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通打造国际化高端纺织产业路径

2021-12-05陈志华王江波

纺织报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南通高端

陈志华,王江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南通纺织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的基地与纺织技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科技水平较高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纺织产业体系,在南通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最高达到70%,现在份额逐步减少,但仍然是南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收集与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调研,以背景调查—SWOT分析—路径选择—价值判断为基本逻辑,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深入分析南通市高端纺织行业现状,探讨南通打造国际化高端纺织产业新高地的特色路径,为打造国际化高端纺织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南通纺织产业现状

2020年,全市共有规上纺织企业1 066家,18家企业跻身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从业人员67.2万人,各类企业和工商户8.5万户,产品畅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家纺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2020年,实现线上线下交易2 301.00亿元,占据全国家纺市场半壁江山。南通的纺织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纺织品出口额位居江苏省第一。南通高端纺织包括家纺、棉纺织、服装、化纤、丝绸和印染六大板块以及产业用纺织品。根据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2020—2021年南通纺织发展报告数据,2020年,全市纺织行业呈低开运行态势,全市规上企业1 278家,营业收入1 298.96亿元,利润总额 83.00亿元;主要纺织产品产量大多较前一年同期下降,市场经营情况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有所提升。

2 南通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高端人才缺口严重

要发展高端纺织,高端人才至关重要。高端市场意味着大品牌、高科技、新创意、巧设计,而南通在这4个方面的人才匮乏。以企业最缺的服装设计师为例,目前,南通有约500家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缺口高达2 000人,一些企业由于招不到设计师,不得不从事低端的产品生产[1]。

2.2 产业结构同质化突出

目前,国际上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创新性要求较高,纺织产品的价值更多体现为功能创新、审美个性化和品牌效应。但是目前,纺织产业还处在“数量型”的粗放发展模式阶段,产品雷同与同质化现象突出,普遍存在“名、特、优、新”产品少、缺少自主品牌、资源消耗较大和劳动力廉价的问题,“以廉取胜、以量取胜”仍是纺织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2]。南通的纺织产业主要集中于成品的生产过程,基本是以区域性生产者的地位嵌入全球价值链,处于“微笑曲线”的“下颌”部位,也就是处于该价值链中的最低层。

2.3 企业智能化水平低

大生集团、联发集团、罗莱生活等少数龙头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部分骨干企业及中小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普遍不高。从国际国内纺织行业细分领域来看,棉纺织和化纤行业体量大、单件利润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家纺行业大部分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尚缺乏成熟的自动化系统串联全流程。

2.4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纺织品设计缺乏原创性,企业缺乏专业的纺织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引进不足,导致创新科研能力落后;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中心,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缺乏品牌文化。产品开发依靠相互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市场上同类产品只能打价格战,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企业一味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逐步下降。目前,南通市拥有纺织类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各一家,与南京、苏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5 协同体制层次偏低

各地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形成合力,地区间科技创新合作层次较低,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成果亮点不突出,人才跨区域流动体制机制不健全;纺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多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保持技术持续研发、升级的高层次合作还比较少。一些企业到大学、科研院所寻求合作,重点关注“短平快”项目,对于一些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认为投入多、见效慢,所以不够重视。

3 南通打造国际化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机遇

南通产业基础雄厚,初步构建了“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已经与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开展产业链分工协作。“十四五”期间,南通新机场和北沿江高铁建设使南通既能向东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又能向西串联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赋予南通沿江新的枢纽功能。通州湾集装箱新出海口建设,将为沿江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南通向西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合作,向东面向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承南启北,积极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地位显要[3]。2021市两会提出,加快高端纺织材料研发、设计、制造、后整理等全链条提档升级,推进“智能制造+优势产业集群”工程,推进家纺商贸城核心区综合开发。

4 南通打造国际化高端纺织产业路径

南通高端纺织包括家纺、棉纺织、服装、化纤、丝绸和印染六大板块,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需要发达的生产制造业体系、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更要形成包括核心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有效促进产业协同创新。通过文献查阅、国内外相关成果、国内外产业集群分析、专家访谈等途径,提出7条发展路径。

4.1 以“智能驱动+绿色环保”为手段,赋能制造新生态

加快高端装备的推广应用,突破智能化生产线。根据南通的产业基础,以实现人工替代、提升行业精准制造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选择棉纺织、家纺和化纤领域,加快建设智能化生产示范工程,开发推广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在联发、大生等棉纺织企业中,加强自动落纱粗纱机长车、细纱机长车、粗细联和细络联自动输送系统、自动打包和仓储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关键装备的应用,满足生产过程中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和实时在线监测等智能制造功能需求。在华艺、泰慕士等服装公司和罗莱、金太阳、紫罗兰等家纺企业中,综合集成服装、家纺的设计以及制造和配送系统,建立包含测体、设计、试衣、裁剪、粘合、缝制、整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

4.2 以“龙头引领+周边配套”为形式,形成产业新结构

通过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周边配套发展,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领军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尖”的产业集群。按照“市区研发+区县生产”形成产业新模式,以研发推动生产、以生产促进研发模式,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研发在市区、生产环节在县区的“微笑曲线”模式。以家纺行业为例,罗莱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最早涉足家用纺织品行业的家纺企业;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顶级的家纺面料供应商之一。金太阳家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家纺行业中规模最大、实力雄厚、水平一流的家纺设计研发机构之一,通过“金太阳+罗莱”引领,形成了“面料+设计”产业链,通过并购、整合上游纤维织造企业和下游设计销售,横向并购其他小规模家纺企业,打造了超大规模的“金太阳+罗莱”全产业链家纺集群,形成了国际知名的家纺品牌。

4.3 以“时尚创意+展会叠加”为方向,打造未来家纺时尚城

南通家纺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创意设计,规模已具,但时尚引领能力明显不足;借鉴“柯桥-米兰”经验[4],打造南通和法兰克福的“家纺双城记”,法兰克福开设“南通家纺馆”,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开设“法兰克福馆”,南通高端家纺面料在法兰克福馆展示,南通家纺馆展示从法兰克福进口的高端面料,国内设计师实现在南通找“国际灵感”。在法兰克福家纺展和上海面料展等国际知名展上,南通家纺产业以集体形式开办联合展区。

围绕园区打造高端平台配套区,支持各类时尚平台、高端创意研发机构以及各类设计师工作室、时尚创意设计类人才等落户南通[5];运用5G、VR、AR技术搭建高端纺织“云展会”;借助中国南通国际高端纺织产业博览会平台的搭建和升级,举办高层次国际会议和“南通家纺品牌日活动”,加强品牌培育,大力宣传推介南通家纺自主品牌。

4.4 以“科技创新+产权保护”为原动力,提升行业新高度

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纺织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纺织行业原创技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由各领域内的龙头骨干企业作为团队发起单位,打造创新团队。加强纺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的标准工作小组,积极申报家纺、棉纺等南通优势产业国家、国际标准,带动其他纺织领域的标准申报,进一步提升南通在优势产业领域的话语权。

4.5 以“一人一策+政策协调”为催化剂,打造纺织国际人才活力城

根据南通资源基础和产业分布差异,制定符合实际的特色化引才政策,如探索建立特殊人才“一人一策”引进机制,通过与他们的政策对接和互相弥补,进一步做好南通的引才工作。与全国各重点纺织服装专业院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院校,建立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紧密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纺织服装专业毕业生到南通就业和定居。

4.6 以“信息化+大数据”为平台,挖掘高端纺织新动能

制造业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强则南通强,制造业兴则南通兴”,这已经成为全市一致共识。抓住“信息化+大数据”机遇,加快建设家纺产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和家纺产业供应链平台,打造一批家纺智能化标杆示范工厂,建立全国领先的产品供货选品中心和直播基地,助力家纺传统产业跑赢数字化新赛程。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基于5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以纺织成套装备研发为重点,加快发展纺织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进装备、软件、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以纺织装备数字化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实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重点工程。

4.7 为“行业品牌+集群品牌”定位,打造城市新名片

棉纺的龙头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有一定的领先性,家纺行业在床品领域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以蓝丝羽、文凤化纤、联发纺织等全国知名品牌为引领,坚持培育龙头企业示范与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协同推进,促进行业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积极推动沪通合作、跨江融合等共建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协力构建跨江融合主阵地,全力打造苏南、上海企业扩张、产业转移转型的首选地。

与苏南、上海等地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探索要素跨区域配置,形成协同推进合力,共建一体化营商环境。恒力石化、桐昆、华峰超纤、威名石化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东丽酒伊、帝人等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南通,通过“引进—吸收—融合”发展南通本地的材料产业品牌。

5 结语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综合交通新枢纽、双向开放新门户、高端制造新中心、创新创业新首选”城市定位,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做大做强南通高端纺织产业。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南通高端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归心中国制造 情系精密高端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