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助力农村文化振兴策略研究

2021-12-06于光莲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农村

于光莲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1)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1]。而要实现农村振兴,根本就是着力于帮助农民意志和智慧的提升,从而引导农民克服“等待和依靠”的观念,消除其精神贫困,建立农村文化自信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其匹配城乡的统筹发展,适应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发展,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拓展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乡村文化的自我改良,并实现自身发展。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血脉和灵魂,服务于基层人民,通过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基层精神文化领域的质量和人民素质。文化包括各种公众教育、科普、娱乐、体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其构成了基层文明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软力量”。促进文化发展和改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起点,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但是,由于地区环境、经济发展等多种原因,一些地方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1.2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生活在传统文化中的人民的故乡,是村民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对错标准等,是村民精神上的依托,以微妙的方式影响村民社会认知模式和处事方式。乡村文化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随着城镇化改革的推进,乡村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学者认为,农村文化生存困境的出路在于重新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文化。

1.3 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农村振兴的强基、铸魂工程,包括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滋润乡情等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其根本原因,在保护挖掘农耕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农村优秀文化的同时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丰富农民的精神家园,形成完善的绿色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振兴主要有2方面任务:提升村民素质使其获得劳动知识、技能,从而具有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价值观改造,就是把落后的价值文化形态改造成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从而实现农村地区人民精神层面的净化和升华。文化振兴是一种长效性与持续性的工作,关键是改造农村贫困文化、改变农村价值观念实现乡村自我发展,包括文化对口帮扶、文化设施建设、服务方式与内容等3个方面。地区的差异性要求文化振兴要从思想观念入手,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及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建设发展,进而实现农村不返贫的脱贫致富。

1.4 数字鸿沟理论

美国托夫勒(Toffler)在1990年提出了“数字鸿沟”一词,也称为知识鸿沟,指的是信息丰富程度与信息贫困程度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为3.0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城市网民仍是农村地区同类数据的2倍多[3]。这表明我国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2 高校图书馆在农村文化振兴中的角色分析

21世纪末进入信息智能化时代,我国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转向了信息扶贫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对在信息智能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助力农村文化信息发展的路径选择、驱动因素等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对于高校图书馆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还不太清晰,导致高校图书馆对助力乡村文化工作没有进行深入开展,敷衍了事,没有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各级政府组织是主导;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应该处于辅助地位。

2.1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部门主导的公共部门为人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系,是一种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是对人民大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保障系统[4]。包括先进的文化理论研究服务系统、文化传播服务系统、文化传承服务系统、文化知识转移服务系统、文化娱乐服务系统等。高校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载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扩展及延伸。

高校图书馆及高校在文化建设、管理和推广方面拥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可以完成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工作。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的重点是移动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基础建设。包括基础硬件设施、服务内容资源、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管理和图书馆工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调查分析当地的文献信息需求、人员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基础上,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基础文化建设服务模式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业务。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其在参与乡村文化发展工作中可以提供培训文化人才的服务角色。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学科服务经验和依托高校的管理教育资源,可以为农家书屋等管理人员进行文献资源流通与管理等业务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还可以参加由文化部门组织的本地文化人才的培养,如非遗传承者、本地文化人才培养等。高校图书馆本着“授人以渔”的理念,助力乡村文化发展从“输血”转变为“造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拥有日益完善的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和一支优秀的咨询服务人才队伍,以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在政府开展的各项振兴乡村文化项目中提供市场调研、专家报告及文献信息资源等咨询服务中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地方高校及其图书馆是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最佳合作者。近年来,高校及其图书馆积极开展当地文化的挖掘工作,对保护与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基本智能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3大支柱之一,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当地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承担起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的责任,同时为乡村打造出有意义的特色文化资源品牌。这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信息发展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技术、人员、资金等多种形式的共享与共建,共同共享建设成果的方式参与当地文化资源项目,来助推独特乡村文化的振兴。

2.2 高校图书馆为政府公共文化的服务购买提供合适的产品

2013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要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5]。当前,购置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承办构成了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委托,评估和履行”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为政府提供乡村农业文化文献信息供给、特色资源建设、农民技能培训、农村旅游资源挖掘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内容,在参加政府乡村文化服务项目的购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委托中探索建立一种合理且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

3 高校图书馆为农村文化振兴助力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具有极其丰富的馆藏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其文化知识服务工作主要提供给在校师生,忽略了乡村地区的农民,没有承担起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重要职责。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创新。

3.1 整合馆藏学科文献,丰富乡村振兴战略文献

目前,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馆藏资源中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文献并不太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等所拥有的丰富的农业知识资源,面向农民进行知识服务的作用不是很理想。而且单一的知识服务单位或机构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加上不同单位农业知识资源所用标准不同,不易统一整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资源的整合工作,在搜集和整合各类有关农业农村知识资源时采用统一标准对与农业有关的知识资源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尽量建立涉农资源的共享机制,以便农民在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的知识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密切关注农产品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及时动态,为该地区农民实现农村振兴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实现乡村振兴。

3.2 增强馆员服务农民的意识,培养馆员服务乡村的能力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校内师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面向农民的服务意识就更加淡薄;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和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相关功能在面向乡村村民时设置了障碍,加上大部分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限制,无法完成数字信息资源的各种操作。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高素质的知识服务人才为农民提供知识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为农民提供有效知识服务的根本保障。高校图书馆需要收集和整合知识资源,为农民提供知识服务,其中除了农业和农村知识外,还将涉及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等其它领域知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服务人员要了解农业和农村知识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且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类型的蓬勃发展,将对知识服务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馆员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训,增强服务农民的意识和能力,以助力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

3.3 做好阅读推广工作

脱贫不返贫真正走上致富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还是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乡村的阅读推广工作,拓宽农民的知识视野,改善农村文化进程,促进农村振兴。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农村的文化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农民的知识需求,充分发掘具有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的文献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阅读推广的内容,在农村小学、农家书屋等地区设立公共阅读推广的服务阵地,以农民喜欢听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农民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当地文化的表达方式。

3.4 做好农村网络文化发展工作

近年来,随着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带动边远贫困地区非网民加速转化,农村网络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服务体系也在加强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拥有成熟的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技术和经验,拥有网络平台构建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的建设,参与到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平台的构建当中,来实现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6]。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或专业手机APP等平台推进乡村优秀文化、特色艺术作品等资源的数字化,同时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将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统村庄的文物资源数字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农村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发展好农村网络文化,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传统农村文化。

3.5 高校图书馆助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7]。乡村旅游不仅是缓解贫困和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巩固和扩大减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联系的有效手段。图书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是一项文化公益事业,而且是旅游经营性的事业。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专业的地方史志、地方神话传说和旅游方面的书籍,一般高校图书馆都建有保护当地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图书馆或资料室,这些为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高校图书馆在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文化的同时,要做好乡村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帮助乡村培育优质、有意义、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依据不同乡村的文化个性帮助其设计出合适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指南,让游客在玩山游水时记得住乡村的美景与乡俗,有效地促进农村文化经济的振兴,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的开展实施,乡村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获取文化知识的意愿不断增强,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的根本所在。随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农村的逐步覆盖,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也更为丰富,高校图书馆根据农民文化知识需求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文化软实力,消除知识鸿沟,为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的乡村文化体系提供价值支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