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高塔的共振分析与防振措施

2021-12-07

化肥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封头阻尼比筒体

杜 栓

(宁波弘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风载荷、地震载荷以及风诱发振动是塔器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载荷和工况,NB/T 47041《塔式容器》要求,当H/D>15,且H>30m 时,除考虑顺风向风载荷外,还应考虑横风向风振,并进行共振判别[1]。但按设计参数正确输入且计算合格的塔,在塔安装或操作运行过程中,塔体共振仍时有发生,影响塔的运行安全。

塔体越高或高径比越大,风载荷的影响就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极易发生共振。如1995 年,在刮 5~6 级风时,某维尼纶厂高60 m的钢烟囱,沿与风垂直的方向剧烈振动;2002 年,某烷基苯装置高 80 m的钢烟囱,吊装完毕后的空烟囱在风力约6 级时发生剧烈振动,振动方向与风向垂直,烟囱顶部的振幅最大时达450mm;2008 年,某脱甲烷塔尚未投产就发生了诱导振动,并导致设备多处严重开裂;2009 年,某乙烯塔,在刮 5~6 级风时,发生大幅度摆动,并伴随很大的声音[2]。

因此,对细高塔进行共振分析和采取防振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细高塔的共振实例

2016年9月,某环氧乙烷塔在操作运行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摆动,共振时塔的摆动实况见图1,共振时的风速为4.5m/s,共振振幅约30mm,在有风季节均有不同振幅的摆动。2017年3月,经检测裙座筒体与下封头焊接的环焊缝融合处发现,西北方向裂纹长度约2.5m,其中贯穿性裂纹长度约2m;东南方向裂纹长度约2.8 m,裂纹深度 5~17mm。塔体顶部没有扰流装置。

乙烷塔发生共振后,对该塔进行了复核计算,并对发生共振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复方案。

(1)设计参数。设计压力为0.5/-0.1MPa(g),设计温度为175℃,塔内为易爆、高危险的环氧乙烷,内有填料和多层塔盘,保温层厚度为100 mm,塔体直径D=3 400mm,裙座底端直径D=5 400mm,裙座高度为9 700 mm,塔体总高度H≈81m,环氧乙烷外形见图2。裙座筒体为 22 mm的 Q345R,筒体从下到上依次为 3mm+22mm、3mm+20mm、3mm+18mm、3mm+16mm 的S30403+Q345R,裙座壳与塔壳对接且焊缝高度为75 mm,基本风压值(10 m 高度处)为620N/m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土类别Ⅳ类,地面粗糙度类别 B 类。

(2)计算复核。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输入,在操作状态下产生的一阶共振风速≈ 4.5m/s,二阶共振风速≈29 m/s,设计风速≈44 m/s,塔顶最大挠度≈280,各截面筒体计算合格。通过计算结果可见,应考虑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振动,塔顶挠度符合SH/T 3098《石油化工塔器设计规范》中YD≤H/200=405 mm的要求。

(3)共振原因分析:①计算结果有漏项,计算书中有操作工况和耐压试验工况的计算,缺少安装工况的计算;②设计者没有采取必有的防振措施,虽然SW6计算书上各截面筒体计算合格,塔顶挠度值也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基于设计风速大于第二临界风速的计算结果,在条件具备时共振就会发生,设计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而该塔塔顶没有设置扰流装置,也没有对危险截面进行加强处理,也未对局部危险位置进行疲劳分析,未提出“塔体应与管线、梯子平台同时安装”的具体要求;③制造有缺陷,裙座筒体与下封头的焊缝高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且未与封头圆滑过渡;④减振措施采取不及时,该塔除发生较大振幅的摆动外,在有风季节还会有不同振幅的摆动,连续多天共振将造成对塔体焊缝和本体的疲劳影响,使塔体焊缝大范围开裂。

(4)发生共振的危害:①塔盘倾斜,气液传质不均匀,导致塔板效率下降,影响产品质量;②与塔体连接的接管,因塔的摆动过大,连接处受到拉、压、弯、扭的综合作用,易出现泄漏;③塔顶挠度大,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偏心弯矩,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④梯子平台上检维修人员不安全[3]。

(5)紧急修复方案:①在实施裂纹修复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在裂纹尖端钻圆孔止裂,避免裂纹扩大;②开裂处筒节进行加固处理,如焊轴向筋板;③按 GB 150.1~150.4《压力容器》进行裂纹修复;④裂纹修复完好后,应实时监控外侧裂纹的产生及扩展情况,发现新生裂纹要及时修复;⑤同时监测裙座螺栓座、裙座最大开孔处的壳体截面、裙座上部及筒体下端的纵环焊缝、塔下封头切线所在截面等危险截面是否发生损坏。

(6)长久运行修复方案:①优化下封头与裙座筒体的连接焊缝结构,保证焊缝高度、氩弧焊打底确保全焊透,打磨焊缝圆滑过渡,对该环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对该环焊缝进行加强处理;②塔顶增设扰流设施或设置塔架。

2 细高塔的共振分析与防振措施

通过上述事例可知,计算合格的塔器也会发生共振,连续共振多天会对塔体焊缝和本体产生疲劳损坏,进而导致塔体焊缝开裂,影响塔的运行安全,在塔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中必须引起重视。

特别是塔设计压力较低时(包括内压或外压),风载荷和地震载荷就成为了塔器安全的主要载荷,由于风载荷和地震载荷计算都是动力计算,塔体的承受能力不仅与自身的几何尺寸有关,且与自身的动力特征相关联,使塔体产生加速度,引起惯性力,并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变形和动应力[4,5]。

对承受动力载荷的线性结构体系,其主要的物理特性包括体系质量、弹性特征、能力耗散、阻尼、外部扰力或载荷。NB/T 47041《塔式容器》中的质量、自振周期、地震载荷、风载荷、弯矩、塔顶挠度等,在计算中涉及到一些基础数据、设计参数以及经验值参数等。其中,基础数据包括10 m 高度处基本风压值、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土类别、地面粗糙度等;设计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直径、高度、介质密度、保温层的密度和厚度、偏心载荷、集中质量、操作平台等;经验值参数包括阻尼系数、脉动增大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振型系数等[5,6]。

2.1 保证设计参数输入的精确性

细高塔的共振计算中涉及到基本风压值、基本雪压、抗震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地面粗糙度类别、场地土类别、空塔阻尼比、操作工况下塔阻尼比等数据,需要保证设计参数输入的精确性,塔器计算才是精确可靠的。

2.2 重视安装工况的塔器计算

安装过程中塔内压力为常压,塔内温度为常温,承受100%风载或 25%风载+100%地震载荷,两者所产生的弯矩取大值时塔体质量最小。可拆塔内件、保温层、平台梯子、填料等可能还未安装,没有操作介质。

塔器的安装工况如下:①因没有操作介质、可拆塔内件和梯子平台等,塔体质量最小;②因没有安装保温层等,塔器的平均直径D最小,则H/D最大;③没有安装梯子平台、填料等,阻尼系数小;④没有与其他设备或管廊相连,塔器的振动不受限制;⑤承受 100%风载或 25%风载+100%地震载荷,两者所产生的弯矩取大值。因此,塔在安装过程中更易发生诱导振动,应重视安装工况的塔器计算。

塔内物料、塔周围的建筑群都会影响该塔的阻尼比,阻尼比应根据实测值确定。NB/T 47041《塔式容器》上只给出了一阶振型阻尼比可取0.01~0.03,高阶振型阻尼比可参照第一振型阻尼比选取,没有指明安装、操作、耐压试验工况阻尼比如何取值。NB/T 47041《塔式容器》标准释义与算例中指出,国内外都有些塔器的阻尼比的实测数据,但这些数据比较分散,塔式容器的阻尼比小于标准设计反应谱所采用的0.05,推荐阻尼比为0.01。某大学测得空塔阻尼比与操作工况下塔阻尼比小很多。雷诺数与塔的阻尼比有关,不能通过计算雷诺数的方法在设计阶段判定共振的发生振幅。阻尼比的取值对塔器共振判别影响很大,空塔阻尼比的取值更是给设计者造成了困扰。

2.3 优化结构设计

2.3.1 塔顶设置扰流装置

降低塔高,增加塔的直径是工艺操作所不允许的;通过增加壳体厚度来提高塔器的抗振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采用密度小、弹性模量大的材料不仅不经济,也不可能通过增加塔内液体、填料、梯子平台等来增加塔的阻尼。

装有轴向翅片的塔设备,共振时的振幅将减少1/2 左右,螺旋形翅片比轴向翅片的效果更好[1]。

可见,对细高塔而言,最经济与最有效的防振措施乃是在塔顶设置扰流装置。

2.3.2 优化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的环焊缝

对于锥形裙座的细高塔而言,因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的环环焊缝存在如下情况:①截面积最小,所受的组合应力较大;②共振引发裂纹的起点离该环焊缝较近;③环焊缝熔合区易存在检测到的焊接缺陷。

应优化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的环焊缝:①保证焊缝高度、氩弧焊打底确保全焊透、焊缝表面打磨光滑,并与下封头外表面圆滑过渡;②提高裙座筒体的对接接头施焊要求与本体相同,并应按 NB/T 47013 进行100%UT 检测Ⅰ级合格,100%MT检测Ⅰ级合格;③有必要时,对该环焊缝进行加强处理,如设置轴向加强筋板。

2.4 不推荐裸塔状态竖立

塔安装就位后,不推荐裸塔状态竖立,应将塔平台、梯子及与塔相连接的主要管线与塔同期安装就位。

2.5 监测塔器的运行

塔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发生大振幅共振或小振幅摆动频繁时,应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如增设扰流设施、拉纤、阻尼器等,避免共振对塔体焊缝和本体产生疲劳影响,而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3 结语

对于细高塔而言,为防止共振,建议:①保证计算输入参数的精确性;②塔器计算时应全面考虑安装、操作、压力试验等各种工况;③优化结构设计,塔顶宜设置扰流设施,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的环焊缝应确保全焊透并圆滑过渡;④塔安装就位后,不推荐裸塔状态竖立;⑤塔体发生大振幅共振或小振幅摆动频繁时,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

从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等多方面,防止塔器由于共振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同时,建议加大对塔器阻尼比的实测和研究力度,并在标准规范中给出塔器空塔、操作、耐压试验工况下阻尼比推荐值。

猜你喜欢

封头阻尼比筒体
压力容器卷制厚壁筒体直径偏差控制
大直径SB-265 Gr.16钛-钯合金封头焊接及成形工艺
灭火器筒体爆破压力测试浅析及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基于细观结构的原状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一种卧式筒体粪污发酵装置的筒体设计与分析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多型封头对比分析
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筒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封头与筒体连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
河北承德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
聚合物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