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2021-12-06谭璟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种苗技术人员林业

谭璟

(太原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林业建设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不仅仅能够对我国国民经济法产生有利影响,还同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问题逐渐看重,对林业生产要求极高。因此,我们在培育森林时要知道,树木成活概率与林业的种苗技术具有密切关联,所以营林工作人员就需要提高对种植技术的重视,特别是种苗的管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种植经验,不断优化完善林业种苗的管理与技术,提高林业生产质量。

1 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型人才较为匮乏

从当前我国对种苗技术人员的管理情况来看,管理模式并不规范,较为重视技术人员的数量,对其素质未能给予更多的重视。实际上,假设技术人员的数量不充足,那么在林业发展及建设的工作中,会加重每一位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难度,但是如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专业技术作为支撑,那么就会对林业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危害林业未来的发展。客观角度来讲,林业种苗过程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及综合性,如果过度重视林业种苗的前期过程,那么就会忽略后期养护以及培养过程,进而降低种苗的质量。

1.2 资金投入不足

客观角度来讲,林业建设发展过程较为漫长,需要长时间的管理,再加上林苗的管理期长,而且在其生长发育时,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生产的投资风险,资金转动慢,导致种植收益周期长,从而使资金较为容易出现缺口。同时,林业重视资金来源渠道少,对种苗生长发育以及生长质量等,带来诸多影响,还会增加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1]。另外,如果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而且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资金浪费现象,那么就会降低资金利用率,阻碍林业的未来发展。

1.3 调研信息不足

从当前林业建设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林业部门并没有对林业重视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服务,从而导致林业种苗阶段,没有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林业信息,使每一个林业种植者都在封闭环境内总结经验,盲目探索,未能完全考虑林业建设的发展。如果在种苗前期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工作,调研信息不完善,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就会导致林业种苗生长需求得不到保障,影响林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未能对有关工作的技术和管理给予重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直接影响林业种苗质量。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林场都种植单一的种苗方式与管理技术,并没有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优化重视方式,不利于市场秩序的建立与发展[2]。

2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

2.1 优化管理机制

林业部门对内管理方面,由管理全面工作开展分析,仍有问题存在,对林业种苗的工作效率有极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林业资源部门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除了优化管理机制后,才能保障制度的落实,提高林业种苗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规范育苗培育体系,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能大大提高种苗在种植之后的成活率。同时针对相关部门的管理情况来看,建立内部责任机制体系,明确划分相关权责,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管理专业人员要落实制度方面的管理,解决在工作的各式问题,拟定完善管理方法。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充分保障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严格落实,保障林业种苗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尽量减少工作当中出现漏洞的概率,合理分配资源[3]。

2.2 强化素质人才

林业的种苗培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种苗成活率、种苗质量的优劣对林业发展有极为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好专业技术型人才,构建专业型的技术队伍。因此林业部门需要加大人才招聘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薪资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同时,根据内部管理与技术人员工作情况,完善内部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的开展,组织人员参加相应座谈会,为技术人员提供外出学习与交流电机会。并且,根据人员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体系,规范种苗培育工作的开展[4]。根据种植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体系,有效激活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提高林业种苗的工作质量。

2.3 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县科研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分享,不同地区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此项技术研究成果,进而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与时代发展脚步同步,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数据平台,有效促进领域信息和技术的有效合作,便于专业技术型人才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为购买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交流平台,便于种植者采纳科学合理的建议,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使林业生产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林业部门还需加强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种苗质量,保障种苗的成活率。在此过程中,还需及时关注国内外先进科研信息,根据种植地区实际特点,适当采纳应用其中先进种植技术[5]。

2.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近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开始重视起林业资源的有关建设工作。但却要看清现实,林业工作正在发展时期,必要有技术、资金作为后盾才能更好发展,这也是为林业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林业种苗技术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增加投入的资金,支持林业种苗技术科研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积极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另外,相关政府部门更应加大林业种苗技术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种苗工作中,留住人才,吸引人才[6]。同时打开资金筹集的平台,让更多社会的投资方投资林业用于发展,从而引进更加专业的设备与技术。

3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

3.1 树种的选择、管理

生产技术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对树种开展选择,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林业部门就需要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而且在后期管理当中,对树种质量严格控制。在选择一开始时期,需选择树种的适应性以及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种苗成活率与质量。在选择适当树种之后,注意在实际播种前,对树种进行消毒,同时进行无公害处理。在播种之前,实时关注种子的发芽状态,然后根据天气因素等外界条件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种植措施,如浇水、遮盖等,从而有效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在后期管理环节当中,需要综合考虑天气等因素,针对不同的环境情况变更保养方式[7]。例如在天气热的夏天,需要采取防暴晒措施,冬季天气,采取保温措施,为树种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3.2 幼苗的抚育

种下去的小树苗在不断成长、壮大,技术人员对于树苗的形态要做好及时的修改工作,及时修剪离地面近的枝丫,从而保障幼苗能够健康生长,有效增加幼苗的枝下高度,避免在干燥天气情况下,由于树枝过低而引发火灾。如果林分过密,那么就会降低森林的透光度与透风度,各树木间减分不均衡,产生林木竞争的现象,对于幼苗的生长不利。因此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要以有关原则为基础,适当舍去部分树苗,确保林区减分的供给能免充分,为木林的成长提升良好环境。日常对幼苗开展管理、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林区安全以及有关防护的工作,做好防火类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及时清除林间杂草,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

3.3 造林过程管理

树苗管理还需对林地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管理,为林苗的生长创建良好的林地环境,及时清除其中的杂草与垃圾,避免对林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培育种苗阶段,应注意及时清除林地杂草,定期进行翻土,保障林苗所需养分充足,根据林苗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保障树木能够健康的生长[8]。

4 结束语

在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林业种苗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林业发展意义重要,且林业种苗管理、生产,对于林业产生极大影响。从我国当前林业种苗现状来看,资金投入力度仍然不足,导致管理措施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事业的发展,为了推动林业事业的发展进步,就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资金不足问题,可以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等。针对生产技术问题,可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相关讲座与培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种苗技术,推动林业产业更加稳定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种苗技术人员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