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21-12-06金胜祥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木树木林业

金胜祥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安庆 246651)

0 引言

现阶段,环境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愈发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调节气候,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有关单位要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其中存在的森林病虫害本身所具有的危害性要予以深入认识,同时也要对病虫害的种类、产生原因、出现季节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掌握,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将其有效应用到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借此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森林病虫害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若是出现严寒、酷暑、干旱以及洪涝等多种极端气候,那么森林病虫害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有一些森林病虫害在恶劣的天气中,也会以极大的速度适应环境的变化,其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抵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它们也会进行进化繁殖,以此产生新型的病虫害,这也大大提高了病虫害工作的难度[1]。

1.2 人为因素

当前,社会的建设发展,使用地需求得以增加,而且一些企业单位与个人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对森林进行乱砍乱伐,导致树木的数量以及种类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林业的自然环境系统也遭受到较大的破坏以及污染,使森林中的鸟类数量骤减,以至于害虫也没了天敌,这就造成虫害泛滥的情况。另外,树木的南北迁移以及不合适的种植方式,也提高了树木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危害到林业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2]。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不良影响

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深入发掘以及有效保护,同时也能推动生态环境的建设进程。不过,各种类型树木的生长过程都会遇到多种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则会引发出病虫害,进而对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其成活率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打破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较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单位则需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并且要全面掌握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将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在防治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的使用次数,以免对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相关单位不要将害虫全部消灭干净,那样也会影响益虫的捕食,致使食物链出现失衡问题。由此可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减少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负面影响,还能够为林业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保障[3]。

2.2 提高林木本身的质量

若想林木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就需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而且很多树木对于生长环境中的土壤、水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在正常的环境中,出现病虫害,则会降低树木生长环境的适宜性,进而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树木是无法正常生长的,甚至还会降低树木成材的概率。而若是能够在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则能够减弱病虫害对生态的破坏程度,也能够保障生态系统良好的运行状态,使树木能够处于合适的生长环境之中,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树木成材的概率,借此增加林业资源,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对其生长土地的有效保护,还能够保持水土,促使整个林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4]。

2.3 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单位在落实病虫害防治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会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予以重视,并加大相应的监管力度,这样也便于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预防与解决,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而全面科学的监管,则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逐渐了解并掌握病虫害的出现规律,进而结合林业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促进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推动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进程[5]。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开展的有效措施

3.1 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单位若想在建设林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对产生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防治,则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手段这一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以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大都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这一方式,这种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式的操作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是会对森林资源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对化学药剂进行大量使用,就会对森林环境以及相关资源产生破坏。基于此,相关单位在防治病虫害时,应该使用更加先进环保的防治技术手段。当前,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性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逐渐产生,其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所谓的绿色环保防治技术则是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控的有机结合,使二者本身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减少对森林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另外,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相关单位也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这种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有效应用,进行病虫害的治理,而且生物农药本身的毒性相对较低,也不会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6]。

3.2 构建合理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

相关林业单位若想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效性,则需要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预警机制,以此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予以实时掌控,进而根据林业生态环境的具体变化情况,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基于此,相关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环境的重点区域设置监控装置,同时还要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将这些监控装置与相应的数据检测系统相连接,借助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林业环境的相关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存在异常问题,系统就能够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林业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另外,相关单位还应该设立巡查机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定期定点进行轮流巡查林业环境中的各个区域,通过对树木生长状态、外观情况等多方面的检查,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

3.3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该以预防为主,年幼的树木抗虫害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虫的侵蚀,尤其是在夏季,虫类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会造成病虫害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使用大量的农药,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还会打破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相关单位需要做到科学用药,在使用农药时,要对其占用比例予以合理控制,结合林木遭受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对药物予以适量使用。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避免土壤出现积水现象,保持土壤本身的通透性。在后期植株的生长阶段,要尽可能使用无公害技术,减少植株本身的细菌滋生与感染,并使用化学剂予以科学预防[7]。

3.4 做好林木检疫工作

相关林业部门在开展林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林木出现病虫害,就需要对病虫害的扩散情况予以科学控制,并加强检疫工作,这也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清除携带病菌的植株或者是种子,这样则能够从源头上避免病虫害的出现,还能实现对病虫害扩散的合理控制,保障林业的生态环境。在检疫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一旦发现相应的问题,就要向上级及时反馈,并且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止病菌附着在苗木或者种子上予以传播蔓延。另外,有关单位还要对林业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区域加强检疫,而且还要增强整个单位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更新防治理念,引入先进的防疫技术手段,做好源头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保障森林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确保林木的存活率,减少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基于此,相关林业部门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促使林业生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林木树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树木之最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