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研究

2021-12-08郑文卿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郑文卿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当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农村金融并不局限以农村这一地理位置划分的金融活动,其是乡村金融系统创新并重组的新型金融体系,包含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如农村居民储蓄、证券、乡村振兴基金、农村土地信托、农业保险等。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完善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武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惠民扶贫政策;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数字金融融入到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得以不断升级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战略促使大量优秀人才投身新农村产业,融入农村金融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实事求是方针也是引导乡村金融从实际出发解决诸多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因此,为保证乡村金融发展更具成效,应在考虑农村金融发展意义的同时,剖析农村金融当前发展现状,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支持下抓住时机,从中探究出农村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也对缩小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起到一定作用。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发展,打造乡村休闲产业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整体经济发展呈区域化发展,尤其是在乡村建设更为明显、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当地金融需求,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项目的开展,并限制了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制约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这种现状,更应该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发展。在政府及银行的支持下完善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部署,提高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延伸开展惠民服务,最终建成广覆盖、多方位的农村金融体系。另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大力促进农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因此农村金融的创新也有利于农村休闲产业的打造。当前农村物质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农村也在加大农村休闲产业的投资力度,以农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前提,为产业打造过程的资金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加强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十分关键性的部分,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村金融行业的协助起着较大作用。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官方的农村金融机构,近些年持续贯彻执行国家政府的各项发展战略方针与政策,农村各类周转金项目的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中,交通条件不方便是长期以来的弊端。因此,对于农村的银行机构而言,必须着重克服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不方便的难题。农村的银行机构可以加大力度兴建、改扩建农村地区路面,将最初的土路、泥路修建成水泥路、沥青道路,还可以给部分农村地区发行道路修建方面的贷款。同时,农村的银行机构也可以给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利工程给予全力支持,如兴建农村地区水利枢纽,对本地现有的水库项目进行检修加固,对河渠进行疏通,发放水利工程领域的贷款。本地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将市场上部分闲置资金聚集起来,为有周转金需要的农民进行金融贷业务。农民可以利用资金进行部分农业领域的项目投资,这样既达到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也可以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农村地区总体经济水平的增长。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建设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仍有待完善。我国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低下,导致在面对电子金融产品时产生抵触心理。对农民来说,相较于电子金融产品和移动支付方式,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现钞进行付款方式更可靠安心。农民对电子金融产品的不信任,对其产生距离感和抵触感,造成银行的理财、证券、保险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都难以在农村得到有效推广,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去银行申请贷款时,需提供与所贷额度相配的抵押物、担保物。但对大部分农民来说,都会因为抵押担保审核不通过而无法申请到银行的贷款资金。因此,农民往往选择贷款利率较高但借款容易的民间借贷来取得符合自己的贷款需求。因此造成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信贷业务发展缓慢。农民的抵触心理和贷款的审批难度极大地弱化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功能,造成金融基础功能在农村地区难以取得充分发挥[1]。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建设已有所成效。但仍存在有关部门对农村金融建设不太看重的现象,并没有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和有关规章条例开展农村金融建设工作,使得当地农村金融发展受到明显打击。同时农村金融发展在具体申请过程中还缺乏充分支持,导致农村金融发展问题频频发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理论目标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之间渐行渐远。同样资金扶持不足也阻碍了农村金融产业建设的进行。究其原因,相关部门的农村金融建设意识薄弱,导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建设和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止步不前。

2.2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落后

通过加大农村金融行业的服务力度,提高农村金融各行业的实际服务水平,形成标准化经济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坚实基础[2]。然而,由于当前农村金融各产品未得到有力推广,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模式仍存在过于陈旧的问题,大部分农村地区保持着落后的工作模式进行农村服务工作,并没有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各行业经济状况和金融发展水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另外,金融机构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基础信息收集工作,无法为服务模式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的实际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难以为继。

2.3 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欠缺,机构资金外流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未得到有力地推广,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防范机制仍不够完善,亟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当前农村金融的内控管理仍然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管理控制流于形式,其内部控制的监督防范作用被漠视,风险防控规章、制度、流程和职责等的实现也更是空谈,不可避免会产生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隐患。全面的农村金融担保、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和有效运用。而且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根据风险隐患的差异性来形成相匹配的防范机制。另外,由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不可预测性和易损性,导致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产生相应的抵触和忽视。因而在农村地区难以进行招商引资,甚至出现本地金融机构资金外流的现象。这也促使农村金融地区的金融基础服务更趋于薄弱,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广难以为继。就以农业保险为例,当前农村保险体系结构呈单一化特征,农户的参保主动性低,从而加重了农户经济风险。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3.1 普及金融知识,强化农村金融建设意识

为使农户的金融知识匮乏、对移动支付方式的排斥心理问题得到合理有效解决,亟需加深我国农村居民对金融行业以及金融业务的了解。通过广告宣传等模式普及农村地区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商业保险等金融业务实际作用等基础知识,使农户能够更好地感受金融服务,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得以合理有效的充分利用,以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对农村居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推广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主体、教育部门和社会媒体应高度重视在农村地区群体的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的宣传推广和全面普及,互相配合实现金融知识的推广工作,合理有效地确保金融推广工作的成效。金融知识普及为农村金融建设奠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需强化农村金融建设意识。根据经济发展趋向制定农村金融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基础建设意识,要求相关人员遵循各项实际要求进行农村金融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将农村金融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契合度全面、明确呈现出来[3]。相关部门需对乡村振兴要求和该地方经济发展趋向有所了解,依照各项实际要求明确农村金融建设规章条例,严格遵循各项规范化规章条例进行农村金融建设工作,针对性解决农村地方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行业朝着科学合理方向发展,以实现经济体制和资金支持下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还应强化各项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在农村金融建设中实际作用,强化各项基础信息在农村金融建设中的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和该前提下农村金融行业建设平稳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3.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完成金融产品升级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提升其在农村市场的竞争力,积极使其经营模式能够更好地达到市场需求。因而以银行为主力的金融机构应当率先运用技术进行金融服务模式的自主创新。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已将办理点部分迁往县镇,实现了农村营业网点的普及化,但仍存在农村建设和城市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真实的数据信息和客观性的分析,如实反映农村状况于投资项目中,以此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应当运用互联网手段整合金融业务渠道,借助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便捷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多元化特性,积极简化业务审计程序,加快信贷业务的解决,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升产业布局的水准。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4]。金融机构各部门要高度关注现行政策趋势,进一步掌握政策内涵,关注信贷期限、信用额度和抵押贷款期限、市场占有率等相关内容,持续创新推广优质性金融服务产品,将惠农政策实实在在推行到人民群众当中。乡村振兴建设需要围绕农村绿色生产的区域优势进行多元化经济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增加农业生产、加工和营销推广的融资需求支持力度。分辨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和风险定价,准确确定可接受范围内的利率水平,有效制定切合实际状况的金融产品。如,针对农业产品季节性特点,在栽种期间应依据商品特性推出特色服务,以资金支持为主,保证农民新季度产品栽种需求;丰收环节,农民手上已有一定的可用资金,金融机构应当在农村群众中宣传理财业务,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投资理财,以提升经济素质和总体水平。

3.3 改革金融结构,防范金融风险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金融的创新发展,金融机构应进行多层次的差异化建设。随着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优化现有金融结构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趋势。但当前我国依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资金流失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待加强等问题。如,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差异化、广泛覆盖、多层次的建设;采取多层次、差异化监管方式,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回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政府应积极引导资金回流,如采取县法人地位长期稳定的策略,稳定当地资金不流失。在优化现有金融机构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动态监管,加强监管机构的分工明确性,促进金融监管有效实施。这是提高监管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管成本的有力措施;同时,金融机构也应重视内部监督管理的加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金融机构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忽视经营准则和金融体系的约束机制等。为降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自我监管,严格遵守经营准则和金融服务约束机制。

4 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始终居于关键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不但是提高农民个人收入,推动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5]。要直面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建设意识薄弱、服务模式落后、风险防范机制欠缺、机构资金外流等问题,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强化农村金融建设意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完成金融产品升级,改革金融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等多项举措,有效促进农村和金融相结合,保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对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打造,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等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金融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