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教育及其实现路径

2021-12-05金世红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才总书记时代

金世红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或讲话中论述了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等重要观点,集中阐述了奋斗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及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 “奋斗观” 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针对当代大学生奋斗观养成面临的现实障碍,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效应,引导学生知奋斗、爱奋斗、能奋斗、真奋斗,积极养成正确的奋斗观以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1]针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当代青年群体进行奋斗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 “奋斗” ,集中阐述了奋斗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及时代价值,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奋斗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 “奋斗观”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促使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实践 ,充分认识和把握奋斗的真正要义,有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奋斗观教育具有紧扣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等特征,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明晰人生 “为何要奋斗 ,为何而奋斗,如何奋斗,实现何样的奋斗” 等一系列人生实践的根本问题及其本质,自觉将个人的奋斗融于 “富强、明主、文明、和谐” 的国家使命,融于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的社会担当,融于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基本遵循。

(三)引领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正确的奋斗观会促使大学生将奋斗理想转化为奋斗的成功实践。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奋斗观,做到知奋斗、爱奋斗、能奋斗、真奋斗,是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具体体现。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的 “奋斗观” 思想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指向,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着眼于大学生奋斗与成才,可以从奋斗时代观、奋斗成才观、奋斗实践观等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奋斗时代观

新时代为奋斗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撑。奋斗,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新时代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伟大奋斗精神承接传统美德,又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4]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5],对新时代奋斗者致以崇高的礼赞,深刻指明了奋斗的价值。并且,这一论断启示我们, “奋斗时代观” 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新时代为奋斗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新时代需新的奋斗姿态;三是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大学生只有认清时势,紧扣时代脉搏,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二)奋斗成才观

个人的奋斗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进步的深刻逻辑关系,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潮中。

(三)奋斗实践观

实践是大学生奋斗与成才的联结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谆谆教导: “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6]奋斗的本质要求就是实干、苦干、巧干。俗话说得好,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一个 “干” 字,是一个人奋斗成功的关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奋斗的实践检验,发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做实干苦干的奋斗者。

(四)奋斗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奋斗的根本价值遵循。实践证明,惟有那些具有崇高价值的实践活动,最能激起人们为之奋斗的激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5]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奋斗的价值取向,避免将 “奋斗” 变成金钱、名利、地位、权利、虚荣等的 “替身” 。

(五)奋斗劳动观

劳动是奋斗永远不变的 “底色” 。伴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但无论何时,人类不懈奋斗的梦想最终要依靠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充分认识劳动与奋斗的内在关联,大力弘扬勤劳实干精神。

(六)奋斗幸福观

幸福是奋斗积淀而成的 “结晶” 。追求幸福是大学生奋斗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5],可谓语重心长,一语道破幸福与奋斗的深刻关联,正所谓 “不奋斗无幸福” 。大学生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刷出真正的 “青春存在感”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广大青年: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6]在现实生活中,唯有奋斗能产生恒久而幸福的存在感。而诸如网络空间里 “点赞” 、 “签到” “刷脸” “夸夸” “怒怼” 等刷存在感的方式,终究是 “心理安慰” 。

(七)奋斗苦乐观

苦与乐是奋斗的 “两极” 。苦是手段,是奋斗的本质属性,人生选择奋斗就是选择吃苦;乐是目的,是奋斗的根本意义,人生不懈奋斗即是为了快乐幸福。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5]可见,能吃苦者方能奋斗,因为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6]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苦与乐之于奋斗的真正含义,养成正确的苦乐观。

(八)奋斗发展观

奋斗是具体的、动态的、发展的。奋斗发展观主要指向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奋斗的长期性、可持续性;二是空间维度,即奋斗的个体性、社会性。首先,奋斗终究是为实现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 “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5]其次,奋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所谓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是个人志向与国家航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奋斗问题。

(九)奋斗道德观

奋斗过程就是闪耀道德光芒的征程。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提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8]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未直接提及 “奋斗” 二字,但 “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正是世间最伟大的奋斗事业,真正的奋斗势必闪耀出高尚的道德光芒。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1]所以,真正的奋斗离不开道德力的支撑。

(十)奋斗本领观

人的素质和能力是进行奋斗的前提条件。怎样提升自身的本领素质来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奋斗,是一个值得大学生深思的核心问题。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1]显然,奋斗不可 “坐而论道” ,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养成面临的现实障碍

当代大学生的奋斗观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但从个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过渡转型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奋斗观,在奋斗观问题上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

(一)奋斗认知障碍

“知” 奋斗是奋斗的首要前提。现在的大学生大多认可奋斗的价值。然而,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的多样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有的学生对 “为何而奋斗,如何奋斗,实现何样的奋斗” 缺乏正确的认知,容易产生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的奋斗观,容易导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弱化、国家使命感不强,甚至滋生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的奋斗观。

(二)奋斗情感障碍

“情” 奋斗是奋斗的内在动力。奋斗是一种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9]奋斗情感主要包括奋斗价值感和奋斗道德感两个方面。可现实是,有的大学生比较缺乏依靠自我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而获取成功的自信,容易忽视久久为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要性;不能深刻认识到奋斗与奉献的内在关联性,容易把追求物质利益作为实现人生 “理奋斗” 的唯一目标。

(三)奋斗意志障碍

“苦” 奋斗是奋斗的重要保证。当前, “00后” 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出生和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空前丰富的时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百般呵护与宠爱,多数没有经受任何苦难生活的磨炼。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唯有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难以体会到奋斗的艰辛、创业的艰难、生活的苦涩,等等。加之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思想还未成熟且易变,易受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有害思想的影响,容易缺失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奋斗行为障碍

“真” 奋斗是奋斗的关键所在。何谓 “真奋斗” ?必须有真实的奋斗行为。 “行” 是奋斗认知、奋斗情感、奋斗意志的外在表现,是检验奋斗成效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提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6真正的奋斗贵在知行合一,而不是盲目从众、自欺欺人、知行分离的 “自嗨式” 奋斗。

(五)奋斗环境障碍

大学生奋斗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10]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对 “奋斗” 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知,甚至出现大学生的奋斗观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四、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8年0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7]

(一)家庭教育:奋斗观教育的 “好摇篮”

家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能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而又富有亲和力,这是一大优势,对大学生奋斗观的养成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11]事实上,大学生奋斗观教育非大学三四年毕其 “功于一役” 所能完成,需要家庭奠基。家庭教育尤其要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翻开历史的长卷,无数仁人志士人生奋斗的华章,皆因从小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做支撑。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奋斗前行的 “强心剂” ,是勇于承担时代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的追求。此外,家庭教育还应该弘扬 “苦” 文化精神,重视对孩子的吃苦教育,培养艰苦奋斗意识。

(二)学校教育:奋斗观教育的 “主阵地”

大学是奋斗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发挥好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奋斗观教育中的 “主阵地” 作用,首先,要发挥高校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的作用,因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其次,要激发高校 “课程思政” 的协同育人效应,因为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3],思政课以外的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同样具有育人功能,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天眼之父” ——南仁东……,都是一系列奋斗观教育 “鲜活教材” 。其三,要调动校园文化活动 “化人育人” 的作用,因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3],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奋斗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社会教育:奋斗观教育的 “大熔炉”

所谓社会教育,是指 “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所有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及一切在社会活动中对人的身心产生实际教育结果的影响”[14]。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学校,社会教育具有生活化、情感化、多样化等特点。大学生奋斗观教育,要加强 “奋斗基因” 的弘扬和传递,形成全国上下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 的良好社会风气;要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大学生将来从事的具体行业中 “生根发芽” ,以奋斗成就使命,用实干托起梦想。

(四)网络教育:奋斗观教育的 “新空间”

网络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态。网络作为与社会 “实体空间” 相对应的 “虚拟空间” ,有着时间自由、移动时间、情境体验、生动形象等特点。2019年0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强调, “必须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5]。大学生奋斗观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把握好互联网这个 “最大变量” ,充分利用网络影视、游戏、音乐、直播、漫画、综艺等,推进中华民族 “奋斗文化” 的广泛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奋斗观教育和熏陶。

奋斗映现生命价值的重塑与升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奋斗不能任其自然,需要正确奋斗观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1]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遵循,是对大学生生命价值的观照。

猜你喜欢

成才总书记时代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到让孩子成才,必须先教孩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