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 背景下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5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实验幼儿园温红云

亚太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食育师幼食材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实验幼儿园 温红云

一、根植幼儿生活实际,挖掘食育活动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园所将“回归幼儿生活”作为开展食育活动的重要指导理念,将食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实际。师幼共同创设温馨唯美的班级“美食工坊”环境,师生共同讨论、添置班本化、个性化的餐盘以及自助餐的各种摆盘道具。在一餐两点中,幼儿通过当值日生参与餐点的摆盘与摆台。征集孩子意见后制定并调整幼儿在园一餐两点以及“丫丫生活坊”制作美食食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餐前食材清洗与整理。每日餐前请幼儿在“美食播报”中介绍当天食物以及对前一餐美食的感受和建议。让幼儿亲身参与食材筹备与餐点制作,体验劳动乐趣,提升劳动能力,并激发对每日餐点的期待与食欲。每月开展自助餐前,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幼儿海选点餐的食谱汇总后,根据科学膳食的标准通过投票确定自助餐食谱,可自主点餐的自助餐日同时还是本月份出生幼儿的生日会。

充分的制作体验,唯美的美食摆盘,自主的自助餐点,快乐的生日聚会,食育活动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载体,将每日餐点与每月自助餐变成孩子们最喜爱的“美食美刻”,增强食育活动的生活气息,提高食育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与操作性,真正让孩子们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审美,吃出品位。

二、整合园所环境资源,拓展食育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园部挖掘整合园内资源,为食育活动的开展开辟各类活动空间,如园内创设共享创意美食空间“丫丫生活坊”,班级开设班本化的专属“美食工坊”。在STEAM 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拓展食育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将食材准备、制作、分享都纳入食育活动范畴,将食材准备与种植活动相融合。园部利用草地与屋顶种植园等空间遍植龙眼、橄榄、杨桃、火龙果、蓝莓、桑葚、百香果、西红柿、茉莉花等近20 种水果与花卉。将操场围墙的花圃改造为各班的蔬菜水果种植区,将四楼屋顶平台改造成“丫丫种植园”。幼儿在采摘水果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探讨如何分辨成熟的果实,思考采摘工具的安全实用性、器皿盛放的科学合理性。利用园内采摘的时蔬瓜果加工幼儿餐点,如用各种蔬果熬制时令营养水,用韭菜、香葱、红萝卜制作多口味煎饼,土豆、南瓜经过煎、炸、炖、炒后进入幼儿餐桌,火龙果变身为火龙果汁、火龙果馒头、火龙果面条等。

利用各班阳台创设班级植物角,针对幼儿不爱吃韭菜、葱等蔬菜的饮食现状,师幼共同尝试土培、水培、纸上种植蔬菜。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改变食材外观、味道与配菜,共同研发制作了什锦煎饼、五彩饺子等,孩子们吃着自己参与种植、照料、收获、制作的食物,食欲满满,瞬间光盘。种植活动从食物的来源出发,融合了科学、技术、艺术、数学、劳动、健康等多方面教育。孩子在和植物“宝贝”共同成长中,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体验了困难与挑战,尝试了坚持与合作。

三、借助课题研究平台,探索食育实施策略

借助课题研究平台,鼓励全园教职工参与开发食育课程,保安花匠成为火龙果种植与采摘助教,厨师研发了五彩蔬果小馒头、动物小馒头等特色面点,保育员积极研发色香味俱全的什锦炒饭、烩饭等,全园教职工都成为食育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教师探索各年龄班食育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实施策略,结合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区游戏、领域活动、“丫丫在线”跨班活动区游戏、“丫丫生活坊”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食育活动。各班开设果实展览,通过春种、晒秋等活动,呈现大自然食材的丰富与多样,让孩子们了解美好的生活源于劳动和创造。

园部还组织保教人员定期开展食育活动学习故事与案例交流活动,鼓励教职工分享食育活动实践中的优秀做法经验,通过“缤纷饺”“五彩面”“什锦炒饭”“土豆变变变”“好吃的冰糖葫芦”等丰富多彩的案例,讲述师幼共同参与食育活动的生动故事,呈现师幼共同研究美食的探究之旅,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把课程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食育活动的主人。

四、结合传统节日节气,丰富食育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文化倾注了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代表人们的美好祝愿,还代表各地特有的民俗。传统节日美食如除夕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等,虽历经千年,仍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在长期的传承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直至今日,应时而食、不时不食等诸多传统饮食习俗仍旧沿袭。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究与尊重,与四季规律的和谐共生依旧令人叹服。

在食育与传统饮食文化融合传承中,幼儿园食育不再以单纯制作美食为目的,而是顺应节气变化,符合节气更替的自然规律,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心态与身体和谐的饮食养生之道。因此,我们在幼儿的每日一餐两点中,力求做到科学、健康饮食。例如,立春时节,利用种植角的韭菜制作春卷;清明时节,师幼共同制作青团子;端午时节,学习包粽子;大暑时节,食用降暑的绿豆汤;立秋时节,制作桂花冻、中秋月饼;冬至时节,制作七彩元宵。教师在不同的节日节气选择相对应的食谱,通过师幼共同参与制作食物,讲述传统文化习俗与故事,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和美学,了解中西餐文化的差异与餐桌礼仪等,丰富食育活动的文化内涵。

五、挖掘家长社会资源,提升食育活动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园所进一步拓宽校外课程实践基地,将园所周边的闽都民俗园作为幼儿食育种植活动的实践基地,定期参加民俗园组织的四季农耕与传统节日的民俗美食体验活动,体验春播秋收、自制传统美食的喜悦。结合传统节日节气,以“健康文化美食节”为主线,通过家长开放日、六一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来园参与美食制作等契机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拗九节亲子制作拗九粥,三八节亲子制作爱心饼干,中秋节亲子制作月饼,家长带幼儿从购买食材、清洗食材到制作分享美食,从采摘幼儿园的蔬果,去超市自选果蔬,亲手制作分享美食……带领孩子们展开一场美食文化的旅程,解密食物蕴藏的奥秘。大班年段探究面粉的多样吃法,制作了缤纷饺、七彩面条、五彩馒头、彩虹花卷;中班每班围绕一种食材探究多种吃法,制作了鸡蛋大变身、福气南瓜、奶香四溢、土豆变变;小班以制作形象生动、趣味简单的美食为主,有彩色汤圆、百变饭团、水果糖葫芦、动物三明治。每一次妙趣横生的亲子活动都让孩子们潜移默化获得了饮食文化启蒙。

民以食为天,家庭是幼儿日常饮食的主要场所,影响幼儿饮食观的形成。园所加强对家长宣传普及食育知识,让专业营养师为家长开设健康家庭餐的知识讲座。在家庭中开展“饮食大调查”“食育绘本”“亲子厨房”“吃播秀”“制作美食手册”等活动,广泛宣传膳食平衡、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定期邀请家长来园陪餐,征集幼儿健康食谱,共同提升食育活动品质。让幼儿成为饮食文化的传承者,让食育活动为幼儿终身发展助力。

喜爱美食,制作美食,是生活的一件乐事。佳肴不仅可以品味饱腹,还可以在享受色香味的同时,探究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幼儿园食育活动就好比让我们带着孩子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去品味山川花鸟、风云雨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那解不开的人情和风味。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与美食相遇,与健康同行,让每一个朴素的日子,因美食而美好丰盈。

猜你喜欢

食育师幼食材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我是“食育”小画家
巧用食材铺“地锦”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