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路径

2021-12-07黄树标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政府

【摘 要】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除了有地域、文化、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外,与营商环境存在短板与不足有一定关系。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边疆民族地区,研究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实现边疆民族地区营商环境法治化、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民族地区法治体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高效便捷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为边疆民族地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法治路径

【作 者】黄树标,广西警察学院司法应用学院院长、副教授,广西现代法学研究院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1)05-0165-0007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确立了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标志着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广西推动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的重要发展机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此背景下,广西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以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本文拟就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立法实践和法治架构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内涵

(一)边疆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概念

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作为区域概念,边疆民族地区主要是指我国领土中与我国西部国界线相接壤的一片特定的区域,即南起广西,北至内蒙古,沿边境线依次分布着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省区。这片特定区域分布广,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由于受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历史因素等制约,整体区域经济力量薄弱。从概念上看,营商环境是与市场主体整个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要素的综合。如何运用各种制度和手段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交流、合作和竞争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处理社会矛盾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反映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彰显制度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从2003年开始就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排名,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DoingBusiness)用于测度政府为企业经营所提供的一系列环境条件,报告首次使用“营商环境”取代“投资环境”概念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学界关注的热词。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2020”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评价中,中国获得77.9分,比2019年上升4.26分,从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跃居全球排名前40的经济体之列,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1]可以说,营商环境综合反映了市场主体活动中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等各方面要素,是市场主体从开办、营运到结束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体现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人力、时间与机会成本高低,以及企业主体从事企业组织或经营企业的各种情况和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國际竞争的实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聚集各类发展要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2]很显然,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能准确真实地反映着每个城市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

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营商环境是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实现民族地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承前所述,笔者认为,所谓边疆民族地区营商环境,是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退出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不仅包括不同行业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政策、机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法律制度等,而且包括该地区的行政效率与行政服务、企业需求的政策供给、透明化程度、市场公平环境、监管体系、民族政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可以说,营商环境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国家不仅需要继续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投入、扶持与政策倾斜,同时,必须充分激发民族地区自身的内生动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国际贸易环境。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十四五”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必须面对的任务和要求。在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把握发展的机遇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逐步扭转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全局性问题。所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整体谋划、协调推进的科学方法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健全完善民族地区各项法律制度体系。因为无论是产权的保护,还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维护,都有赖于法治的有效推进,可以说,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区域,其竞争优势就越明显。总体而言,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开放体制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重挑战,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法治意识,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总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完善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举。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经济建设和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开放引领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不仅让民族地区成为我国与许多周边国家甚至是欧亚国家互相沟通的门户和枢纽,而且使民族地区变成重要的发展关键点,成为中国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带来经济增长和有效投资,营商环境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民族地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且是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构建和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系,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营商环境建设,创造出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的优质营商环境,让全球的投资者和人才的目光能够聚焦在这里,使企业拥有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营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持续优化边疆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推进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二、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一)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及原因分析

2018年以来,广西通过“探索准备—全面推进—评估督察—百日攻坚—攻坚突破”五个阶段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4]整体营商环境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多项营商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从原因上分析,笔者认为,广西优化营商环境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营商政策措施持续稳定。2018年以来,广西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等13个配套政策措施文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地方政府工作职能、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企业提供较为稳定的营商政策环境和氛围。值得肯定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仍然出台多项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和配套办法,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调整、公布等环节,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查办制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

第二,实行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推进落实,广西将激励问责机制、容错机制、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等纳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例如,广西纪检监察机关2020年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主动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纪法保障。又如广西通过完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红黑榜”制度,对2020年全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督查通报主要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指标要求,具体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指标、营商环境指标、生态环保指标、政务服务指标等内容。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释放市场活力。近年来广西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600多项,持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并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管理”等改革措施,简化注册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将营商环境7项重点指标事项办理环节压缩了83%~97%。[5]此外,为全面实现政务信息互通共享,广西全力推进“354560”提速行动1,加快企业开办程序;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区范围内对100项审批改革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等,有效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第四,通过“百日攻坚行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为解决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2,广西从2019年开始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简化各类事项办理环节,使企业办理时间、工程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用水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等7项重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促进了全区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比如柳州市在“百日攻坚行动”中率先推出政务服务“全城通办”新模式,“全城通办”事项由首批的10项拓展至现在的802项,该市在广西2020年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通报中,红榜数居全区首位。[6]

(二)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体系尚需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应当有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体法规和监管制度。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颁布,但是该条例的地方性特色并不明显,尚不能体现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部分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等未能及时出台,一些内容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例如,部分企业关注的如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等并没有在条例中体现。又如在优化营商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法律制度、企业信贷相关法律制度等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广西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自治立法权的行使并不充分,优化营商环境的立法范围过窄,民众参与少,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2. 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加强。在规范政府行政审批方面,虽然广西2015年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若干意见》,但是,从整体效果看,广西行政执法质量和政务服务效率仍需进一步提升。有些企业反映部分政府部门存在行政执法不透明、不够规范等问题,部分行政人员存在执法不公或者选择性执法,对营商环境造成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有些部门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不一,部分审批事项手续仍然繁琐,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还不够充分,以及部门间信息共享不足、电子政务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应当指出的是,尽管2015年以后广西各地市相继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窗口机构,但是能进入审批中心的项目仍有区别,如有的单位把项目审批的所有环节进驻,有的单位只把“设立”环节进驻,而有些“非行政许可项目”仍留在部门内部操作。此外,广西推行的“一事通办”机制改革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审批机构设置规划存在一定短板,没有形成区、市、县上下统一的审批服务体系,“一事通办”清单编制质量不高、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统筹协调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市的行政审批窗口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

3. 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体系尚未充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是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9年广西查处各类专利案件131件,查办各类侵权盗版案件97件,关闭侵权盗版网站13家;广西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07件,各级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共立案273起1。然而,基于经济、法律意识等原因,广西在假冒商标、盗版、商业秘密、专利、著作权以及商标等领域的保护体系和维权体系仍然存在短板,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部门协调不够顺畅,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仍然高发。另外,部分执法人员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熟悉,再加上缺少专业指导和培训,导致部分基层执法人员能力不足。

4. 企业合法权益救济体系尚不完善。就目前情况来说,如何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以及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仍是当前广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对于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的涉及企业执行案件的政策性和普遍性问题回应还不够,部分执法部门对市场主体权益受侵害的保护力度依然不足,维权援助机制较为滞后。另一方面,广西目前法律服务体系尚不够发达,执业律师人数不足、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法律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为高质量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截至2020年,广西共有律师事务所824家,律师10798人,广西每万人拥有律师数2.15名,[7]低于国家平均水平(3.45名)。并且,广西70%的律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一些欠发达地区如河池、崇左的法律服务资源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建构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支持和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因此,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对广西而言,亟须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民族地区法治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法治化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活动,法治思维是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底线保障。这里所论及的“法治思维”,就是要把法治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要求运用到边疆民地地区营商环境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处理任何问题都要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进行,防止公共权力的随意扩张和任性。首先,要用法治红线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规范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行政审批权,包括实体和程序上的合理正当性,促使政府权力在其特定的范围内行使。通过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的建设,助力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更加有效、公平、可持续发展。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破除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其次,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手段调节民族地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的责任,使市场交易机制和平等协商的社会自治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公平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所以,针对广西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市场法制不够健全、行政权力运行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政府应承担起维护法律秩序的责任,增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力破解广西营商环境法治建设难题。最后,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夯实营商环境的法治之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律地位和生命力仅次于基本法《宪法》,其通过法律形式,把执政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念、自治政策和自治举措具体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有助于运用法治思维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8]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应充分利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权和地方立法权,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相关法规制度,综合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功能,为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和制度保障。

(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

要实现自主、平等、诚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除了依靠经济规律的作用外,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法制保障亦是必不可少的。为民族地区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就是致力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各类营商难题,着力营造民族地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法治环境,深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体制内全面正确实施宪法和法律,让每一个市场主体真正信仰宪法和法律。为此,广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第一,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制体系。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国法制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广西应从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需求出发,确定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急需的立法项目,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优势,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重点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积极适应新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统筹推进营商经济领域立法。第二,充分尊重和保护地方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一方面,应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9]另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企业家财产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决防止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增强企业家财富安全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来广西投资创业。第三,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各类经济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續深化民地地区“放管服”改革,把应该释放的权力落实到位,加快形成权责明晰、公平正义、透明高效、法制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第四,全面清理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尤其是对政府作出的涉企重大事项决定,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高效便捷的民族地区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民族地区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首先,要持续简政放权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虽然广西自2018年以来共取消、下放和调整了行政许可事项230多项,[10]但是从整体上看,政府“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力度还不够大,还应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争取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通过压减行政许可,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保留的许可事项也要逐项明确许可范围、条件、环节等,并对多部门重复审批进行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其次,突出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行政效率高效简洁,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的提高和完善。应切实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后,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应进一步健全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活力。

(四)创新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为民族地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更是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要求。复杂的市场投资交易容易引发各种纠纷,企业能否获得高效的法律服务,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公平的保障,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考量。由于广西部分地区法律资源较弱,法治服务市场尚不发达,企业对于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与法律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应对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和纠纷当事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是政府及社会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有效发挥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在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涉及产权纠纷的中小企业维权援助机制,更好发挥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11]另一方面,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应积极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全面推进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鼓励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到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导律师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同时支持律师广泛参与企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二是进一步健全企业法律援助服务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家权益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三是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规避法律风险意识和能力较弱的问题,政府应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

四、结 语

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广西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而深远。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一个典型,是其中发展最快、改革成效最佳的地区之一,但也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凸显了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困境。由于我们目前的社会经济系统在改革开放前期的速度型发展模式下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制度惯性和偏见,因此,我们在出台各项政策时必须综合评价相关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也更需要通过创新性的制度改革来消除惯性和偏见的消极影响。所以,边疆民族地区在执行中央营商政策的时候,可以而且必须研究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在必要的时候,还应作出某些补充规定,使中央的政策更好地同当地的经验结合起来。最后,需进一步明确的是,边疆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有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法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智勇,魏丽丽.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研究综述:发展轨迹、主要成果与未来方向[J].当代经济管理.2020(2).

[2] 郑继汤.习近平关于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6).

[3] 闵言平.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N].中国民族报,2021-03-16(05).

[4] 黄泽萱.广西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建构框架与实施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5] 龚文颖.2019年广西企业办理环节和时间等均实现大幅压缩[EB/OL].(2019-12-23)[2021-04-20].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91223/newgx5dfff2b8-19129330.shtml.

[6] 广西新闻网.柳州290项政务服务实现“全城通办”[EB/OL].(2019-05-20)[2021-03-15].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90929/newgx5d8fe41f-18706110.shtml.

[7] 广西新闻网.广西律师人数突破1万人!4年来共代理各类官司38万件[EB/OL].(2020-12-14)[2021-03-15].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01214/newgx5fd6b6a7-19998366.shtml.

[8] 宋才发.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法治思维探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9] 刘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5).

[10] 趙超,徐纬华.广西“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N].广西日报,2019-05-31(03).

[11]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11-28(01).

THE RULE OF LAW TO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

Take Guangxi As an Example

Huang Shubiao

Abstract: The current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rontier ethnic regions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in addition to geographical,cultural,natural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Guangxi is the only frontier ethnic region in my country that is adjacent to ASEAN by land and sea. Studying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uangxi's optim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the rule of law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frontier ethnic region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vern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and build a more mature and finalized rule of law system in ethnic regions;implement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policies to provide a stable and predictable system guarantee for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deepen the reform of “decentralization,management,and service” to create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business environment;Innovatively develop public legal services,and provid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legal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in border ethnic areas.

Keywords: frontier ethnic regions;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law-based government;rule of law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政府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推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理顺央地关系的关键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