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及其启示

2021-12-03高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怀特海启示

高敏

[摘    要]怀特海关于教育的节奏的思想见于《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怀特海将教育的节奏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怀特海从这三个阶段论述了教育的节奏,认为每一个阶段应该给予学生不同的教育,遵循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给予当代教育的启示主要有:首先教育遵循生命的节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教学内容既要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期,也要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调整先后顺序、课程安排的节奏要具有连续性,加强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在浪漫阶段侧重自由、在精确阶段侧重纪律,在综合阶段回归自由。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1-0026-03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虽然不是专长于教育领域,但是出身教育世家,他本人也在大学执教长达50多年之久,有着较强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管理背景,因此怀特海对教育有着独特见解。怀特海认为教育的节奏既要遵循人的智力发展节奏,也要处理好自由和纪律的节奏。遵循智力发展的节奏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性特征安排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遵循智力发展的节奏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前提,而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在相应的阶段辅以相应的纪律或者自由,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观的转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自由与纪律处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何为教育的节奏

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过程哲学。四季轮回是地球公转的周期,它遵循着一定的节奏,而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的成长如同这四季的变化,遵循着生命的节拍。在怀特海看来,世界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孤立的物质实体,有机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螺旋循环。在怀特海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他认为人的智力发展遵循着一般的节律。总体来说他将教育的节奏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教育必须遵循人的阶段性特点。

浪漫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就如同春天要发芽的小草,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和蒙昧。正如同怀特海在书中所说的:“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1]有学者指出此阶段的儿童智力呈现出来的特点正好契合了我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屯”和“蒙”卦。屯的本意就是草木初生,表示的是孕育,因此他是初生主体,蒙是指初生之后的蒙昧状态。[2]从这两卦的释义来说与怀特海的浪漫阶段正好契合。在这个阶段,儿童直接接触事实,但并没有对事实系统进行分析,而儿童在发现事实之间的关联,就会激发浪漫的情感,产生兴趣。

精确阶段:怀特海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的知识进一步精确,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对广泛的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精确阶段是对浪漫阶段更进一步的补充和分析,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通过对浪漫阶段所接触到的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和逻辑体系。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精确性”。[1]

综合运用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对事实进行了补充和精确性的学习之后,又回归了浪漫。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不断循环的周期,发展到综合运用阶段是精确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个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他们在精确训练之后的进一步提升,然后将各种知识原理应用到实际的事实之中,在应用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事物再次激发了浪漫的情感,因此又将进入到下一个浪漫的阶段,可以说综合运用阶段既是终点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关于教育节奏的论述,除了对三个阶段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释,还介绍了从浪漫阶段到综合运用阶段整个循环过程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应用的,并且提出了在每个阶段应该如何进行教育,这其中的教育思想为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重要启示。

二、教育节奏思想的启示

(一)智力发展的节奏:遵循生命的节拍

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认为人的智力发展像生命一样具有周期性,因此對于学生的教育必须踏着生命的节拍,教授充满智慧的活的知识,学生的教育就如同乐章上的音符,每一个阶段都有规律,每一个跳动都有节拍。智力发展的节奏必须遵循生命的节拍,回归生命的本真、回到学生的主体。

1. 遵循身心发展阶段的节奏,按照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学习者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生理时序和心理时序”。[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节奏,把握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生命的本质是具有周期性的,学生的生长发育遵循着身心的发展规律,在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中,浪漫阶段的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处在蒙昧状态,因此他们需要的教育是教师引导他们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反观当前,我们的教育应该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去让他们主动地探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萌发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而不是大多数儿童在课堂中被动的接受教育。在浪漫阶段要尊重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用更多的身体去感知世界,用感知去获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精确阶段的学生应该接受更多具有分析性的知识,教师就要为他们提供能够加强事物之间联系的具体的分析性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综合运用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到了最后阶段需要智力的训练,因此怀特海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要专注于科学,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一些自然科学较难的知识,帮助学生训练智力,更好地融入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怀特海指出了每一个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智力发展三个阶段的节奏对知识的掌握是遵循着感知→分析→运用的规律,启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有节奏地进行教学。

2.课程安排的节奏要具有连续性,加强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中论述了关于课程之间的联系是整体的、一致的、有关联的观点。他批判当时的教育体制:“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强调一种初级的普通教育,就是允许把知识分散到不同的科目中,这同样是没有节奏地积累那些零碎的知识。”[1]只学习数学或者是某一门科目不能够代表整个生活,这些零散的知識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完整的知识。从他的这个观点出发联想到我国当代的教育,我国长期以来中小学一直强调升学率,课程安排分科现象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是零散的、片面的知识,不会将各科目之间的知识相互综合应用。怀特海认为应该打破这种界限,使得各科目之间融会贯通,在学生发展的每个阶段安排适合学生阶段特点的科目,并且将这些科目相连融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就应当从硬性、机械、僵化地传递与灌输“纯知识”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积极培育与提升受教育者运用与转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4]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只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个别知识。教师也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能够将各科知识相互贯穿的能力,设计具有特色的教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由此,也给教师和学校带来了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目的出发安排课程以及组织教学,使得课程安排的节奏从学生主体出发,加强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教学内容的节奏要循序渐进抓住关键期,也要依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调整先后顺序。怀特海在教育的节奏中分析了每一个阶段应该教什么内容,比如浪漫的阶段学生是能够认识自己以及客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精确阶段是掌握口语,通过口语建立与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综合运用阶段则是将掌握的语言综合运用。这些教学内容的节奏都是按照学生智力发展来安排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是集中学习某一项任务而不是无序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怀特海强调这一阶段要专注于科学,培养学生的高级智力发展。从中得到的启示便是教学内容的节奏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顺序同时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并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现在强调安排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而怀特海却对循序渐进有另一种看法,有一些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但是对儿童的生活来说是必需的,因此比较难的教学内容是可以优先开展的。并且他相信儿童完全有能力可以接受这些相对来说较难的内容,因为儿童的生命周期循环是遵循着节奏,但这个节奏不是完全均匀不变的。总结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智力发展抓住关键期,集中开展学习;还要遵循学生的生活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安排相应的优先的教学内容。

(二)自由与纪律的节奏: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通往智慧的唯一路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而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1]怀特海深刻地论证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纪律与自由之间并不是逻辑上的对立,而是实际上的连接。纪律与自由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纪律是自由的结果,而自由因为纪律而更加充裕。自由与纪律的节奏就是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之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促进儿童成为有智慧的人。

1.在浪漫阶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浪漫阶段的学生是对这个世界开始产生兴趣的起点,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由于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的,因此在这个阶段自由要大于纪律,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到体验中去,而不是用纪律将他们束缚到知识的讲解上,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自由,使他们对事实产生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如果给学生过多的纪律,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事物的兴趣,难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联系到我国的教育,小学的教育过多强调纪律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刚刚认识世界时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自由为主,要给予学生思维充足的自由。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产生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思维的自由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自流,杂乱无章的课堂秩序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约束力并不强,所以在小学阶段,强调思维上的充分自由仍然需要纪律的约束。纪律与自由之间是联系着的,教师强调自由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兴趣的高塔。

2.在精确阶段给予学生纪律的约束。精确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缺乏经验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代之对精确知识细节的渴求。怀特海认为保持纪律是通向知识的唯一途径,侧重纪律的约束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教师不应像浪漫阶段一样任由学生的思维想象自由的放飞,而应该给予更多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精确的知识的训练。同时怀特海还指出在传统的教育中,忽视自由阶段而延长纪律阶段,用过多的纪律约束学生促使学生机械地学习,最后的结果是培养了大量的书呆子。因此,这启示着我国当前的教育,要遵循着学生智力发展的相应阶段进行施加自由与纪律,切不可延长或者缩短某一阶段的自由或者纪律。

3.在综合运用阶段回归学生的自由。怀特海认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摆脱了原理细节,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有可能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此阶段的教育又回归了自由,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具有首创精神,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实现在知识面前的自由。教育是培养具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机器。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实施时十分注重知识的应用,强调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对各种事物产生新的兴趣,从而为今后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提供指导和打下基础。

三、总结

怀特海在教育的节奏的论述中其实也蕴含着教育的目的,怀特海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是“我们要造就的是既具有广博知识又有专门技能的人才”。[1]教育的节奏要求学生接受整体有联系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点通过不同学科的设置,使学生掌握确切而不模糊的知识,又能具备运用实践的技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中蕴含着教学的节奏对我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掌握学生的节奏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因地因人制宜,切勿照搬盲抄。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掌握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既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也要培育健全人格以及具有独特魅力的个人,真正在教育的节奏中培育生命智慧,回归生命主体。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教育的目的[M]. 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李丹,杨丽.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与“屯”“蒙”思想:契合与融通[J].教育探索,2016(7):4-7.

[3]崔友兴,李森.论课堂教学时序——基于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5):34-37,97.

[4]王洪席.怀特海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14-16.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怀特海启示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一封“安慰信”
美的教育背景——品怀特海的精神发展史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