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2021-12-04梁红霞

考试周刊 2021年86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会对其未来阶段的学习以及生活都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开始接触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稳定助力。在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班主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高于学生家长。所以,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必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做好有效的工作创新与工作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一、 引言

当代小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在思维还是在思想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个性化与跳跃化。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逐渐普及的当下,学生身上的这些特点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工作创新。换句话说,传统的单方面管理与硬性管理早已不再适用当代小学生,甚至这些手段会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二、 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班主任可以被看作是学生的第二家长,其相比于任课教师来说,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烦琐性都会更多更高。除学习之外,班主任还需要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发展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思想,如德育思想、价值思想与发展思想。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可以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 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现实意义

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首先,小学学校的整体科学发展需要制订一定的发展规划,并且需要全校教师共同落实,以保证学校发展规划的时效性。因此,班级管理也是学校发展规划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充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能够為学校各项发展规划提供稳定的保障。其次,良好的班级管理效率也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班级管理效果有着较强的联系,要想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设。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效果。小学班主任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那么才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最后,良好的班级管理也是教师积累先进教学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配合其他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累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使这些教学方法能够为日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 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公平对待班级学生

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成绩似乎是教师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孩子会被视为优秀学生;成绩差的孩子会被视为不良学生,甚至有很多教师会根据成绩,来决定自己面对孩子的态度,在教育工作中也会一味地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但现代教育不同,现代教育更侧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与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处于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与管理方式,在班级教育中贯彻公平原则,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班主任需要平衡好德育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与学分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习,也要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长,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逐步提高自身的自信与综合实力。

其次,班主任需要平衡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一个小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特长,但同样也会有一些短板缺点。班主任需要辅助学生平衡好这些优缺点之间的联系,并且不能单纯地因为某一项情况而讨厌班级中的某些学生。例如班级有些学生可能比较调皮活泼,但是在生活中却乐于助人。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需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尽量改正他们的缺点,以此增强学生之间的关系。

最后,班主任需要平衡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尊师重教都是我国重点推广的一项教育理念。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很多小学班主任会错误地理解这一思想,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管理者、命令的传达者,师生之间的距离相距甚远,甚至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很多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基于这一前提,班主任需要做好有效的调节工作。比如在生活中,多多关心学生、在乎学生,为其提供有效辅助。在学习上,即便学生产生了问题,班主任也不能过于着急,而是要帮助学生一同找到问题存在的点,共同解决,共同面对。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与爱护,进而愿意主动打开心门,接纳班主任,推动班集体的共同前进。

(二)积极开展班级活动

小学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相比于中高阶段的学习任务来说,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为简单,并且比较轻松。结合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来看,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接触到多种不同的课外活动与班级活动,这些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推动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多多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班级性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创新要求,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虽然小学教育逐渐将比重转移到素质教育方面,也会开设一些创新性的活动,但整体的重点仍旧会较多地偏向于学习。

首先,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以及课间休息等时间,全方位无形地渗透德育教育,引起学生的德育意识。同时,在这一阶段,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班主任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真情故事会的小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讲一讲自己所理解的道德与品德。或者班主任可以自行创建一个故事情景,并鼓励学生判断故事主人公行为的对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思想与发展观念。

其次,班主任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能力。必要时,班主任也可融入传统文化,利用国家的传统节日,向学生实施教育引导或者要求其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母亲节,组织学生共同为母亲制作一份礼物;在国庆节,号召学生开展歌颂祖国的朗诵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怀与爱国情怀,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教育价值。

(三)培养合格班级干部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一支干部团队。团队内的学生需要辅助各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所以,小学班主任也可在班内成立一支班级干部队伍。

但是在培养并推选班级干部时,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贯彻民主性原则。推选班干部时,班主任绝对不能凭自己的想法直接指派,而是需要鼓励学生自我推荐或者相互推荐,然后以公开投票、唱票的方式决定最后的人选。如此一来,由于班干部是学生自行选择的,所以会具有更高的代表力。同时这一民主性的方式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加强,不致使学生之间出现集体矛盾。

第二,要贯彻全面性原则。班主任需要适当调整班干部筛选的标准。例如,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日常表现状态与学生自身的优点。同时,班主任需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体能较好的学生,班主任可推荐其担任体育委员;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可推荐其担任纪律委员,以此激发学生的前进动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

第三,要贯彻流动性原则。选拔出班干部团队后,班主任需要告知班级,这一组织并不是固定的。在未来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优秀的人也可以进入班干部团队内,而团队内表现不好的学生也有被剔除的可能性。以此激发学生热情,也可让班干部团队内的学生形成较高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班级学生共同发展。

(四)贯彻分层个性理念

“世界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虽然小学生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但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所以学生自身所形成的性格、特长、思想也不同。这些学生从不同的家庭中进入同一个班级,增强了整个班级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如果班主任按照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模式对学生实施管理,那么很容易会压制学生的光芒,把学生变成一台台只会复制的机器。

在现代教育思想引导下,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分层性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为主要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此,针对性满足学生的管理需求与管理要求。比如,部分班主任可能会遇到一些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儿童。在面对这部分学生时,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就需要有别于普通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大多会存在一些情感缺失问题,并且心思也比较敏感,很容易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伤害。在与这部分学生交流时,班主任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态,尽量采取温柔、温和的方式。

除此之外,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个性教育思想。站在心理学角度上分析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可以被划分成4种不同类型,分别为:胆汁学生、多血学生、黏液学生以及抑郁学生。

胆汁学生指的是性格比较爽快,但是冲动性也比较高的学生类型。这一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大胆,并且人缘相对较好;多血学生指的是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较强探索欲望的学生类型。这一类学生并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也不具有注意力;黏液学生指的是稳重老实,在学习生活上比较安静的学生类型。这一类学生在面对一些比较好的机会或者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时,却稍显懦弱,甚至会胆小退缩;抑郁学生指的是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差,心思比较脆弱的学生类型。

不同性质的学生有不同的优缺点以及教育需求要点。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态度。例如,针对前两种类型的學生,在与之交流时,班主任可以直言指出这些学生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想要让他们达到的标准、对他们的期望。因为这一类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心思简单,面对班主任的表扬与批评都能够很直接达成理解状态,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想法。比如老师是不是只针对自己,是不是不喜欢自己;而针对后两个类型的学生,在与之交流时,班主任则需要尽量委婉,即便是在对其批评时也不能直接指出,而是可以通过写纸条或者在作业中写批语的形式潜在引导。并且面对这一类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加大激励以及鼓励,而不能一味打压。

综合来说,只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贯彻分层个性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需求,促使其在阳光下快乐长大。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手段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若能够稳定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协调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综合来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贯彻公平性、积极性、民主性与层次性管理理念,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军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180.

[2]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8):128-129.

[3]魏娇娜.简析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3):149.

[4]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77.

作者简介:梁红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