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需要战略科学家

2021-12-06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院士大会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令人瞩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花落谁家。在今年的奖励大会上,这一最高荣誉颁给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建立,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他和团队白手起家,设计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在研制歼-8飞机时,为了搞清飞机出现强烈振动问题,顾诵芬不顾危险,三次乘坐战斗机紧随歼-8飞行,用望远镜观察情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还担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直至定型生产。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叮嘱,“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三年后,2017年5月,我国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顾诵芬正是大飞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另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86岁的王大中院士,我国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核安全问题,始终困扰全球。王大中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其中最受瞩目的技术优势就是“固有安全”。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就察看了这项工程的模型。

加上顾诵芬、王大中两位院士,从2000年度至2020年度,共有35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总书记对“战略科学家”的定义是: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戰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国之栋梁,为“战略科学家”立下了鲜明的标杆。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呼唤更多的青年科技英才挑大梁、当主角。(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1.4)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院士大会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图说大会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