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临床诊治研究

2021-12-07侯引绪

中国乳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缺乏症犊牛发病率

胡 晗,侯引绪

1 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6

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北京102442

0 引言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缺乏症也叫坏血病,是因动物体内抗坏血酸不足或缺乏,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物质,缺乏维生素C时人及动物易患坏血病,这就是维生素C被称为抗坏血酸的由来。

目前,维生素C已经成为人们广为熟知的一种功能性常量维生素。在规模化大型奶牛场,由于饲草饲料的多样性采购受到一定限制,而奶牛产奶性能又大幅提升,从而导致奶牛维生素C缺乏症表现突出,发病率显著提升,危害加重。这与牛场长期不重视此病的防控及针对此病的临床诊断水平不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犊牛维生素缺乏症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并不高,在现代饲养模式和生产性能大幅提升的近2~3 年,此病在牛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长时间对维生素C缺乏症的淡化,导致牛场兽医对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对其呈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缺乏敏感的辨别能力。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往往难以区分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维生素C缺乏症。部分兽医简单地将维生素C缺乏症称为犊牛“上火”,忽视了维生素C缺乏症的危害,贻误了治疗时机,使犊牛会因低血容性休克而死亡[1],进一步扩大了此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分析

牛体内的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日粮和牛体自身合成。但新生犊牛肝脏在出生3 周龄以后才开始具有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因此,3 周龄以内的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发病率最高,其具体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母乳维生素C缺乏

正常奶牛母乳中维生素C含量为1 mg/100 g[2],不足或缺乏可导致犊牛后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发生,而不足的原因主要由母牛怀孕阶段日粮中维生素含量摄入不足及母牛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量不足所致。

1.2 日粮配比不当

规模化大型牛场的奶牛日粮原材料相对单一,日粮中维生素C含量不足及日粮配比不当,就可导致新生犊牛发生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新生的犊牛就可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1.3 牛肝脏功能障碍

新生犊牛的免疫系统正处在发育阶段,尚未成熟,出生后有一个进一步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这个发育过程大约在出生后60 天达到基本成熟。其防御屏障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构成的阻挡病原体侵入屏障;胃、肝等器官分泌胃酸、酶(如溶菌酶、过氧化氢酶、乳铁蛋白)等与吞噬细胞一起建立起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动免疫能力;肝脏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其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B族维生素的参与。所以,当肝脏功能障碍时,可导致犊牛日粮中B族维生素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碍,从而对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生起到促进和诱导作用[3]。另外,牛脂肪肝、牛酮病、妊娠毒血症、牛肝脓肿、代谢病及传染病也是导致维生素C缺乏的重要因素。

2 临床症状的研究分析

通常把母牛怀孕阶段由于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犊牛维生素缺乏症,称为新生犊牛先天性维生素缺乏症;由于母乳中维生素C不足和饲养管理等问题导致的维生素C缺乏症,称为牛的后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从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临床发病情况来看,新生犊牛的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最为多见,占发病率的30%左右[4],新出生犊牛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哺乳犊牛,而哺乳犊牛的后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发病率相对较低,近年来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呈地方性群发。

2.1 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临床表现

犊牛的体温、呼吸、心率正常,其鼻端、鼻镜皮肤变红(图1);打开犊牛口腔,可见齿龈充血、严重者呈暗红色(图2)。初步统计,20%~50%的患病牛会呈现皮下出血、皮肤出血、腹泻、粪便带血等病理表现,1~2 月龄的犊牛此症状最为明显。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表现为某一时间段内出生的犊牛发病,另一时间段内出生的犊牛表现正常。这可能与母牛的饲养管理和日粮组成及配比有关[5]。

图1 新生犊牛鼻镜皮肤变红、齿龈充血出血

图2 齿龈充血、呈暗红色

发病较轻的犊牛精神与吃食情况一般正常,经1~2 周时间鼻端红色消退,齿龈充血消退,恢复正常。患病较重的犊牛,常排出血色粪便,犊牛抵抗力下降,会因低血容性休克而死亡。患维生素C缺乏症的犊牛,极易继发细菌性肠炎,如大肠杆菌性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梭菌性肠炎、链球菌病等。

2.2 育成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除犊牛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外,育成牛也可患维生C缺乏症[5],育成牛在发病初期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随病情发展可表现出血性体质,出血部分多见于背部、颈部、口腔和齿龈,个别病例在体表会形成溃疡或坏死。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贫血。所表现出来的出血性体质,主要为牛体皮下的出血所致,表现皮肤出血症状。其症状呈皮肤向外渗血,这是由于维生素严重缺乏时,牛体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当皮肤损伤时皮下的血液会从皮下流出到体表。当皮下出血较多时,也会在皮肤上形成坏死、皮肤溃烂出血。

3 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病理解剖学变化

维生素C缺乏症除表现鼻头皮肤充血、出血、变红外,齿龈充血、出血外,还有真胃黏膜充血出血、肠浆膜出血(图3、图4)[3]、皮下出血、皮肤出血、肾盂出血等病理变化。

图3 肠浆膜充血、出血

图4 肠浆膜出血斑

4 诊断

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根据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特点可做出诊断。定性诊断以检测患病牛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准,也可以采用治疗性方法来诊断此病。此病在诊断上要注意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相鉴别。二者有相近之处,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例鼻镜、齿龈也会变红,但伴有口腔黏膜、齿龈溃烂;而单纯的维生素C缺乏症病例,鼻镜、齿龈变红由充血和出血所致,黏膜坏死表现不很典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为传染性疾病,发病过程伴有体温升高、神经症状等临床特征。而维生素C缺乏症为代谢性疾病,发病过程体温不会升高,病理变化以出血、充血为主,也不具有传染特征,其临床表现及区别点也较为突出。如果在临床鉴别诊断上没有把握,可通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来排除这两种疾病,通过排除可诊断维生素C缺乏症。

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诊断,还可以采用维生素C检测试剂盒,测定犊牛血清中维生素C含量来确诊,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即可。健康奶牛血清中维生素C含量为62.42~114.8 8 μg/dL,血清维生素C含低于62.42 μg/dL,则定性为犊牛维生素缺乏症。

5 治疗措施

近三年来,笔者在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河北张家口等地区的大型奶牛场诊治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共计12 起;并培训、推广了新的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此代谢症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总体而言,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与其他元素缺乏性疾病一样,表现为发病快,正确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及时防治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临床治疗方案建议如下,以供参考。

(1)皮下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每头700~800 mg,每天1 次,连续7~10 天;

(2)给患病犊牛喂服维生素C水50 mL,0.1 g/mL,1 天1 次;

(3)为防止患病较重的犊牛因低血容休克而死亡,对脱水的犊牛可静脉注射复方生理盐水250 mL、25%葡萄糖溶液250 mL,1 天1 次,连续2~3 天;

(4)对腹泻犊牛肌内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次20 万IU/头,1 天2 次,连续2~3 天,防止肠道发生继发性炎症。

6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要保证干奶牛日粮中有足够的维生素C;经常发生本病的牛场更要重视干奶牛日粮中维生素的监测和补充[6],干奶期奶牛每天添加维生素C 2~4 g;也可给犊牛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让犊牛以自由饮服的方式补充维生素C。

猜你喜欢

缺乏症犊牛发病率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犊牛肺炎巧防治
羊铜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鸡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