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2021-12-06卢建功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速生害虫造林

卢建功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薛家庄国营林场,山西朔州 036002)

在如今的林业生产当中,应当将对病虫害的防治作为一项关键性课题,积极做好研究、探讨与实践工作。首先是要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客观剖析,其次更要根据当前生态化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求,采取科学、现代的防治技术措施,以全面提升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1 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常见发生原因

早期,为了适应工业化的社会生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损毁与破坏。近些年随着社会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通过林业生产恢复林业资源、林业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1]。在短时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便得到明显的扩大,林业经济也有了增长。不过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病虫害始终伴随着林业生产,对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通过对既往林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发现,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常见发生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1 对人工造林的规划缺乏科学性

人工造林是我国现阶段林业生产、建设的主要举措,其能够相当快速地恢复我国森林面积,并针对性地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为此全国各地都大范围的开展了人工造林,成本资源投入巨大,在短时间内也确实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生产、建设成效[2]。但是由于在人工造林中,多选用的是速生树种,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因此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原因是因为速生树种虽然具有快速生长、快速成材的优势,但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在造林规划中,一般都采用的是单一的速生树种,造林规划的科学性进一步降低,这让森林植物群落结构过于的单一,局部生态系统及物种多样性脆弱,只有有病虫害发生,就可能大范围地传播,最终危害到整片人工造林。

1.2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任何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都会蔓延到其周围,产生连锁反应[3]。早期,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下,我国的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论是原生自然森林,还是人工造林,其周围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都有所恶化,如周围区域的植被环境、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等,遭到污染,这就构成林业病虫害的一个主要原因,会使林业病虫害发生率升高,而且难以彻底消除。

1.3 病虫害发生自我进化

所有的病虫害都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因为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病虫害本身就属于是一种自然调节方式,因此不可能被彻底的消除,始终存在客观的隐患。在林业生产中,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终有病虫害能够躲过,并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自我进化,这样一来国外的措施、方法便不再适用,又会发生新的病虫害。

1.4 采取的防治手段有效性不足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隐患虽然始终客观存在,但是也必须要随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进行应对,以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但如果在实践中所采取的防治手段有效性不足的话,则就不能起到影响的防治效果,依然会发生病虫害,甚至可能会加重病虫害。如不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一方面是会污染土壤、水资源,另一方面是可能会导致生物平衡遭到破坏,杀死害虫的天敌,反而导致害虫数量增长,引发虫害[4]。

2 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为了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如今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所采取的对策必须要做到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即要加强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绿色生态防治,不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附带性、遗留性的污染和破坏。

2.1 保证造林规划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为了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必须从造林规划阶段开始,就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造林规划的科学性[5]。从整体上来说,造林规划应当考虑到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不是不能种植速生树种,而是要控制好速生树种的种植数量,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产相配合,以恢复和扩大原生自然的天然林面积为主。因此,造林规划的树种选择,一定要具有多样性,除了速生树种之外,还要根据当地的林业生态情况,选择数种其他植物种类,形成一个立体、系统、有机的速生树木、林果、灌木、草本生态体系。丰富造林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的均衡性,增强其病虫害自发防御能力。

2.2 采取绿色、生态的防治技术手段

在早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过多地使用了化学药剂,这并没有取得理想和长远的作用效果,反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今,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必须要采取更加绿色和生态的防治技术手段,如首先是要逐步禁止氧化乐果、杀虫脒、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高效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微生物生防制剂、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的使用。通过慎用化学药剂,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引起二次污染,造成土壤、水资源破坏等;物理防治技术具有绿色、生态的特点和优势,值得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如可以采用“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来对害虫进行有效捕杀,这种诱捕器具有综合性的诱捕功能,它可以通过性诱惑、色诱惑、食物诱惑,来捕杀各类害虫,因此其效率较高。当然,根据具体的虫害发生情况,也可以直接采取针对性的性诱导剂、食物诱导剂和黏虫板等,来进行害虫的捕杀,避免对资源的无效浪费。还可以采用杀虫灯,这对于许多夏季害虫具有良好的捕杀效果,将杀虫灯悬挂在2.5m 高的显眼的位置,保证灯光能够尽可能传向各个方位,以对害虫起到有效的诱导、捕杀作用。最后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当然人工捕杀的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工作量较大,除非在必要的时候,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生物防治技术也可应用和推广,不过需要注意进行科学、严格的控制[6]。这种技术方式包括天敌防控、诱导防控和禽类防控,如可以引进周氏齿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

2.3 在病虫害防治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成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的工作压力,在如今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还应当积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如现代化的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摄像头等其他各种感知监测设备,其均可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发挥突出的作用价值。如帮助有效的监控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发出警报、提供依据等等。

2.4 准确分析病虫害历史数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是有规律和征兆的,只要能够把握这些规律和征兆,便能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提前做出应对,达到防患于未然,将病虫害扼杀在初期阶段,最大限度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实际工作中,应对历年来林区及其周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同时还要分别统计当时的详细气象数据、当时的物种情况等等。然后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技术分析,从而得出一些隐秘的关系和征兆现象,以此为指导我们便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治准备工作。在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具体的主要工作内容,一个是对历年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这要求一线的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履职做好观察、记录,另一个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后者要求我们能够设计出一套准确、科学的计算模型。当然,上面的这些工作技术在我国还并不算成熟,还需要加强探索。

3 结语

在林业生产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应客观、全面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的防治技术手段,来规避、减小病虫害所可能带来的威胁,确保林业生产品质,在推动林业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保护,取得最佳的林业生产双重效益。

猜你喜欢

速生害虫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如何判断“速生紫薇”树种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