断增加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初服务是产品的附加,随着服务化的进程推进,产品的相对重要程度不断下降,服务的相对重要程度不断上升,产品逐渐成为了服务的附加品。具体的过程是:首先是整合产品的相关服务,紧接着以现有客户所需的服务(如设备升级、备件、耗材、维修、退役等服务)为起点开展服务营销,然后将服务业务扩展为客户关系型的服务或者以流程为中心的服务,最后接管终端用户日常运营的所有服务业务。

3 制造业服务化路径选择

由于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跨学科性,各领域的学者对此都有所关注,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制造业服务化模式与路径选择。目前主要的路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价值链路径选择,另一种是基于行业或产品特征的路径选择。

3.1 基于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深刻的揭示了企业价值的源泉,制造企业价值链通常包含研发设计、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与服务等环节,相对于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环节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更高,总体而言,制造业所有环节的附加值构成了一条“微笑曲线”。

以上述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简兆权和伍卓深着眼于服务化过程中企业价值链延伸方式,对制造业服务化可供选择的路径做了探讨,归纳出了分别和同时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以及完全去制造化共四条制造业服务化路径。杨书群提出了三种路径建议:“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和“实现制造与服务一体化”。

许正则将价值链拓展到价值网络,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第一个维度,同时引入技术升级作为分析问题的第二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路径选择的九宫格模型,在九宫格中每一个方格代表一种服务化模式。在九宫格模型中,考虑到售后服务无法为企业增加额外收益,甚至是一种成本负担,许多企业甚至将售后服务是外包给第三方提供,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化行为。因此,在九宫格模型中,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模式只有8种,企业可以通过三种路径实现八种服务化模式中的一种,分别是提升产品价值、提升价值链价值、提升平台价值。

3.2 基于行业特征的路径选择

基于价值链的路径选择只是总体上论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但对不同行业产品的性能、技术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差异的考虑较少。显然,由于企业所处的产业不同,以及产品特征(如耐用品或快消品)也存在差异,服务化的路径可能会有很大差别,从行业的角度对服务化路径做出选择是更为务实的做法。

安筱鹏对国内外11家成功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考察,从产品效能提升、产品交易便捷、产品整合和需求服务提炼出了四种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在这四种模式中,前三种模式是将服务与有形产品进行绑定作为服务的出发点,是服务化的初级阶段。第四种模式则强调制造企业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不依托于自身产品的专业服务,制造企业演变成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安筱鹏的研究工作将服务化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根据行业的不同做了分类,为实践工作了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比方说,一家服装企业在采取“基于产品交易便捷的增值服务”的服务化模式时,其实现路径可以是 “便捷化的电子商务”(如凡客网),也可以是“精准化供应链管理”(如ZARA公司)。如果他选择的是“基于产品效能提升的增值服务”的服务化模式,其实现路径将是“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如绯绅礼服的私人定制服务)。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与服装企业一样选择的是“基于产品效能提升的增值服务”服务化模式,但是他的最佳实现路径却是“实时化的在线支持”。可见,服务化是一种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模式和路径有多种选择。

在IT行业,云计算服务正在成为IT企业的战略选择。传统观点认为,IT行业的核心产品是硬件和软件,因此,IT企业的服务化有两种模式:(硬件)产品主导模式和(软件)服务主导模式,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如IBM是典型的硬件产品主导的服务化,而微软则是软件服务主导的服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模式只是强调服务化过程中产品和服务哪个占主导地位,并没有断定谁替代了谁。云计算技术利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群)通过网络介质(通常是因特网)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将硬件产品 “软化”为一种服务,为IT企业的服务化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基于云计算有三个基本的服务路径可选:①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CPU/内存和存储/操作系统)封装成服务以出租的方式供给用户使用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②将中间平台、及其组件和运行环境进行封装,为用户提供运行应用程序的环境服务的平台即服务(PaaS);③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通过网络介质(如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软件即服务(SaaS)。

在机床行业,Azarenko以PSS概念为基础,提出了T-PSS(technical product-service systems)模型,认为该行业存在产品导向、使用导向和结果导向三种服务化可选路径。其中产品导向服务路径下制造企业在为用户提供产品时,同时提供如耗材管理监控等服务,并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收回该产品。使用导向服务模式下制造企业保留对产品的所有权,用户成为产品的承租人,定期支付使用费,该模式下产品成为服务的一个载体平台。结果导向服务模式是明显的功能导向型服务,制造企业承诺为用户提供劳动力和原材料节约型的生产服务。以此可见,这三种模式的服务化程度是依次递增的。

4 未来趋势展望

回首全球企业界过去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功的制造企业几乎都有类似的发展路径:以早期的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逐步转向以依托原有产业进入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以此强化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制造业服务化有三大趋势:

第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制造企業服务化问题是未来的一大趋势。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改变消费者的传统观念,迫使生产者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利用“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企业的时代选择。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是传统制造企业再造的理想选择。

第二,生产性服务化将是未来另一大趋势。随着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3D打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不断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高,融合度深、辐射作用强,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第三,平台赋能下的服务化模式也是外来一大趋势。在工业4.0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一种平台级的制造企业正在显现,在平台赋能下,供应链、产业链、物流链趋于一体,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的制造企业如能对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服务化趋势作出全面布局,将有望摆脱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角色,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参考文献:

[1]WAYNE A. NEU, STEPHEN W. BROWN. Manufacturers forming successful complex business services[J]. Int J of Service Industry Mgmt, 2008, 19(2): 232-251.

[2]袁阡佑. 论产业发展对经济周期的作用[J]. 商业时代, 2005, (18): 73-75.

[3]许正. 向服务转型的八种创新模式[J]. 商业评论, 2013 (2): 102-123.

[4]VANDERMERWE S, 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6(4): 314-324.

[5]WHITE ALLEN-L, STOUGHTON MARK, FENG LINDA. Servicizing: the quiet transition to 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R]. Boston: Tellus Institue, 1999.

[6]FISHBEIN BETTE-K, MCGARRY LORRAINE-S, DILLON PATRICIA-S. Leasing: A step towar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R]. New York: INFORM, Inc, 2000.

[7]OLIVA R, KALLENBERG R.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ducts to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2003, 14(2): 160-172.

[8]NEU WA, BROWN SW. Forming successful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s in goods-dominant firms[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5, 8(1): 3-17.

[9]波特.迈克尔. 竞争战略[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359.

[10]施振荣. 再造宏碁[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5: 282.

[11]施振荣. 微笑曲线[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242.

[12]简兆权,伍卓深. 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卷缺失(12): 137-143.

[13]杨书群.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动因及模式构建[J]. 科技和产业, 2012, 12(4): 39-44.

[14]安筱鹏. 制造业服务化的路线图[J]. 中国信息界, 2010 (5): 18-21.

[15]安筱鹏. 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16]SULTAN N. Servitization of the IT industry: The cloud phenomenon[J]. Strategic Change, 2014, 23(5): 375-388.

[17]SULTAN N A. Reaching for the “cloud”: How Smes can man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 31(3): 272-278.

[18]AZARENKO A,ROY R,SHEHAB E, et al. Technical product-service system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9, 20(5): 700-722.

收稿日期:2021-08-01

项目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5G背景下汽车制造业服务化新模式研究(2019BJB016)”

作者简介:郭家堂(1982—),男,浙江龙泉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制造业服务化。

猜你喜欢

服务化路径选择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现状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职业教育界要高度关注制造业服务化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