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及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2021-12-08陈丽潇刘志培李靓靓付宏阳向世标谢菊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韭蛆韭菜覆膜

陈丽潇,刘志培,李靓靓,付宏阳,向世标,常 堃,李 慧,陈 祥,李 评,谢菊英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et et Zhang),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科(Sciaridae)迟眼蕈蚊属(Bradysia)[1],主要为害韭菜,故其幼虫俗称韭蛆,也常为害葱蒜类百合科蔬菜[2],也可为害菊科、藜科、十字花科、伞形科、葫芦科等蔬菜[3]。20世纪50年代就有韭蛆发生的相关调查情况与防治方案的报道[4],韭蛆为害造成的减产可达到30%~80%[3],在防控不到位的条件下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逐年增加,严重时可达到绝产[5]。本研究总结了韭菜迟眼蕈蚊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防治方法的更新,以期为相关预防与防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1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

1.1 韭菜迟眼蕈蚊的分类

韭蛆曾被认为是种蝇[4];也有人认为是黄脚蕈蝇,属双翅目,蕈蝇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鉴定其为双翅目,花蝇科,包含异栉八方毛眼种蝇、葱种蝇、灰地种蝇、肖藜泉蝇[6];也曾有人认为其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7];直到1985年,韭蛆被正式确定命名为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1]。

1.2 韭菜迟眼蕈蚊的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为小型蚊子,体长3.3~4.8 mm,黑褐色;头小,复眼很大,被微毛,在头顶由眼桥将一对复眼相连;触角丝状长约2 mm,16节,黑褐色,被毛;胸部粗壮,足细长褐色;腹部细长,8~9节,腹部末端具1对铗状抱握器。雌虫体长4~5 mm,一般特征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且细,长约1.5 mm,腹部中断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有一对分为2节的尾须,腹面具阴道叉[1,8,9]。

幼虫,细长,圆筒形,长7~8 mm,全头,无足,白色,半透明,头部黑色,全头式[10]。

1.3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

韭菜迟眼蕈蚊在中国各韭菜种植区域均有发生,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地区发生情况有所差异。哈尔滨市露地与保护地均为1年3代[11],北京市郊区露地1年发生4代[12],山东市沂南县1年发生4代[13],德州地区露地1年发生5代,拱棚地块1年发生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14]。甘肃省武山县露地栽培春秋季是为害高峰期,棚室内周年繁殖,常年为害[15]。河南省孟州市春季4月中旬至6月、秋季9月中下旬至10月有2个发生高峰期[16],安徽省大棚内全年有6个高峰,露地全年有5个高峰[17],江西省南昌市1年发生多代,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18]。

一般来说,新种植地块发生较轻,种植多年地块发生较重;露地种植发生较轻,大棚种植发生较重;同一地区,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发生重;小拱棚发生较轻,中型拱棚次之,日光温室危害最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多的地块发生较重[15,19]。

2 韭菜迟眼蕈蚊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选择抗虫品种 韭菜中的芳香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韭菜迟眼蕈蚊性呈负相关[20],休眠的品种比不休眠的发病重,生长势弱的比生长势强的发病重[21],因此,选用合适的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在抗病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价的基础上增产增收,并且降低在防虫治虫上的成本投入。豫韭1号、农大棚韭1号、平韭2号、平丰一号、“791”、绿宝、棚宝、“9-2”、韭宝等都是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1.2 加强肥水管理 多施有机肥,并且一定要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具有很强的趋臭性,因此,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质肥料容易吸引成虫产卵加重虫害。化肥以氮磷钾配施为最佳,一般情况下,每公顷产75 000 kg韭菜,每年需吸收氮(N)375~450 kg,磷(P2O5)135~180 kg,钾(K2O)465~585 kg,实际施肥量应该略高于上述数量。

播种时浇足底水,出苗前2~3 d浇一次透水,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头刀或二刀后,结合浇水追施氨肥或化肥2次,可减轻虫害[22]。

2.1.3 合理轮作换茬 由于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为害对象除了韭菜还有葱蒜类及十字花科作物,因此,一般韭菜种植3~4年后应与其他作物轮作1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该虫害以及其他各种病虫害。

2.1.4 施用草木灰 施用草木灰可以在早春进行,也可以在韭菜收割后进行。将草木灰(未经雨淋过的)撒在畦面,或者开沟施入沟内后覆土盖严实。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含水量,恶化韭蛆的生存环境,以起到防治作用,并且草木灰富含磷钾,可使韭菜苗齐苗壮,提高产量[23]。

2.1.5 割后及时覆膜 韭菜味道较浓,特别是在收割后,散发很浓的韭菜味,易引来大批成虫产卵。因此,收割后要立即在韭菜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待3~5 d后韭菜伤口愈合、韭菜味消失后,再揭掉塑料薄膜[23]。

2.1.6 保持田园清洁 定植前要清理地上部杂草、植株残体、农业废弃物等,将土地深翻暴晒,使种植地块的病虫体得以杀灭。日常种植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清理病叶、黄叶、残叶,保证地块干净整洁,无杂草[24]。

2.2 物理防治

2.2.1 日晒高温覆膜法 韭蛆幼虫不耐高温,其所在深度的土壤温度超过40℃并持续3 h以上,则可将其彻底杀死。覆膜前1~2 d割除韭菜,韭菜茬与地面持平。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当天最大光照度超过55 000 lx)覆膜,要注意避开极端高温天气,以防植株日晒受伤。选用0.10~0.12 mm的无滴膜,建议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 cm左右,以防覆土处温度较低造成少量韭蛆存活。待膜内土壤5 cm深处温度持续达到40℃以上且超过4 h,揭开薄膜,可全部杀死韭蛆的卵、幼虫、蛹和成虫以及一些其他害虫。如覆膜后遇阴天或土壤温度不足时,可适当延长覆膜时间,达到要求后再揭膜。覆膜处理后韭菜前期生长缓慢,可待土壤温度降低后及时浇水缓苗,后期生长速度加快,20 d后与不覆膜韭菜生长高度无显著差异。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化学农药,操作简单、防治彻底、成本低、省时省工、绿色环保、持效期长,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先进韭蛆物理防治技术[25]。

2.2.2 糖醋诱杀 20世纪80年代大连市就开始推广糖醋诱杀技术,糖、醋、水以质量比1∶2∶20的比例配置并添加0.1%DDV[6]。也有人使用糖醋酒溶液,糖、醋、酒、水、90%敌百虫按质量比3.0∶3.0∶1.0∶10.0∶0.1配比,每30 m2放一诱杀盆,每5~7 d更换一次诱杀液,每隔1 d加一次醋[26]。随着对农药种类与用量的要求越发严格,也有直接用糖、乙酸、无水乙醇和水按质量比3∶3∶1∶80配置糖醋液的方法。

2.2.3 黄板诱杀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使用黏杀的方法来防控成虫,用40份无规聚丙烯增黏剂与60份机油混合,在30℃恒温水浴下搅拌溶化,做成40%黏虫胶,涂于黏虫木板(40 cm×28 cm)两面,胶厚1 mm,黏杀高度为50~78 cm,每公顷插黏板90块为宜[27]。现在田间多是悬挂黑色或黄色黏虫板,黏虫板的悬挂高度应与薹韭持平或略高于薹韭顶端。色板上方应加挡板,避免水滴影响色板的黏度。色板黏性下降时应及时更换[28]。

2.2.4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在其羽化盛期,晚间在韭田设置几盏日光灯,灯下置一盆,盆内盛水或敌百虫药液,可引诱成虫扑灯落入盆内而死[29,30]。

2.3 化学防治

由于材料易获取,且易于操作的原因,化学防治在各种防治手段中占主要地位。

早期用于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药物一般属于高毒和中毒,如滴滴涕、666粉[4]、敌百虫、乐果[7]、敌敌畏[31]、氧化乐果[32]、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喹硫磷乳油[33]、氟杀乳油、溴马乳油[34]等,这些药物易使农药残留超标,造成“毒韭菜”。由于国家对于农药的要求逐步提高,管控越来越严,低毒单剂农药与复配农药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虫为害盛期用75%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喷雾,10%菊马乳油2 000倍液喷雾,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35],60%敌马合剂1 000倍液喷雾[26]。幼虫为害盛期以75%辛硫磷乳剂500倍液灌根[36],韭蛆净以每公顷11.25~15.00 kg对水1 000 kg的量灌根[37]。韭菜收割后3 d可用48%乐斯本以每公顷2 250~3 000 mL的量进行粗喷灌根[38]。秋分前用50%辛硫磷乳剂800倍液以每墩100 mL量灌根[31]。

2.4 生物防治

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生物防治因为其无残留的特点,也逐渐开始得到发展。

2.4.1 微生物 苏云金杆菌(Bt)杀虫谱广,是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特别有效。5亿个/mL微保久悬浮液(有效成分:转Bt工程菌)用量为75 L/hm2就能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药效持久,一次施药可保证韭菜在一个生长期内不受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但要注意的点是用该药剂时一定要保持韭菜田土壤湿润[39]。

2.4.2 线虫 异小杆线虫D1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死率为84.2%[40],斯氏线虫属的Otio和异小杆属的CB15对韭蛆幼虫的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6.7%和93.3%[41]。

2.4.3 植物提取物 天然植物性农药苦参碱500~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且低毒、低残留,但作用期短,约为10 d,因此可在收割前用该药来避免农残[42]。康绿功臣粉剂是从多种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加工而成的植物源农药,2 kg对水500 kg顺垄灌根10~30 d内可以达到与48%乐斯本乳油一样的防效[43]。10%高渗烟碱水剂1 000倍液在韭菜迟眼蕈蚊防治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44]。0.5%藜芦碱在室内条件下对卵的毒性略高于苦参碱[45]。

3 讨论

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还有一定的药用性,中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在中国蔬菜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韭菜种植过程中,虫害类危害最大的就是常说的韭蛆,而韭蛆具体的分类也经历了缓慢的过程。韭菜迟眼蕈蚊[1]在很长时间里被认定为优势种群,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在食用菌中易造成危害的异迟眼蕈蚊,在韭菜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短、幼虫存活率高、成虫寿命长[46],也是危害韭菜的根蛆类害虫。由于根蛆类害虫亲缘关系较近,生产一线的农户对于这些分类会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明确韭菜根蛆类害虫的种群组成对于防控措施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韭菜的防治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基于易获得、易操作、效果好等优势,化学防治始终是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防控手段,农户在操作时常会再结合其他农业防治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逐渐提高,农残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是主要方法之一。不同的韭菜品种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抗性不同,所以选育对根蛆类抗性强的品种也是符合绿色环保安全的方法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于2017年提出的“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是到现在为止满足低成本、高效果、无残留要求的防治方法,已于2019年推出了相关行业标准,在今后的韭菜生产中,该方法应该大力推广。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这也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有害体本身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韭蛆韭菜覆膜
“割韭菜”用英语怎么说?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韭蛆综合治理研究及应用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韭菜新品种辽韭1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