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征的园林小品设计研究
——以惠州西湖风景区为例

2021-12-06华云飞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2期
关键词:惠州小品西湖

华云飞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引言

园林小品,又称景观小品,用于表达园林景观中较小型的供人欣赏和使用的构筑物[1]。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曾说过,“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2]。”由于各个区域的地质地貌、人文风俗、历史发展等不尽相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独特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的地域特征[3]。

(3)在将电缆支架与桥架进行接地处理时,首先需要对电缆的终端进行处理,并同时固定好电缆,然后选择能够弯曲半径的电缆设备进行施工。为保障电缆施工的安全性,在进行电缆施工时,需要树立相应的警示牌,以使得施工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开展。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地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光鲜亮丽却内容空洞、形式雷同[4]的景观小品出现,景观空间失去了个性和灵魂[5]。近些年,国内外逐步重视经过历史洗礼且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如何对地域文化进行继承、发扬与创新,成为城市设计者尤为关注的课题[6]。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虽然体量较小,在空间中是从属地位,但在营造景观与传承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园林空间不但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环境需求,还能准确地抓住城市的独特之处。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园林设计师深度发掘当地包含自然、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地方特色,从多个方面提取地域性景观的要素,并最终运用特色园林小品营造一种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景观空间[7]。这样设计出的空间有助于城市性格的养成、整体形象的塑造,才能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对当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惠州西湖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km2,其中水域面积3.13km2。惠州西湖风景区是以山水为特征、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湖山型风景名胜区,有五湖、六桥、八景等景点,因此惠州西湖又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

1.2 调查方法

为了较全面掌握惠州西湖风景区内园林小品特征,于2021年8—9月,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分别进行调查,并记录小品类型、数量、位置。

氮肥市场方面,原料无烟煤价格坚挺,对尿素成本起一定支撑作用;尿素市场供给偏少,需求清淡,市场维持弱稳态势,预计短期内价格总体持稳运行。磷肥市场方面,原料价格或上涨或高位盘整,对二铵成本起到强力支撑;内需出口双向拉动,需求面表现旺盛,市场供应偏紧,预计短期内二铵价格将稳中看涨。钾肥方面,氯化钾供应偏紧,中小型复合肥企业开工灵活,对原料尚存采购需求,预计短期内氯化钾价格将高位平稳运行。复合肥市场方面,原料价格维持高位,对复合肥成本仍有较强支撑;经销商铺货力度加强,但基层农需欠佳,预计短期内复合肥价格将延续稳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园林小品设计原则

惠州西湖风景区具有地域特征的园林小品主要分为艺术性景观小品和功能性景观小品2类,艺术性景观小品一般通过奇特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来表现其意境,如“造福”雕塑、“平湖秋月”雕塑、苏东坡书法石刻等;功能性小品主要是指满足公园游人所需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坐凳等。经调查发现,惠州西湖风景区园林小品设计遵从如下原则。

2.1.4 地域性原则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完善和管理制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在一些农村学校,上课通常采用包班制,一个教师要上好几门课程,繁重的工作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同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教育不够,留守儿童在假期葬送河流和水塘的案例屡见不鲜,他们的成长环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例4 a:This war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story of this generation.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域特色,从公众需求出发,园林小品在调查、构思、评议与决策阶段均有多方人员全程参与,这样使用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场所历史记忆,直接影响使用者行为,让游人在可观、可游、可玩、可赏的过程中受到地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文化是一种行为规范,社会成员以此作为准则进行社会行动,从而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精神财富。而体育文化则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内外对体育文化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许多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包括体育行为、制度、精神以及物质的特殊的文化形式。体育文化是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为保证体育运动有效开展而产生的一种规则。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能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对体育文化的定义尚未明确,但能够清楚知道体育文化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文化强国的构建,并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瓦克有机硅精密薄膜是纯度为100%的超薄有机硅膜。这种薄膜介电强度高达100 kV/mm以上。因其优异的电子与机械性能、稳定性和环境相容性,瓦克有机硅精密薄膜可作为电活性聚合物(EAP)用于智能可穿戴产品和海浪能发电。

2.1.3 功能性原则

园林小品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公众提供设施服务。因此,其设计应既方便舒适又能体现地域特色,除了要考虑使用者的习惯、频率等,还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类型、日照程度、降雨程度等,如石桌石凳大都设置在林荫下、路旁等,指示牌常设置在路口交叉处。

2.1.2 参与性原则

2.1.1 经济性原则

“西湖”一名最早来源于北宋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时所作的诗词,苏轼诗词的传播也使惠州西湖扬名,至今惠州西湖仍保留与苏轼有关的苏堤、西新桥、王朝云墓等遗迹。为了使游人产生情感共鸣,惠州西湖风景区多从苏东坡的历史典故、人物事件出发,结合惠州当地客家文化,力图唤起对场地发展历史的记忆。

2.1.5 创新性原则

色彩在空间氛围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游人最先被园林小品吸引的就是色彩,经调查发现,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小品的色彩主要有白、灰、褐、棕、红、青、黑。惠州地处岭南,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建筑体型轻盈、通透,西湖入口牌坊采用红色、灰色;青砖、石板等石材呈现不同的灰度;木雕、砖雕、灰塑等呈现褐色;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镶上彩绘玻璃,玲珑剔透。

2.2 园林小品形象构建方法

视觉形象是传递地域特征的媒介,传达出所在地域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8]。园林小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夺人眼球的色彩、富含艺术气息的形态等,向人们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让游人在游玩中更加深刻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惠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小品主要从色彩、材料、造型、意境等方面表现地域文化特征。

2.2.1 色彩

继承与创新是地域文化景观设计重点表现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继承让创新有了灵感之源,地域文化让设计作品有了灵魂和个性;创新让地域文化的传承更具活力,更适应现代使用者的需求。因此,要在继承地域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尊重地域特征并注入时代印记,以适应游人在功能需求、审美观念与精神内涵方面的需求。

园林小品在选材方面具有重要性、普遍性和多样性[9]。园林小品的材料能从色泽、质感、肌理等方面表现地域特征。惠州西湖风景区园林小品运用石、竹、木、砖、瓷、陶等材料。惠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在广东省领先,竹、木材丰富,且砖、石、陶、土也是惠州人常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如,园区内指示牌底部用花岗岩作基础,上面设置棕色木块。百花洲景墙选用颜色深浅不一的青砖,景墙中央选用花岗岩棱形铺设,涂刷金色字体“百花洲”,旁边的景墙中间镶嵌石雕,古色古香。

2.2.2 材料

针对同一矢量图形的文件,CDR格式文档要远远小于AI格式文档;地图中若含有栅格图像,CDR格式的文档也比含相同要素的AI格式的文档小。

园林小品要传承与发扬地域特色,尊重地域的自然生态、气候条件、场所精神、文化脉络、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城市肌理等,优先选择当地材料及工艺,不仅节约、低耗,还契合当地的审美与心理需求,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归属。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具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社会监理单位很少,有不少监理单位依附于以水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勘察设计院等为母体的企事业单位中,缺乏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此外,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项目法人对工程的建设管理与委托的工程建设监理共存,业主往往高度关注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给监理施加过多压力,而由于监理处于业主委托的从属位置,在处理工程质量和进度矛盾关系方面,以及在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上造成较大的处理障碍,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监理单位在监理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2.3 形态

园林小品形态反映出这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体现出城市公园的主题,反映着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当地不可复制、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园林小品在设计之前,需对地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典故等进行重点抽出,提炼出当地地域文化的元素,并将其相互融合,再从形态上进行重新创作、强化、夸张、修饰等,从而创造出既富有现代化又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小品。惠州西湖风景区内的园林小品造型灵感大都来自惠州地域的典型形象。如,丰渚园的镜水云岭假山群就是采用英石人工堆砌溶岩地貌,共6000多t,在广东省内名列第1,主峰是骆驼形状的骆驼峰,靠近湖边的是寿龟形状假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假山上雕刻十二孝故事,宣扬惠州孝道文化。西湖东大门,也称平湖门,是一座仿古牌坊,2001年建成,正面“惠州西湖”4个字是廖承志的墨宝,背面“山水秀邃”是集苏东坡的字。“东坡惠州品荔”群雕灵感来源于苏东坡所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刻画出东坡喜欢荔枝、和蔼亲民的形象。

2.2.4 意境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10]。设计师能借物体外在形象来表达心境,也可采用隐喻促使意境的实现[11],通过地域文化的语言符号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惠州西湖风景区内园林小品充分运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风范、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典型事件。如,苏东坡人物形象扎根在惠州当地人的灵魂深处,在园林小品设计中可将历史人物形象作为意境载体,以表达独特的地域特色;东坡园的廊前亭畔处,设置东坡诗词石刻以供游人吟诵赏析,“东坡劝农图”、“东坡惠州品荔”、“造福”等多座群雕,表达苏东坡对惠州文化的影响。

2.3 园林小品地域特征融入手法

2.3.1 传统文化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比如中班幼儿进行有趣的石头画时,无论是农村幼儿园还是城市幼儿园,花园里的石头都随处可见,特别是靠近海边或者河边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石头。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展开这节活动课时,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来到花园,去寻找各式各样的石头。幼儿异常兴奋,纷纷展开寻找,有的找到椭圆形的鹅卵石,有的找到三角形砾石等,接着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手里的石头展开创作。为了确保创作的成功,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一些石头材料,有的幼儿根据石头的形状,粘贴组合成画;有的幼儿为石头涂色,用画笔画上花、小草、笑脸或者随手涂鸦的图案。总之,石头在幼儿手里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艺术品,幼儿体验到用石头作画的乐趣。

在进行园林小品设计前,需对繁琐复杂的地域文化进行简化、概括,抓住其内涵及神韵,凝练地域文化的美感和特征,也可对地域文化中的某些固有形态进行有意、无意的创新,还可分解重构传统地域文化,有意向地对文化元素进行分离、重组、创新,以获取新的意念,以达到园林小品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使设计集现代感和传统地域文化气息于一体。惠州西湖风景区重点展示惠州的孝道、收藏文化(奇石、盆景、根雕等)、东坡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其园林小品采用传统式设计风格,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小品的色彩、材料、形态和意境贴合园区设计理念,如惠州西湖风景区内,雕像众多,东坡居士像、王朝云像、东坡惠州品荔、东坡劝农图、平湖秋月等民俗文化雕塑大都选用现代工艺材质制成古铜色,向游人传达惠州民俗文化特色。

2.3.2 强化园林小品的地域特色

惠州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依托,蕴含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为了宣传东坡文化对惠州的深厚影响,将东坡文化通过文字、雕塑、纪念园等进行多方位展现,不但展示苏东坡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是表现苏东坡对惠州当地建筑、民俗风情的影响。如,“苏堤玩月”景点位于平湖和丰湖之间,堤前白色花岗岩上刻着“苏堤玩月”金色字体,“苏堤”是后人为纪念苏轼取的名字,现为苏轼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堤中间筑有西新桥,为惠州西湖风景区古六桥之一,是苏轼带头捐资修建的。

2.3.3 传递园林小品的趣味性

在展现园林小品的历史沉淀感之余,还应具备趣味性,将流传至今、最有象征性、代表性、趣味性的故事通过艺术性的方法展现出来,能够勾起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惠州西湖风景区东坡劝农图、东坡惠州品荔等群体雕像,以惠州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等为背景,呈现惠州本地人的生活场景,惟妙惟肖,趣味十足。

3 结语

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小品不仅是人们观赏游览的对象,也是当地文化、精神的载体。惠州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反映了惠州的社会文化生活、人口风俗、地理环境等特点,为惠州城市形象的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小品设计在提升景观空间的同时,融合地域文化,分析地域色呈现与流行色融合、地域形象传承与流行美学创新、传统材料营建与新兴材料技艺、传统意境传递与时代精神构建的关系,提升空间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不但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使惠州西湖风景区极具地方特色,有很高的观赏游玩价值,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小品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猜你喜欢

惠州小品西湖
奔跑惠州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惠州一绝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当西湖遇上雪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