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1-12-06王建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黑粉病青枯病病虫害

王建华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临洮730599)

在玉米种植过程,要想提高种植水平和玉米产量,要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生态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根据种植经验可以发现,田间管理和病虫害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寻找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为玉米种植提供保障。

1 种植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非常关键。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入手,培育出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优良品种,从而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要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玉米品种:第一,在一些土壤贫瘠、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种植玉米,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质的玉米品种,使种植工作更有把控性。第二,要增加种植效益,必须降低玉米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第三,要指导农户学会辨别玉米种子的优劣,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避免一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2 种植地块选择

玉米是一种对种植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农作物,对种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应选择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首先,选择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条件便捷的地区种植,这样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就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其次,要做好轮作换茬相关措施。为了达到预防土壤退化的目的,农户可以实行轮作种植,进一步降低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最后,做好深耕工作,提高土壤的活性。同时,做好对土壤中的病虫害和细菌的消除,使土壤具有适宜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为了使土壤疏松,可以在秋末收割后对土地进行深翻,使土壤的透气性加强。

3 做好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做好晒种处理。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将种子平铺在地面上,并且要勤翻,避免玉米种子被晒伤,降低出芽率。其次,进行浸种,提高种子的抗逆性。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包衣剂,提高种子的出芽率。目前比较常用的种子处理包衣机是可分散粉剂,具有防治作物苗期病虫害、提高幼苗成活率等作用。使用包衣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还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投入[1]。

4 适时播种

当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播种深度至关重要,一般5~10 cm为宜。土壤墒情起重要影响作用,应根据墒情适当浅播或者深播。播种时株距均匀,覆土严密。另外,为了和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错开,实现抵御病虫害的目标,应合理地安排玉米种植日期。种植玉米时应根据玉米品种、气温、墒情,在适合的日期进行播种,提高出芽率。

5 提高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分为苗期、穗期以及开花结粒期3个阶段。出苗后观察出苗情况,及时补苗。一般通过补种或移苗,在3叶期前完成补苗,补苗后施水肥1次。其次,为了淘汰较为弱小的幼苗,并且避免争抢水肥和光照,需要及时去苗、定苗,应在3~4叶期间进行去苗,并且选择健康、植株粗壮的幼苗进行定苗。适时中耕除草。除草能杜绝杂草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使土壤有更好的通透性,而且能够提升土壤的温度,确保玉米的健康成长。最后,要合理追肥。为了确保玉米生长中养分供给充足,要实时根据玉米生长情况进行追肥,追肥应在拔节期、孕穗期进行,施肥量要根据玉米苗长势确定,避免出现“烧苗”等问题[2]。

6 合理灌溉

玉米是较抗旱的农作物,在降水量250 mm左右的地区可以种植,年降水量在600 mm左右的地区最适合生长。苗期需水较少,拔节期需水较多。孕穗期如果缺水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乳熟期缺水将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因此,要密切关注土壤湿度,适时灌溉或排水。

7 重视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种植效果。防治不到位或方法不当,会导致害虫大肆蔓延,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绝收。玉米病虫害以青枯病、黑粉病、玉米蚜虫、玉米螟4种类型最为常见。种植玉米时,应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治理玉米病虫害,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7.1 青枯病

青枯病最简单、经济的防治办法是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降低土壤湿度,保持行间通风透光、合理密植、轮作等,都能减轻病害。如果感染了青枯病,及时消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7.2 黑粉病

黑粉病在玉米成熟期最易发生。发病时被害部位会出现很多头发丝状的黑色物质。最根本的防治措施就是选用抗病品种,通常选取早熟品种。在播种前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感染源,在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深耕、灭茬,尽量选择有机肥进行施肥。并且每隔2~3年进行轮作,降低黑粉病的发病概率。以上措施都可以有效防治黑粉病的发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7.3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的防治使用乐果(40%)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啶虫咪(3%)或吡虫啉(10%)加水50 k g喷雾防治。为了有效防治蚜虫的发生,可在播种前直接喷洒药剂到土壤。

7.4 玉米螟

可以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双管齐下进行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黑卵蜂、瓢虫等。利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在不伤害玉米植株的同时达到杀虫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系统,减轻对土壤的破坏,从而使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强。另外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灌心防治(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1.5%的辛硫磷颗粒剂,22.5 k g/hm2配比[3])。防治中必须考虑药剂的用量和配比,切忌药剂过量而伤害植株或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药量和用药次数。

8 适时收获

玉米要适时收获,主要观察茎叶、果穗苞叶、玉米籽粒等方面来综合判断,大田中9成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苞叶枯白、籽粒变硬、色泽成熟,就可以进行收割。收获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玉米产量和颗粒的品质。收获时间过早,玉米淀粉、蛋白质的合成尚未完全,玉米产量、质量降低。收获过晚,玉米叶子枯干,丧失光合作用,发生果穗营养向叶子倒流的情况,同样会减产和降低品质。

9 结语

玉米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作为粮食或饲用,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玉米虽然有很强的生长适应能力强,但易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通过科学选种、育种,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有效防治病虫害,在保证种植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增产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黑粉病青枯病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浅析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论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