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021-12-03冯祥强黎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冯祥强 黎瑛

[摘    要]以CNKI收录的5145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利用SATI3.2和SPSS25软件对其进行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共词聚类分析。研究显示,高教硕士学位论文总关键词数为18933个,独立关键词数为8337个,平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3.68个关键词,并且最终获得了频次不小于30的34个高频关键词。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有12个,分别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校课程及创业教育研究、高校大学生与教师研究、教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程设置与通识教育研究、师范生改革研究、学科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民办高校与大学章程研究、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研究、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研究、高等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研究生教育与专业认同研究。此外,进一步探索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共词聚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1-0012-06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被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之中,厦门大学于1984年设立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已走过30余年的艰难发展历程,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在学科建设、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位论文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果的结晶,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能综合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以及兴趣关注点。此外,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群体,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研究热点是一个时期学科研究的焦点、集约所在,表现为在一个学科问题上大量文献、学术思想的集中涌现和大量相关研究者群体的出现。[1]高等教育学研究热点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学学术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本学科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中的焦点和前沿问题。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有哪些呢?高教硕士生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哪些问题呢?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国内有学者基于高教硕博学位论文进行过相关研究,如王中宽、[2]迟景明等[3]分别对我国2010~2014年2588篇高教硕士论文、2000~2009年16所高教博士授权点高校的1693篇硕博学位论文进行了共词聚类分析,以探索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鉴于以上研究时间过于陈旧、样本量较少的特点,并兼顾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和重要成就的背景,本文以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为视角探索近十年(2011~2021年)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检索平台,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精确设置“学科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起止时间为“2011年~2021年”,具体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29日,共获取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5216篇。经过仔细筛选手动剔除了非高等教育领域选题或与高等教育关联度不大的学位论文71篇,最终检索到5145篇高教硕士学位论文,以此作为本研究有效样本。具体年度分布及百分比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知网于2011~2019年期间收录的优秀高教硕士论文保持在500篇左右,年均占比超过10%,处于一种稳定的态势;2020年与过去9年年均载文量相比少了198篇,同比(2011~2019年均百分比)下降了3.86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届部分优秀高教硕士学位论文未能及时上传所导致的。2021年数据属于不完全统计,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SATI3.2、SPSS25。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是刘启元等利用C#编程技术基于.NET平台设计开发出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软件,[4]其主要功能有基础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等。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词频统计方法、共词分析方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

词频统计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5]共词分析(Co-word Analysis)是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概念,是对一对词两两统计其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分层聚类,揭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6]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7]以上研究方法有助于探索和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高教硕士学位论文共词聚类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利用SATI3.2软件对5145篇高教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同频统计,并辅以Excel整理发现:高教硕士学位论文总关键词数为18933个,独立关键词数为8337个,平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3.68个关键词。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剔除了不能反映主题或含义宽泛的关键词,如“对策”(159)、“影响因素”(137)、“现状”(77)、“问题”(74)、“启示”(50)、“策略”(44)、“影响”(41)、“發展”(36)、“调查研究”(33)、“建设”(31)等,同时把表达相同或相近含义的关键词进行统一化处理,如“大学”“高校”“高等学校”统称为“高校”;“高校教师”“大学教师”统称为“高校教师”;“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统称为“人才培养”。

在经过科学计算方法推算高频次关键词临界阈值后发现其并不适用本研究,遂而选择自定义选取高频关键词的方法,反复斟酌后确定频次大于或等于30为高频关键词,最终得到34个高教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这34个高频关键词频次总和为2641,占关键词总频次的13.95%,这表明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范围较广,比较分散,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高校教师”“高职院校”等研究对象受到了他们的极大关注。

(二)构造词篇矩阵和相似矩阵

将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5145篇高教硕士学位论文以EndNote格式输出,并将格式化后的作者、机构、单位、年份等题录信息导入到SATI3.2软件中生成并整理为34×34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见表3)。然后将词篇矩阵以Excel格式导入到SPSS25中进行分析,在统计栏中选择“近似值矩阵”,勾选“二元”(binary)测量和“落合”(Ochiai)系数,生成关于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如表4所示。在相似矩阵中,数值与相似度成正相关关系,即两两关键词之间的数值越大,相似度就越高,联系也就越紧密。此外,相似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值1表示高频关键词与自身完全相关。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窥探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高频关键词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将表4中高教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输入到SPSS25中,执行“分析→分类→系统聚类”的操作路径,勾选“谱系图”,选择“组间联接”(Between-groups linkage),即个体与小类中每个个体距离的平均值,此种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了极端值造成的影响。[8]此外,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还得到了高教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凝聚状态表(见表5)。

表5中的第1列为系统聚类分析的运行路径;第2列与第3列代表着某一步骤中的哪两个高频关键词或高频关键词组合生成的类团聚成一类;第4列表示高频关键词或已生成类团之间的长度(距离);第5列与第6列表示在本步聚类分析中参与聚类的是类团还是高频关键词个体,其中数值0代表高频关键词个体,非0数值代表第几步聚类产生的类团参与了本步聚类;第7列表示本步聚类结果将在后续聚类中的第几步中使用到。例如,上表阶段1中,第8个高频关键词(人才培养)和第15个高频关键词(培养模式)最先组合生成类团,高频关键词之间的长度是0.437,本步聚类结果将在接下来的阶段12中用到,阶段1生成的小类和第10个高频关键词(本科生)进一步聚成一类,其他阶段的含义与此分析过程相似,同理可得。图1的谱系图也佐证了上述聚类过程。从谱系图中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密切程度,“人才培养”与“培养模式”、“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科建设”与“指标体系”等首先两两进行聚类,其次是“高校”与“美国”、“教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与“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最后结合表5和图1将其他关键词归属到以上聚类当中。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高教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大致归为以下12类:(1)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包括关键词8(人才培养)、15(培养模式)、10(本科生)、11(研究生)、4(硕士研究生);(2)高校课程及创业教育研究,包括关键词2(高校)、9(美国)、25(课程)、12(创业教育)、5(地方高校)、13(研究型大学);(3)高校大学生与教师研究,包括关键词1(大学生)、3(高等教育)、7(高校教师)、31(运行机制);(4)教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包括关键词20(教师教育)、21(高等职业教育研究);(5)课程设置与通识教育研究,包括关键词17(课程设置)、24(通识教育);(6)师范生改革研究,包括关键词16(师范生)、29(改革);(7)学科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包括关键词27(学科建设)、36(指标体系);(8)民办高校与大学章程研究,包括关键词23(民办高校)、6(大学章程);(9)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研究,包括关键词6(高职院校)、14(独立学院);(10)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研究,包括关键词22(青年教师)、26(教学质量);(11)高等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包括关键词30(专业学位)、34(高等教育学);(12)研究生教育与专业认同研究,包括关键词18(研究生教育)、28(专业认同)、33(制度)。

四、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形成因素探析

本研究以近十年CNKI收录的5145篇优秀高教硕士学位论文为样本,采用共词聚类的分析方法探索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热点。那么研究热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基于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高等教育改革与政策调整的深刻影响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学科,[9]高等教育领域中出台的重要政策或文件势必会引起高教硕士研究生的强烈关注,并从中衍生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主要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以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10]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在统计的高频关键词中也佐证了这一点,如“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关键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高校中长期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诟病,而且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也是高校需要关注并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共计1633248人,其中年龄在39岁及以下的教师有875916人,约占总人数的53.63%,[11]表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教学力量的主体。教育部于2012年7月发布了《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设目标是“以提升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2]因此,“青年教师”与“教学质量”受到了高教硕士生的极大关注。汪永铨先生认为研究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当前乃至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大影响和价值意义。[13]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基于此对本科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如北京大学实施的“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探索,虽然这些计划实施较早,但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早已深植于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影响不可谓不深远。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第一次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設”的构想,这使得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问题快速进入高教硕士生的研究视域之中,并且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故而“课程设置”与“通识教育”、“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能够形成新的研究热点。以上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的形成深受高等教育改革与政策调整的影响,并且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引导性的特点。

(二)内部因素: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深化的需要

1983年,高等教育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并列入学科专业目录之中。之后,厦门大学在1984年和1986年分别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高教硕士点和第一个高教博士点。迄今为止虽然已经经过了30余年的长足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学尚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其存在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学界的质疑。因此,为了摆脱发展困境和学科危机,国内相关学者或研究人员(包括高教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群体,高教硕士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兼顾学科特点与性质,在促进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深化上产生了一些研究热点。从统计的高频关键词中可以发现,如“创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认同”“学科建设”“指标体系”等。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由少到多、研究方向逐渐多元化是学科建制的重要表现。1991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设立的高教硕士点仅有6个,[14]2003年高教硕士点56个,[15]2015年高教硕士点103个,[16]直至2016年,全国高校中设立的高教硕士点已达到133个。[17]高教硕士点增多,研究生培养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自我认知或省思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如“高等教育学”“专业学位”等关键词。此外,高等教育学学科分属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细化,如“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等,高教硕士生从事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并进行选题和论文撰写,从而找到一些切入点或兴趣点。

五、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趋势

(一)紧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脉搏,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今面临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高教硕士生要肩负重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时刻关注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向,与时代同向同行,努力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从高频关键词的统计结果可以發现,高教硕士生大多关注具体问题的研究,没有过多的研究高等教育理论对该领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理论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根基,过度忽视理论研究将动摇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根基,使高等教育学研究成为立在浮萍上的“繁荣”。[18]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要积极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建构框架以回应学界的关切。“双一流”建设以来,高教硕士点被取消、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裁撤合并时有发生,高等教育学学科在部分高校中不断被边缘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因此,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才能真正地推动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走稳、走实。

(二)积极拓展新兴研究领域,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交叉发展

在深耕传统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拓展新兴研究领域,不断丰富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内容、创业教育问题研究就可以看出高教硕士生在填补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空白。在未来高等教育学研究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积极发现和探究新问题、新焦点。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并明确提出增设第十四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门类,如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就归属于该学科门类之下。潘懋元先生等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纳入交叉学科门类之下以一级学科身份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才足以应对当前面临的高等教育复杂难题。[19]因此,要不断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通和交融,拓宽学科研究视角,借鉴和吸收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方法,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交叉式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尝试新领域、开发新思路,为高等教育大发展发挥学科价值和承担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宝立,刘小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两个维度、四项指标——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为例[J].教育研究,2008(9):58-64.

[2][10]王中宽.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6(9):125-130.

[3]迟景明,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20-24.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50-58.

[5]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2).

[6]冯璐,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88-92.

[7]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76.

[8]李长玲,翟雪梅.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08(1):73-76.

[9]潘懋元.高等教育学(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755.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207/t20120716_139396.html.

[13]汪永铨.序[A].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I.

[14][15]李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296.

[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在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表彰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2119.html.

[17]徐瑛.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18]高瑞,安心.近十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2000-2009年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282篇学位论文为样本[J].中国高教研究,2010(9):43-46.

[19]潘懋元,陈斌.论作为交叉学科的高等教育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4):56-60.

(责任编辑: 刘洁)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