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教研支架,让教研有章可循

2021-12-08袁伯维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教研

袁伯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小学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努力地完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如备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在学校的实际教研工作中仍普遍存在形式化、碎片化的教研现状。教研组如何搭建教研支架,让教研有章可循,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搭建集體备课型支架,建设“分享·共享”的教研共同体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集体备课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教研目标和要求,基本上成了“分猪肉”式一人负责一课,把集体备课当作是集体写教案的形式主义。我校数学教研组以年级为单位,搭建了“回顾·分享——梳理·共享”教研支架,打破传统集体备课表面化问题,建设成不同教龄段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的教研共同体。

1. 回顾上周期教学实践,分享教学“成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次集体备课效度如何?教师们在实施集体备课方案时,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的?数学教研组的成员带着这些问题,在集体备课前,按照“回顾·分享”教研支架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的成功与遗憾。

(1)回顾·分享——汇报教学进度。教研组教师通过汇报教学进度,确定是否达成上期的集体备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同时为本期集体备课的安排作重要参考。

(2)回顾·分享——分享教学成败。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尽管精心的集体备课有力地保障了高效课堂的实施,但是受班级学情及教师教学能力不同的影响,教学“成果”定会有所不同。通过教研组教师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遗憾之处”,可借鉴他山之石,在反思与收获中共成长。

2. 梳理本周期备课内容,共享备课资源

尽管每次开展教研都有“定人、定时、定事”的基础保障,但要在两节课的时长里,精心备好单元所有课时的教学设计,实属有难度。数学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梳理·共享”的支架,通过梳理 “整体单元”内容结构,采用“集中+分散”备课方式开展集体备课。

(1)梳理·共享——剖析“整体单元”内容结构。在学期预备周时,教研组商讨制定教研行事历,确定各单元集体备课负责人。负责人需提前对单元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同时,合理安排教师分工,要求他们根据单元章节内容进一步细化教学流程。

(2)梳理·共享——以“集中+分散”备课方式,共享备课资源。在梳理“整体单元”内容结构时,教师集思广益、集中研讨,在做好学情分析和把握教学重难点情况下,制定出最佳的数学教学策略,然后分散开展备课。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线上共享”方式,上传备课资源或者在线编辑教学设计、课件。这种灵活的备课方式不仅减轻了数学教师的备课压力,又很好地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搭建上课评课型支架,创设“互助·互动”的教研主题

上课评课作为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在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上课者的课堂教学“问诊把脉”上,评课者只针对单节课中存在的细节谈看法,有时即使指出了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如何做到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统一?又如何做到上课者与听课者的评议统一?我校数学教研组创设“互助·互动”的教研主题支架,让科组教研围绕核心话题开展,避免了评课的无针对性和无目的性。

1. 确定教研主题,同伴互助专题分享

开学初,数学教研组基于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商定本学期研究的一个主题,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保证每位教师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备课、上课,参与听课的教师也需围绕主题进行课例点评。同时,在每次评课研讨前,安排教研组的小伙伴作专题微讲座分享,带领大家学习其围绕主题所搜集、整理的有关理论知识,待教师对相关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后,组织集体评课。同伴互助专题分享架起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桥梁,为接下来的互动评课营造了良好教研生态。

2. 围绕教研主题,互动评课共同发展

在实施了“公开课教学+主题微讲座”教研环节后,进入互动评课教研活动环节。上课者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反思,如基于主题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中最满意的一点、最遗憾的一点。评课者则紧扣主题进行课堂观察,理论学习后提炼观点,在年级教研组先进行互动研讨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后,选派代表以“记者问答”方式与上课者互动,更深层次地了解教学设计意图,给出更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实现了参与者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教研成为一种交流与分享、互动与合作的研讨过程。

三、搭建专题学习型支架,开设“专项·专业”的教研活动

教研组建设应以实践与学习为核心要素,抓好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等实践性研究的同时,搭建“专项·专业”学习型教研平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及研讨、专家讲座等专项活动,构建具有专业引领的学习型教研组织,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1. 开设全员参与的专项学习活动

我校数学教研组认为,每一位成员就是一个学习场。通过开展“共读一本书”“全民说课”“全民命题”等人人参与的专项学习活动,实现了“1+1>2”成长效应:一个知识和一个知识交换、一种方法和一种方法碰撞必定产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全员教研,教研组每学年可安排2次,上学期安排为理论篇,下学期安排为实战篇。

2. 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专业导师团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我校为数学教研组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站”,邀请特级教师进驻教研组至少一年以上,对教研团队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等方面长期、高效的引导。在这样真传、真帮、真带的专业引领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